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財政工作的一項主要任務是加快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公共財政框架體系。隨著公共財政框架體系的建立,作為國家審計永恒主題的財政審計監督工作的重點必須相應調整,以保證公共財政框架體系盡快形成并進入良性運行狀態。
財政審計是國家審計機關對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財政收支活動和財政機關執行財政預算的活動所進行的審計監督。隨著我國公共財政框架的建立,財政審計也逐步實現
了兩個重要轉變:由收支審計并重向以支出審計為主轉變;在支出審計方面,由主要審計中央本級支出向中央本級與補助地方支出審計并重轉變。財政審計的內容已由傳統的財政預決算審計、財政決算、財政收支活動及預算外資金審計擴展到部門決算審簽、政府采購審計、財政風險審計、環保資金和社會保障資金審計以及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審計等專業審計。公共財政制度下,財政審計監督范圍覆蓋政府所有財政活動的全過程。其主要目標是促進規范預算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監督社會主義公共財政職能的有效實現。由此,政府財政審計應著重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一、積極開展綜合預算審計
綜合預算審計就是把組織管理預算執行的部門和具體執行預算的部門看成一個系統,以財政部門具體組織預算執行情況和稅務、國庫、海關等部門參與組織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為主導,以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為基礎的預算執行審計體系。從預算收入審計入手,著力于預算支出審計,從預算執行結果審計出發,逆向延伸至預算執行和預算編制過程。在審計項目實施上,實行統一計劃方案、統一組織實施、統一審計報告、統一定性處理,最大限度地發揮預算執行審計的整體效應。
通過公共財政預算審計,促使政府加速中國公共預算管理機制的重塑工作,將全部政府收支納入預算,建立完整統一的公共預算體系;促使政府延長預算的編制、審批時間,完善編制技術,提高政府預算的計劃性和和科學性;加強財政稅收預算的法制建設,強化預算約束,維護預算的嚴肅性和法治性;通過部門預算審計,推動各級政府逐步細化預算,提高預算編制執行的公開性和透明度。
通過社會保障預算審計,監督社會保障有關政策、法規制度的執行,推動建立一個功能健全、社會化程度高、有充分資金保證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有效的社會保障審計平臺,強化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控制社會保障制度運行過程可能帶來的財政風險和增值風險,保證社會保障資金良性循環和有效運轉;監督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有效實施,有效控制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促進社會經濟長期穩定協調發展,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供良好的宏觀外部環境。
通過國有資產經營預算審計,強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履行企業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完善對國有資產、企業改制和股權轉讓的審計監督,防范國有資產處置并購中的腐敗和資產流失問題;加強國有資產經營過程中執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情況的審計監督,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和控制力。
二、強化財政轉移支付審計
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就是要將本級財政集中的財力,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支持和促進貧困、落后財政經濟的發展,使下級公共服務能力實現均等化目標。針對我國分稅制財政體制中各級政府事權劃分不清晰、財權劃分不科學、轉移支付制度不規范等情況,財政轉移支付審計應以推動財政體制改革,促進建立科學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為目標,以審計調查為主要審計方式進行開展。通過審計,推動建立與公共財政制度相適應的規范化財政體制:從立法上真正確立地方一級財政的地位,由市場確立各級政府職能和支出內容,依法建立與事權相統一的相對獨立的地方政府稅收來源,構建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轉移支付制度。
三、大力推進政府績效審計
政府績效審計是公共財政制度的必然要求。如何分配和使用有限的社會公共資源,才能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增加公共的利益,這就產生了外部的評價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增強公共財政的責任行為,提高公共財政支出的使用效益,是公共財政支出的核心問題。政府績效審計就是在各級政府及其各部門的財政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計的基礎上對政府及各隸屬部門、事業單位工作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和資金使用效益進行的審計及評價。公共財政制度下,與政府績效相關的是社會目標與結果,而非直接的產出或活動,應以結果為評價標準。政府績效審計應從公眾特別關注的重大問題與項目的績效評價開始,進而選擇部門進行績效審計,最后再逐步在整個公共服務領域全面推行績效審計。開展績效審計主要圍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評估。一是經濟性即少支出,在適當考慮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投入資源的成本;二是效率性,即支出合理,使用一定的資源取得最大的成果,或使用最少資源取得預定成果;三是效果性,即支出得當,計劃和方案的實施取得預期效果或實現預定目標。其共同點,就是要對政府財政支出的資金節約度進行監督,通過績效審計揭露問題、促進管理、推動改革、規范秩序、提高效益。 通過實施政府績效審計,提高公共財政支出績效,確保國家職能正常發揮,促使建立廉潔、高效的政府,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
四、積極推行計算機審計
公共財政制度的內容豐富,需要許多功能強大的不同領域的信息系統作支撐。我國財稅部門正在建設金財工程、金關工程和金稅工程,就是為了與構建公共財政框架體系相適應。公共財政管理信息化和網絡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給財政審計帶來巨大的挑戰。公共財政制度下,財政審計監督需要覆蓋政府所有財政活動的全過程,把事前審計調查、事中審計和事后評價有機地連成一體并及時反饋給有關部門,為制定和實施財政政策,防范化解財政風險提供依據。因此,財政審計必須與時俱進,適應技術發展所帶來的變化,積極開發財政審計軟件,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實現審計機關與公共財政部門的計算機聯網,以便及時發現財政運行中的問題,從全局上、規律上查清原因,提出對策建議,努力提高財政審計監督的效率。(作者:審計署駐昆明特派辦陳波)
。ū疚膬热輧H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審計機關和本網站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