去年中央預算執行情況較好
審計工作報告披露問題依然嚴重
本報記者 吳坤
連續幾年,每年6月底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都會吸引人們關注的目光。因為,在這次會議上,審計署審計長將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作審計工作報告。
今天下午,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又一次站在人民大會堂常委會會議廳。受國務院委托,他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作2005年度中央預算執行的審計工作報告。
他說,2005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的成績,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從審計結果看,2005年中央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同前幾年一樣,審計工作報告披露的一些問題依然嚴重。
財政部批準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多提公益金5億多
在報告財政部具體組織2005年度中央本級預算執行審計情況時,李金華說,總的看,財政部較好地履行了職責,中央預算編制的質量、執行的效果和預算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但審計也發現一些問題:
一是財政部2006年3月受國務院委托向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報告2005年度中央預算執行情況時,少報一項政府性基金2004年底結余,不符合預算法的規定。
二是2005年,財政部在政府性基金自身的收入能夠滿足支出需要的情況下,仍從預算內安排15億元。
三是2005年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在處置一筆不良貸款時,財政部在其實際發生費用4552萬元的情況下,同意其按回收現金8.54億元的18%提取委托手續費1.54億元。這一提取比例是信達公司實際費用率5.29%的3.4倍,是2005年財政部下達該公司考核費用率6.21%的2.89倍。
四是2005年,財政部批準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按上年稅后可供分配利潤17.54億元的39%,提取公益金6.84億元,不符合公司法關于法定公益金按稅后利潤的5%至10%提取的規定,導致該公司多提公益金5.09億元。
五是2005年財政部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上繳的所得稅中退庫100億元,彌補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煉油項目虧損。這種暗抵收入的做法違反了“收支兩條線”原則,縮小了中央財政收支規模。
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補助只有44%編到省級預算
在報告中央補助地方支出審計調查情況時,李金華說,2005年,中央財政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加大對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了轉移支付資金管理。
李金華說,審計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是:
一是地方財政對中央稅收返還和補助收入預算編報不完整。按照預算法的規定,省級政府應將中央財政對該地區的稅收返還和補助收入全部編入本級預算。但據對20個省(區、市)的審計調查,2005年這些省(區、市)本級預算共編報中央稅收返還和補助收入3444.27億元,僅為中央實際補助7733.65億元的44.5%。
二是部分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設置交叉重復、分配制度不夠完善、資金投向較為分散。目前參與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的部門多達37個。
三是2005年15個中央部門在部門預算中共安排中央補助地方支出383.69億元。這種由中央主管部門對口下達補助地方資金的做法,打亂了正常的預算管理級次和資金分配渠道,造成中央財政本級預算支出和補助地方預算支出不真實,不利于地方政府的管理和人大的監督。
對關閉破產煤礦仍安排安全改造資金2741萬元
在報告發改委分配2005年度中央政府投資審計情況時,李金華說,發改委積極組織分配5項共1574.76億元中央政府財政性建設資金,充分發揮了中央政府投資對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李金華說,這次審計發現中央政府投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至2005年底,尚有國債資金234.54億元沒有安排下達或投入使用,占當年可安排國債投資的20.1%;對354.4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發改委年初下達計劃267.37億元,扣除其中含有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尚未批復和“打捆”項目22.98億元,以及未細化的投資1.67億元,實際落實到項目242.72億元,占當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的68%,未達到“有預算二次分配權的單位年初下達預算要達到當年預算75%以上”的要求;在“淮北大堤除險加固工程”等5個項目的初步設計尚未得到批復的情況下,發改委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10.9億元,不符合國家關于基本建設程序的規定;2005年10月,發改委在下達煤礦安全改造項目投資計劃時,對財政部已撥付關閉破產補助38.33億元的10個資源枯竭型關閉破產煤礦,安排安全改造資金2741萬元。
審計48個中央部門發現違法違規問題55.1億元
在報告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情況時,李金華說,此次共審計48個中央部門,同時延伸審計274個二級預算單位的26%,發現違法違規問題55.1億元。
