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娜
天津、北京報道
國家環保總局近日發布的《2005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稱,“海河水系水資源匱乏,重度污染。”
根據《公報》,在65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海河水系劣五類水質的斷面比例高達54%,居七大水系之首。相比之下,水質較好的珠江和長江在該項的比例僅為6%和11%。
6月8日,記者從海河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海委”)了解到,除污染嚴重之外,海河流域還遭遇河道斷流、濕地萎縮、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土壤鹽堿化等六大生態威脅。
據海委副總工程師何杉介紹,海委正在制定《海河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通過流域初始水權分配、水功能區管理、區域節水型社會和生態修復四個方面解決上述問題。按照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這項工作將在年內完成。
供水格局難以改變
事實上,對海河流域水況的不良評價已連續幾年出現在環保總局的環境狀況公報中。海委水資源保護局副局長林超坦陳,“海河流域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水污染嚴重和水資源短缺兩大問題,早就成為專家們工作的重心。今年初,打造“清潔海河,濕潤海河”被確定為海委“十一五”工作的核心主線。
統計數據表明,海河流域地表水資源極為短缺,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293m3,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3%。遠低于國際通行的人均1000m3緊缺標準和500m3極度緊缺標準,屬于資源性嚴重缺水地區。因此,流域各地往往通過超采再生能力極其緩慢的地下水來補充水源。據海委計算,華北平原區2000年地下水超采量81.24億m3,2004年總超采量78.95億m3,均約占當年總供應水量的20%。
地下水超量開采直接的危害就是引起地面沉降。在海河流域,已經導致唐山北部、北京西南、河北太行山前平原部分地區含水層被疏干,問題比較嚴重的是滄州-德州-衡水地區,目前德州以每年30毫米的速度向下沉降。此外,地下水超采還造成地面塌陷及地裂縫等問題。天津控制地面沉降辦公室姜主任向記者介紹,目前防治工作的重點放在“水源轉換”上。
更為緊迫的是,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達98%。盡管總投資金額高達616.5億美元的南水北調工程將于不久后進入海河流域,但是海委的專家們認為,由于水價高和水量有限等原因,“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流域的供水格局”。
而且近年南方也普遍遭遇干旱,水資源緊缺早已沖破南北之界,由此引發的區域間爭水矛盾頻發。2002年以來,先后發生了京津 河楊莊截潛、津冀寧河北地區地下水源地開采、京冀拒馬河引水等多起省際水事糾紛。
試點水權分配
何杉反復強調,這次綜合規劃的前提是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確定,即對現有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統籌兼顧生活、生產、生態用水以及省際水資源宏觀資源配置。
海委水政水資源處副處長閻戰友認為,盡管國務院早年對灤河、漳河等少數河流有左右岸分配比例的規定,但還不是真正的總量控制。多數跨省河流尚未進行省際間水量分配,水權不明晰,也是引起爭水矛盾的主因。
與其他流域相比,海流流域水系分散,跨省河流眾多,水權分配難度較大。因此,海委計劃在“十一五”期間選擇水事矛盾較為突出的漳河上游、拒馬河和 河作為水權制度的試點區域。其中,漳河上游水資源規劃已與海河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同期展開。
漳河上游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6.7億m3,特枯年只有8.9億m3,而晉冀豫三省預測的2020年總需水量達到17億m3。在“漳河上游水資源規劃”編制中,海委按照確保沿河村莊基本生活生產用水,在現有國務院批準的河南和河北分水原則的基礎上,平衡山西省的合理用水需求。
何杉介紹,規劃過程中已經多次與各省進行協商,多次修改規劃,“力爭在年內完成”。
不過,《水法》中目前只有取水權的概念,而對水權沒有清楚地厘清和界定,給試點工作帶來難度。海委科技咨詢中心副主任張建中說:“宏觀的綜合規劃只能為水量和水權的分配提供依據,而在微觀上對每條河流進行具體分配,還任重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