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寫:《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雪蓮
嘉賓:
楊清河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院長
張聰沛
哈爾濱第一專科醫院代院長心理學專家
陳杰平
全國總工會保障工作部勞動處處長
宋波
《現代保健》雜志社社長
關注“過勞死”,首先要關注“過勞”
楊清河:過勞死早期在西方曾經存在,但是最嚴重的國家應該是日本,日本經濟長期排在世界第二位,其主要原因就是:作為資源匱乏的日本來說,可以調動的資源并不多,而人力資源是它可以充分利用的主要生產要素。可以說,他們通過勞動投入,靠拼人戰術,支撐了其經濟發展。
中國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在許多大城市、大企業等,人們的競爭意識都有了極大的增強,危機意識、地位和生活水平下降的威脅都促使人們以更多的精力、體力來投入到工作當中去,從而產生了一大批過度競爭狀態下的過度疲勞的人群。而我們卻長期忽略了對這些人的關愛。
目前,可以說還沒有哪些機構對“過勞死”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尤其是疲勞研究、生理學和工作的關系、心理學和工作關系的研究等。
宋波:“過勞”現象近年來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我們關注“過勞死”的時候,一定不要僅僅停留在每個個案的分析和爭論上,而是要關注已經長期“過勞”的人群,研究他們“過勞”背后隱藏的社會和制度因素,并且有針對性地實施干預,才能避免悲劇的一次次發生。
呼喚“帶薪休假”
張聰沛:勞動者一般都處于弱勢地位,要面臨人際、晉升、批評甚至下崗等各種職場壓力,如果這種壓力得不到釋放,就會產生一系列問題。
目前幾乎每個從業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過勞”的現象,可是更多的人只有已經發病的時候,才會去找醫生。且“過勞”過程中的心理因素更是被人們長期忽略。中年正值人體的轉軌階段,是具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背景疾病發生的危險時期。據統計,50%的心肌梗死病人平時只會偶爾出現胸悶和胸痛的現象。這一時期,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只要遇到過度疲勞等誘因,就容易產生嚴重的后果。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應該樹立這樣的新觀念:以損害勞動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為代價換取經濟效益和事業發展,是對生產力的破壞,更是對人性的摧殘。作為個人來說,如果不能享受帶薪休假的話,一定要學會在工作中懂得放棄和忙里偷閑。完全放下工作的休假,在一個月內一定不能少于兩個空白天。更不要把工作帶入每個長假。應該合理安排休息時間,學會心理調節,讓神經放松。
宋波:帶薪休假制度80年代中期提出后,因特殊情況曾經暫停,直到1991年得以恢復,1994年才被正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很長一段時間內,傳統思維習慣占據主導,休假觀念沒有被完全接受,誰都不好意思或者說有點害怕提出休假,怕領導和同事對自己有看法。從現在的情況看,要真正實現帶薪休假這一目標仍然有難度,但希望適應時間不要太長。
楊清河:人工作是為了什么?大多數人不就是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嗎?而這種提高一方面體現在工作之內,一方面體現在工作以外,如果工作內外不分,努力工作的初衷也就違背了。半個月的帶薪休假制度,完全可以讓人們用15天脫離社會和工作,最好是去山林放松,然后才能回來更好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去。
中國的全民激勵可以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越是這樣,我們越應該超前的意識到問題的另一面,對這些貢獻大的人群給予更多的關懷,不要讓人才干到30、40歲就不行了。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做法不僅會對個人和家庭造成損失,還會造成人力資本的可持續工作能力的下降和喪失,對經濟的發展也會起到破壞的作用。
加班文化損害了誰?
陳杰平:歐美國家對加班是有嚴格的限定的,在下班以后,幾乎看不到任何一家公司亮著燈。而我國,一邊是大量的人找不到工作,一邊卻是大量的在職人員以透支生命的方式工作,可以說,這是和我國的基本國情極不相符的。
面對著勞動力的供求矛盾,一個人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就等于占用了兩個人的工作崗位,加大了勞動力供給。本來我國的就業崗位就是稀缺的,創造就業崗位亦不容易。而之所以習慣性加班正成為常態,與時下勞動力價值與價格的扭曲不無關系,如果單位和企業都依照法律規定成倍給付職工加班薪酬,那么從正常的成本考量,單位與企業并不會選擇成本更加高昂的個人超時工作。
如果每個在職人員真的能享有勞動法所規定的權益,而不是不惜以透支生命來獲得上級認可或是保住職位。習慣性加班就沒有道理成為職場的常態。勞動者一定要有這樣的認識,在經濟學意義上,全部選擇不加班和全部選擇加班相比,更可以使勞動力價格得到很好的體現。
楊清河:社會的發展歸根結底是要追求人的發展,基于此,“以人為本”就必須成為這一發展的前提。而要實現這一點,既不能靠利潤至上的企業,也不能靠相對弱勢的職工。唯有法律和制度堪此重任。中國的勞動力市場還不成熟,因為有時的加班只是臨時性的工作,如果公司可以在人才市場的人才庫里找到這樣的臨時人員,那么就可以臨時性雇人完成這項工作,而不必讓自己的精英人才透支體力,造成損害。對于加班的補償企業執行不夠,我們在這方面也沒有監管到位,政府應該肩負起應負的責任。而造成“過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有什么樣的解決辦法,我們將在近期制定課題進行系統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