主要情況是:9個部門多報領財政資金1.76億元。其中:通過多報本單位人員數量,多領財政資金2431萬元,主要用于發放政策外補貼等;18個部門擠占挪用財政資金和其他有專項用途的資金7.02億元,其中用于本單位辦公樓等基建項目建設1.39億元;7個部門采取隱瞞收入、虛列支出等手段轉移資金,私存私放3.6億元。
審計還發現部門所屬單位違法違規問題42.44億元。主要情況是:6個部門所屬的10個單位通過多報項目工作量、提高支出標準,或在不同項目中重復申報同一內容等,多獲取財政專項資金1.06億元;20個部門所屬的46個單位擠占挪用財政資金和其他有專項用途的資金11.91億元;14個部門所屬的24個單位因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國有資產損失和潛在損失19.73億元;13個部門所屬的20個單位采取隱瞞收入、虛列支出等手段轉移資金,私存私放2.25億元;8個部門所屬的48個單位違規收費和未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26.54億元。
危房改造投入負擔向基層轉移
在報告財政資金專項審計和審計調查情況時,李金華說,2005年,審計署統一組織對中小學危房改造資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以及高等級公路建設項目等開展了專項審計和審計調查。
其中,在中小學危房改造資金審計調查方面,共審計調查了河北、遼寧等8個省(區、市)的213個縣(市)。從審計調查情況看,中小學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2000多萬農村中小學師生搬離了危房。但這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一是危房改造任務仍然十分艱巨。8個省(區、市)納入規劃應改造的D級危房面積3133萬平方米,截至2005年9月底,尚未完成改造748萬平方米。
二是一些危房未按規定拆除。審計調查的縣(市)中,有78個縣未拆除的D級危房面積達23萬平方米,占審計抽查應拆除面積的6%。這些未拆除的危房有一半以上還在使用,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三是危房改造投入負擔向基層轉移。國家規定,中小學危房改造的資金以政府投入為主,地方政府的投入主要由省級政府承擔。但從審計調查情況看,8個省(區、市)190億元中小學危房改造總投入中,中央財政占25%,省級財政占22%,市級財政占4.5%,縣級財政占17%,鄉鎮及村組織、項目學校占31.5%。這種投入結構不符合政策要求,加重了基層單位的負擔,一些鄉鎮、村組織和項目學校為此背負大量債務。
西部農村醫療費報銷比例偏低
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審計調查方面,審計調查了15個省(市)的20個縣(市、區)合作醫療基金籌集、管理和使用情況,占全國333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的6%。審計調查結果表明,試點工作總體進展順利,取得初步成效。
同時,審計調查也發現,試點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健康發展:
一是一些地方醫療費報銷比例偏低,影響農民受益程度。審計調查的縣(市、區)中,中西部15個縣(市、區)農民醫療費報銷比例平均為29.2%,低于東部5個縣(市、區)14個百分點。
二是鄉村衛生機構醫療條件普遍較差,農民就醫質量得不到保障。
地方政府及征地拆遷部門少支付農民補償費16.39億元
在報告高等級公路建設管理和投資效益審計情況時,李金華說,這次審計的34條高等級公路。從審計情況看,項目管理得到加強,工程質量總體較好。但審計也發現,在建設管理、土地征用及投資效益方面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
在項目建設管理方面,一是有20個項目存在執行招投標制度不嚴格的問題,有些涉嫌幕后交易和商業賄賂,影響了工程質量。青島市交通局原局長等人在同江至三亞高速公路青島段建設過程中,強行將部分工程項目從已簽發的施工合同中抽出,指定一名臨時工假冒其他公司名義承包,并按高于市場價40%至200%的價格結算,造成公路建設資金損失2000萬元。
二是有26個項目的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擠占挪用或通過關聯交易套取建設資金21.58億元,主要用于招待、會議開支、發放獎金、對外投資或其他項目建設等。
三是有16個項目因勘察設計失誤、違反建設程序等,造成損失浪費或增加投資27.18億元。
在土地征用方面,34個項目中有15個項目未經審批占用土地或違規多征土地10.29萬畝,未按規定復墾或改變土地使用性質1370多畝。在21個項目建設中,當地政府及征地拆遷部門截留挪用、拖欠和扣減應支付給農民的征地補償費16.39億元,約占應支付金額的三分之一,大部分被用于彌補行政經費、發放獎金或搞其他項目建設,如武漢繞城高速公路東北段征地1.03萬畝,補償標準為每畝1.89萬元,但最后落實的補償標準僅為每畝4800元,共少補償給農民1.45億元,降幅達75%。
在投資效益方面,審計抽查已竣工通車一年以上的20個項目,有14個項目平均實際運營量只有可行性研究報告預測值的60%。如哈爾濱繞城高速公路西段2004年9月通車以來,日平均車流量為1761輛,僅占可行性研究報告預測的13.8%,年收入扣除運營和維護費用后,僅夠歸還一個季度的貸款利息。
60個開發區少收土地出讓金55.65億元
在報告開發區財政稅收政策審計調查情況時,李金華說,審計調查上海、天津、江蘇、浙江、江西和四川6個省(市)所屬87個開發區2003年至2005年6月財政稅收政策執行情況。從審計調查情況看,一是國家關于開發區的稅收政策面臨問題。在國家級開發區中,東部地區的開發區占了絕大多數,而且設立時間早、發展程度高;中西部地區的開發區起步晚、基礎差、底子薄。這使得在享受基本相同的稅收優惠政策情況下,東部地區得到的政策扶持力度遠遠大于中西部地區。
二是地方政府關于開發區的財政政策中存在的問題。各地違規直接返還稅款的問題已大為減少,但依然存在以補貼、獎勵等名義,通過財政支出變相向企業返還稅款的現象。審計調查的87個開發區中,有65個制定了明確了財政返還政策,共622條;有79個開發區向企業返還120.15億元。
三是地方政府關于開發區的土地政策中存在的問題。調查發現,為“招商引資”,2003年至2005年6月,87個開發區中有60個違規低價出讓土地7873萬平方米,少收土地出讓金55.65億元。
本報北京6月27日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