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連續出手資金調控 釜底之薪并未被抽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4日 22:08 經濟觀察報 | |||||||||
姚佳琳/文 政策邏輯 對于央行上周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動作,多數機構頗感意外:6月14日央行剛剛發行了1000億元的定向票據,不到兩天就再度出手,政策密度之大實屬空前;在中行A股申購期
這次政策的出臺雖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央行在談到貨幣政策時,反復強調的一點就是“預調和微調”。始終記住這一點,就能很好地理解今年以來央行的一系列操作行為——特別是4月27日調升貸款利率以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六度出手。 在“預調和微調”的指導原則下,央行十分看中“M2增速”和“貸款增速”兩項指標,而相對不太重視CPI。道理很簡單:“M2增速”和“貸款增速”為領先指標,而CPI為同步指標。 5月份數據顯示:M2同比增速19.1%,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6%。兩者均創今年的新高。不僅如此,二者(剔除春節因素)今年以來一直呈上升態勢,目前仍無見頂跡象。 在今年第一次定向票據發行(5月17日)之后,周小川行長曾表示需要觀察政策效果,暫時不會有進一步政策出臺。而當5月份的宏觀數據出來后,顯然央行認為觀察期結束了,而進一步的緊縮政策成為了必要。 6月16日晚,央行宣布:自7月5日起,提高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仍面臨流動性過多的威脅 6月19日開市,反映資金面緊張程度的銀行間市場基準利率從上周末的2.06%跳升至2.26%,交易所和銀行間債券市場也全面下挫。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然而債券市場只是貨幣政策的傳導渠道而非調控目標,此政策是否有效,關鍵是看它能否降低M2增速和貸款增速。 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多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幣升值。升值預期導致大量結匯和熱錢涌入,央行為維持匯率基本穩定,在外匯市場上持續被動投放大量流動性。 目前看來,在人民幣短期內不可能大幅升值的前提下,采用沖銷操作是次優選擇。而提高準備金率較發行央行票據見效更快,對利率的影響也更為間接和隱蔽。據測算,這次提高準備金率將凍結銀行體系1500億元的資金,這些資金將造成貨幣和信貸規模的成倍收縮。在這個意義上,此次提高準備金率對于抑制銀行信貸能力有一定作用。但是,應該認識到只要升值預期和熱錢流入的趨勢未改觀,釜底之薪就并未被抽走。因此,銀行體系仍然面臨流動性過多的威脅。 商業銀行通過貸款擴張增加盈利的動機,是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的結果。以建設銀行為例,去年上市之后其貸款增長迅速,今年前5月貸款新增為四大行之首。考慮到中行已經上市和工行預期年內上市,大銀行出于盈利動機的貸款沖動將更為強烈。客觀地說,這正是中國多年來所追求的結果,特別是在銀行風險控制能力顯著增強的前提下,追求貸款的擴張無論如何不是壞事。至于其行為的宏觀經濟后果則應該是央行考慮的范圍。提高準備金率對此即便有用,效果也甚微,而央行于13日召開的窗口會議應該更具針對性。 各地上項目擴大投資的積極性高則有復雜的原因,歸結起來都是資金需求方的問題。貨幣政策除了提高貸款利率以通過價格機制進行調節外,似乎也鞭長莫及了。 由此可見,此次提高準備金率不可孤立地看待;實際上,4月27日以來央行這一系列的操作,從力度和密度上看,其效果至少在短期內應該是比較明顯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貨幣信貸增長,給經濟退熱。而且它們顯示了央行控制經濟過熱的決心,其信號效應不可忽視。 然而,此次提高準備金率后各家銀行的應對目前還比較從容,這似乎表明了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程度已相當大了。在債券市場收益率較貸款利率仍低不少的情況下,銀行很難主動將大量的資金配置到債券上,發放貸款仍然是其首選。各地上項目的積極性,雖然在較高的貸款利率面前會受挫,但長期以來的投資饑渴癥不會因為0.27%的利率增幅而消除。深層次的問題沒有解除,央行就需要繼續揚湯止沸。 如此,讓我們共同期待6月的數據!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