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企業走出去競爭力日趨走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6日 19:29 國際商報 | |||||||||
高新技術產業優勢漸成國際市場競爭利器 本報記者 易全 近年來深圳對外直接投資連年倍增,2003年對外直接投資協議投資總額首次超過1億美元,2004年超2億美元,2005年超3億美元。與此同時,對外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發展迅猛,
2006年1月,荷蘭財政部、荷蘭外商投資局共同在深圳主辦“荷蘭投資與財稅環境”介紹會,向深圳企業介紹該國投資環境及外商投資政策。 3月,深圳貿工局與英中貿易協會共同舉辦“走出去——邁進國際金融市場研討會”,倫敦金融城市市長白樂威向深圳企業代表150余人發出在倫敦上市邀請。 4月,法國諾曼底發展局與深圳貿工局在深圳共同主辦“諾曼底——深圳物流企業對接洽談會”,來自法國的客人向參會的深圳物流、外貿和科技類企業,介紹諾曼底地區概況及投資發展機會。 一個以大力引進外資起家、并依然重視招商引資、整體經濟外向度全國最高的新興城市,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政府和社會中介組織踏足,面向深圳“招商引資”。 愈來愈多的跡象顯示,繼獲得國際資本垂青后,深圳已躋身先進技術、專業人才和生產能力國際交易的多層次平臺上,“走出去”使深圳的產業結構調整愈加順暢,也令深圳繼續保持超前一步的領先優勢。 “走出去”成效顯著 無論從對外投資、外經合作,還是海外市場拓展看,深圳的“走出去”都卓有成效。 就對外投資看,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經批準且運作正常的境外企業和機構314家,累計協議投資總額11.68億美元,其中中方協議投資額7.97億美元。深圳的境外企業和機構,已遍布五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香港企業114家占36%;亞洲其他地區、北美等也是主要投資地,深圳對整個亞洲和北美地區的投資,接近深圳全部境外企業和機構總數的70%。深圳企業通過“走出去”,利用境外資源實現了快速的多元化發展,從初期占主要形式的貿易型“窗口公司”,發展到以生產、研發、服務、資源開發等某一形式為主,或多個形式的混合。目前深圳企業在美國、英國、瑞典、韓國、印度、俄羅斯等國,已設有20多個研發型企業,初步培育出一批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就對外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看,2001年~2005年(“十五”),深圳外經合作合同額和營業額,年均增長分別達71.55%和102.06%,其中2005年完成合同額29.85億美元,增長109.49%;完成營業額21.43億美元,增長64.06%,分別約占全國的10%和廣東省的80%,是“九五”末期的15.82倍和20.39倍。 就海外市場拓展看,2002年以來深圳年組團參加的境外專業展會,均在30個以上;2005年深圳企業參加境外知名博覽會和專業展會超過160個,組團參加境外展覽45個,組團項目參展總面積超過1500個標準攤位。 2006年以來,深圳對外直接投資和承包工程兩項主要指標,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3月核準新設立境外企業4家,境外企業經核準增資3家;新增協議投資總額和中方協議投資額10, 849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44.85%和446.98%。對外承包工程累計新簽合同額10.58億美元,同比增長266.91%,完成營業額6.98億美元,同比增長336.26%。 高新技術企業、民營企業成為“走出去”龍頭 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具有國內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快速發展優勢。據剛剛公布的《2006年:中國深圳發展報告》;截止2005年底,深圳共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144家,開發、生產高新技術產品2601種。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產值過億元的308家,其中超10億元的49家,超20億元的32家,超50億元的14家,超100億元的8家,超200億元的5家,超1000億元的1家。2005年深圳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7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3%,占全市出口總額的46.4%。 近年來深圳注意發揮高新技術產業帶動優勢,采取多種措施鼓勵掌握了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跨國經營,使這些企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龍頭帶動作用。 在深圳的對外直接投資主體中,30%以上是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2003年以來,深圳的對外投資項目,50%以上由高新技術企業實施,此種情形與10年前主要以國有貿易、運輸、地產等企業為主、在境外設立“窗口企業”的格局,形成鮮明對照。 