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炒房之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5日 11:39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實習記者 姜麗麗 上海報道 “狼來了。”最初對于外資進入中國樓市,人們這樣驚呼。 面對持續的地產調控政策,“狼”的腳步并沒有因此遲疑,似乎更為加快了。今年上半年,我們可以多次聽聞那些著名海外基金的收購案例,在此不一一列舉。但明顯的,它們
也許是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或者是順應民間對“抑制外資炒房”的呼聲,據傳有關部門將在未來不久出臺限制外資在國內投資房產的條例。 對于“炒高了房價”的指責,這些海外基金也覺得委屈,卻并不愿意多做解釋。它們更愿意把時間放在對物業的調研上。而研究人士認為,那些從各種渠道進來的,非正規海外基金,比那些機構投資者要危險得多。 外資有沒有在炒房? 摩根士丹利表示不愿意對這個問題多發表意見。在婉拒記者采訪請求的回應電話里,摩根士丹利的媒體公關說,大陸輿論對外商投資者有誤解,但他們不想多解釋。他們不愿高調,認為越多講越沒有好處。 不過上述媒體公關陳述了摩根士丹利的投資模式:“我們通常將所購買的物業進行重新改造和包裝,然后以租金作為回報。我們看重的是長期的升值潛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有成本投入的,我們也有風險。如果有適當的機會,有好的買家,我們也會將運營的物業轉手,但這些純粹是市場行為。” 這符合公眾先前對這些機構投資者的認知。他們最為擅長的是買下具有潛力的物業,重新包裝并出租。通常物業經過海外基金之手,其租金總會上漲。 被稱為“海外基金收購第一單”的麥格里收購新茂大廈,在易手時這幢寫字樓還是個在建項目。麥格里將這個位于盧灣新天地的項目更名為“白金大廈”,打造成甲A級寫字樓,05年底的租金定為1.3-1.6美元/天/平米,當時淮海路商務區甲級寫字樓的平均租金約接近1美元/天/平米。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認為,收購后包裝經營,是海外基金在國際市場的慣常做法。外資進入物業市場,對于識別中國房產的投資價值是一個信號。他并不認為,這些海外基金在炒房。 來自于各大地產顧問行的意見也認為,從操作模式上,機構投資者的行為不能被認為有炒房的嫌疑,他們會持有物業,三到五年甚至更長時間。 中國指數研究院(華東)副院長陳晟認為,對于進入中國物業市場的外資,應該分類研究。一類是標準的海外基金,他們的規范操作幾乎是業界的共識。但是對于另外的其它海外資本,或者稱作游資,這部分資金在國內的動作,極有可能是沖著人民幣升值或者房地產價值被低估的短線投機行為。 陳晟指出,機構投資者雖不以炒作為目的,但他們在物業市場的判斷和做法,會給海外游資和民間資本以示范的作用,形成這類資金的跟風。以致在一線城市的核心商圈,物業的供應主體和購買主體多數都不是本土的開發商和消費者了。 某民間投資者說,他們(海外基金)持有最好的地段和雄厚的資金,在這個市場里,他們是莊家,我們跟。投資都是追漲殺跌的嘛。 也許炒作并不是標準海外基金的本意,但在客觀后果上,其它海外及民間資本的跟風共同“煽火”了某些區域。外資這匹“狼”在中國樓市的力量還是不要被無視的好。 可能的限制 “要限制它,首先要了解它到底有多少。”陳晟說。 “機構投資者做了哪些交易,量是多少,這是比較透明的。但是對于那些通過各種途徑進來的海外游資,實在是很難統計。”陳晟對于去估計這部分資金的量也覺得很頭疼,“和正規海外基金一樣多?或者比他們更多?真的很難說。這個恐怕要多部門聯合共同去查。” 誰都不知道它們到底進來了多少。“只知道進來了很多”,這倒是一個共識。至于它們進來的途徑,有的通過代理機構、有的通過個人進行購買,有的通過股權交易,還有一些不被了解的手段,總之很難統計。 在03、04年,海外游資進出房地產市場的蛛絲馬跡非常多。“我們在做樓盤調研的時候會發現,突然有購買了幾個樓層,資金來源奇怪。” 陳晟說,“現在在減少,不像04年那么明顯了。也許是宏觀調控的影響。” 如果不對外資進入房地產的資金進行控制,后果會怎樣? “可以看看東南亞金融危機時的中國香港、泰國和日本。”上海五合智庫鄒毅說。那些通過非正規方式進來的外資,還是會以非正規的方式出去,鄒認為,控制外資的進出,防范風險是很有必要的。 新政中的“五年限轉”政策對外資在國內購買的房產同樣有效,“但我想外資會有辦法出去,雖然我不知道它們具體會通過什么途徑。”陳晟說。 鄒毅預計,如果有對外資購房的限制政策,可能主要還是從稅收上面入手。比如說征收轉讓溢價的所得稅。如果一套物業買進1億轉手賺了5000萬,卻對這5000萬課80%稅,那外資投資者肯定會覺得劃不來。另外在外匯管制上出臺一些行政措施。 不過張軍表示,他對中國經濟安全的擔憂倒沒有那么嚴重。張認為,面對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快資本的流出比限制外匯的進入,也許更為有效。政府好像也在比較多地走這條路,比如允許QDII,允許在華外資銀行代理海外證券等,使資本加快流出。但在這方面,通常是“只做不說”低調行事。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