如2005年創下453億元人民幣銷售收入的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下一代電信網絡解決方案供應商,其產品和解決方案已應用于全球超過100個國家、以及28個全球前50強的電信運營商,服務的全球用戶超過10億。 華為目前已在全球設立印度班加羅爾(軟交換技術平臺)、美國達拉斯(ASIC技術及CDMA算法)、圣地亞哥(終端和芯片)、瑞典斯德哥爾摩(基站架構和系統設計、射頻和核心算法)、俄羅斯莫斯科(算法及射頻)、荷蘭阿姆斯特丹(3G移動業務中心)及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個研究中心(所)。此外還與美國3COM、德國西門子等企業在境外開展技術合作,在全球各地共建立100多個分支機構,營銷與服務網絡遍及全球。 中興作為深圳科技型企業“走出去”的另一典型,業務涵蓋無線、網絡、數據、手機四大領域,2005年主營業務收入215.759億元。其已在海外設立14個業務平臺,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家運營商,建立了業務關系,其中全球排名前100名的運營商,中興已進入30家。該公司通過與全球主流運營商及電信商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的辦法,加強了對國際高端市場的開拓能力,目前已與法國電信、和黃、思科、愛立信、阿爾卡特等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截止目前,深圳在海外已擁有研發性質的企業20多家。這些企業通過技術合作和研發,既追蹤了世界前沿科技,提升了在深圳母公司的技術實力和水平,又有效利用了某些發展中國家相對低廉的技術、人才資源和營銷網,構建出研發、生產、銷售的全球性網絡。 深圳跨國經營已形成三個主要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重點領域梯隊。首先是最具產業優勢的電子通信領域,以華為、中興業績最為驕人,冠日通訊、訊達康通訊、高新奇科技等企業緊隨其后,分別在海外設立了企業、研發機構,同時規模承接電訊工程業務;其次是高端家電領域,康佳、創維、TCL等以家電系列為主的科技型企業通過“走出去”,在境外生產、研發、銷售,成效顯著;最后是生物制藥類,如醫藥和保健食品業著名的三九醫藥、健康元、康哲藥業、海王生物、一生堂等,都步入了跨國經營行列;此外以中集為代表的全球最大集裝箱制造——機電一體化產品企業,也是深圳跨國經營主力軍。 隨著深圳民營經濟實力和優勢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始加入“走出去”隊伍,通過對外投資、境外資源開發、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境外上市融資等方式,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逐漸成長為“走出去”生力軍。 據深圳貿工局數據:截止2005年底,共有53家深圳民營企業在32個國家和地區,設立92家企業和機構,民營企業中方協議投資額達2.32億美元,占全市對外直接投資中方協議投資總額的18.49%。 近幾年深圳民營企業對外投資增長迅速,2004年全市新增的81個境外項目,52%由民營企業實施,民營企業占當年對外投資主體的54%,打破了多年來深圳國企對外直接投資一統天下的局面。2005年深圳對外投資繼續以民營和股份制企業為主,占70%以上。目前深圳民營企業對外投資所涉領域不斷擴大,涵蓋家電、電子、通訊、醫藥、石油、木業等多個領域,境外企業類型也包括了貿易、投資、生產、資源開發、農牧業加工等各種類型。 深圳民營企業對外投資大項目近年也不斷增多。如華為與美國3COM公司在香港設立總投資達1.6億美元的合資公司,成為2004年深圳實施的最大境外投資項目;此外,民營企業利用境外資本市場的個案越來越多,目前已先后有金蝶公司、元征科技等多家民營企業獲境外上市融資。通過各種途徑正在由中介機構安排海外上市和進入輔導期的企業,也日漸增多。 海外承包工程躋身全國領先行列 近年深圳海外承包工程業務增長迅速,2003年以來外經業務增幅連年超過50%。2005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新簽合同額達29.8475億美元,同比增長64.06%。與全國相比,深圳外經合作合同額和營業額約占全國的10%、廣東省80%以上,進入全國對外工程承包強市行列。 突出特點仍是以承接高新技術領域工程為主。2005年完成的對外工程承包額,93.72%屬高新技術領域工程項目,其中電信工程和深圳重點企業的龍頭效應明顯。如華為2005年海外工程承包額,首次超過其國內市場營業額,實現了企業國際化運營的本質性飛越;中興在埃及承接的聯合國電化教學系統,因其優異的施工質量獲良好社會效果,得到商務部通報表揚。海外建筑工程承包同樣發展迅速,深圳北方公司在埃塞俄比亞簽訂的TEKEZE水電站項目,合同額達3117萬美元,成為深圳今年以來少有的建筑類大型項目。 深圳外經企業數量已有20家,涵蓋國有、民營、股份制等多種類型。在這些企業帶動下,深圳的對外工程承包業務,不斷向高增值鏈方向延伸,如最近進入境外工程承包領域的冠日通訊公司,在泰國承接了共用電話系統建設工程,并以參與運營為合作條件,使業務范圍由工程承建,進一步延伸至項目運營,不僅提高了工程收益,也擴大了企業經營領域,實現了產業鏈延伸。 “走出去”對外經貿發展影響深遠 深圳已初步培育出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經營企業,“走出去”正在向生產、研發、服務、資源開發、承包工程,乃至資本運作的多形式、高層次方向發展。將“走出去”放在外貿進出口、放在引進外資對深圳同樣舉足輕重的背景下看就不難發現,“走出去”正在對深圳外經貿整體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主要體現在轉移過剩產能、規避貿易壁壘、拓展海外市場、獲取先進技術和利用境外資源等方面。 從轉移過剩產能、規避貿易壁壘方面看,深圳部分“走出去”產業,已處于國內生產成熟并市場趨于飽和狀態,如以電視機為代表的家電和紡織品,曾對深圳早期工業化貢獻巨大,但隨著深圳以高科技為方向的產業升級,這些仍具優勢的產業借助“走出去”,實現了與國際市場的對接,重新煥發了“老”產業生機;特別是當已有產業優勢面臨國際貿易摩擦的情形下,“走出去”可顯示其規避貿易壁壘的良好特性。如在歐盟有意對中國彩電征收44.6%反傾銷稅問題上,作為焦點的深圳康佳集團回應其出口彩電生產主要分布在泰國、印尼和匈牙利等國,歐盟制裁影響不大;而創維、TCL等企業也都采取直接生產、委托加工等多種方式,在境外建立生產基地,最終對貿易壁壘產生了抵御能力。 紡織品出口也是近年國際貿易摩擦的一個焦點。但深圳紡織集團等企業數年前就在國外加工生產,目前效益蒸蒸日上,受紡織品爭端影響甚微。 在獲取境外先進技術和拓展營銷渠道方面,深圳企業通過“走出去”,為提高自身國際競爭力尋找到最直接、快捷、有效的途徑。如華為堅持走創新自主知識產權道路,迄今已累計申請中國專利9600件、PCT國際專利和國外專利1574件,在3GPP基礎專利中華為占5%,居全球第五位。華為在技術發明和專利申請上的快速占有,與其堅持海外研發,堅持同國際一流跨國公司開展高端合作密不可分,沒有華為的大踏步“走出去”,就沒有華為在技術領先優勢上的保持。 在獲取境外資源上,深圳已有多家企業從事境外木業加工、農業生產和漁業捕撈,走出了利用境外資源的第一步。此外一些企業還在境外設立公司,參與鋼鐵、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貿易,在利用境外資源解決深圳的資源瓶頸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 “十一五”“走出去”有新目標 “十一五”期間,深圳將進一步發揮“走出去”對產品出口、技術引進、資源供給、結構調整、空間拓展等方面的帶動作用,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深圳企業成長和城市競爭力提高。 根據深圳制定的“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全市將新增中方對外直接投資8億美元,比“十五”期間增長70%。其中2010年中方對外直接投資超過2億美元,年均增幅10%左右,新增境外企業和機構數量超過300家,培育出一批初具優勢的深圳本土跨國經營企業。 在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方面,全市新增外經合作合同額和營業額,分別為120億美元和100億美元,分別比“十五”期間翻一番,在高新技術等領域的國際工程承包市場,形成較強競爭優勢。 深圳的“十一五”規劃,強調發揮優勢產業帶動作用,推動出口企業以對外直接投資方式,深度開拓國際市場,實現“原產地多元化”。具體將支持紡織、服裝、玩具、皮革、家具、鐘表、家電、自行車等傳統出口優勢行業企業,到境外特別是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投資,開展境外加工貿易;鼓勵企業在境外科技資源密集的國家和地區,設立研發中心或收購技術先進企業,利用境外科技、智力資源,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鼓勵通過設立境外貿易型企業、開設連鎖機構等方式,建立深圳出口產品的直接營銷渠道,增強深圳企業國際市場營銷能力;鼓勵通過簽訂長期貿易協議、參股開發、資源置換等方式,加強與發展中國家農林漁業、礦產資源及能源方面的合作,建立境外資源的供應渠道;通過研究國際服務貿易轉移的趨勢和特點,引導企業主動“走出去”洽談、接單、設點,拓展國際服務貿易市場等。 深圳已將“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作為解決深圳目前面臨的發展空間局限和實現區域創新的重要手段。深圳分管外經貿工作的陳應春副市長在回答記者關于如何落實“走出去”戰略問題時,強調“走出去”戰略要做到“四個結合”:與優化提升產業結構相結合,力爭在“走出去”領域實現新突破;與國際市場拓展緊密結合,實現市場結構多元化;與培育本土跨國公司緊密結合,促進企業做大做強;與政策促進、管理服務等緊密結合,營造良好的“走出去”環境。 據了解,深圳計劃在“十一五”期間,選擇20~50家“走出去” 重點企業,通過提供個性化政策、個性化服務方式,予以重點扶持,以期打造民族跨國公司。與此同時,政府在鼓勵中小企業“走出去”、尋找特色和細分市場、搭建“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構筑多層次中介機構服務體系、健全企業“走出去”金融財政扶持體系、探索海外貿易中心、海外經貿區等經貿平臺等方面,正在不斷推進政策和發展環境創新。 深圳企業的“走出去”,與深圳的高市場經濟水平、高科技立市進程相伴相生,既呈現出這個城市經過二十多年快速發展,產業結構步入高級化,傳統產業既有優勢逐漸向外轉移的趨勢;又折射出深圳在向信息社會轉型過程中,以高新技術為代表的產業,已部分完成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形成。如華為、中興依托參與國際競爭形成的發展實力,完全源于內生作用的發揮,雖然這些企業在發展初期,曾得到過政府的支持乃至呵護,但一旦企業做大到能在國際市場上與行業強手獨立過招,甚至開展以聯合研發為主要標志的跨國合作時,就意味著其對政府資助等外來因素的依賴,已降到基本可忽略不計的程度,這正是深圳的“走出去”主流企業,能持續保持競爭優勢、并在很大程度上與內地企業“走出去”,存在根本性區別的地方。 深圳企業的“走出去”,具有創新力培育和企業競爭力自我提升的意義,其與這個年輕城市正在進行著的產業結構調整一起,構成了確保這一區域競爭力持續不衰的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