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共出現24宗違規交易,涉及資產高達8億元
本報記者 程維 發自重慶
重慶市七部門13日向當地媒體通報說,當地國有資產私下交易現象屢禁不止,兩年內共出現24宗違規交易,涉及總資產高達8億元。為此,重慶市政府將就國資交易進行全面整頓
。
不過,當地某國企負責人認為,根本的解決之道是當地政府應收回國企或基層政府的國資出售權。
兩年8億國資場外交易
13日,重慶市紀委、國資委、監察局、財政局、工商局、國土房管局和公安局七部門聯合召開全市貫徹國有產權轉讓法規工作會。會議披露,最近兩年,重慶共完成場內交易1887宗,涉及交易額45.12億元,盤活國有資產額近100億元,有效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不過,場外違規交易依然火爆,交易額高達8億元,已接近場內交易額的20%。
重慶市政府規定,為防止“暗箱操作”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凡經營性國有產權,國有涉訟資產,機關、團體、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都必須進場交易。所謂“進場”,即在該市國資委下屬的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下稱“重慶市聯交所”)公開掛牌出讓,通過招標、競拍公開找買主。
重慶市國資委官員在會上稱,上述8億元違規交易資產中,已有7028萬元資產成功易主。
重慶市聯交所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了兩樁相關案例:
去年4月,重慶市大足縣玉龍鎮躍進煤礦改制,將成交價為7000多萬元的標的,未在該市聯交所掛牌評估,私下交給重慶市拍賣中心進行拍賣;
今年2月,重慶市涪陵有色金屬公司委托重慶國盛拍賣公司,拍賣所持有的涪陵電力(6 0 0 4 5 2 .S H)3 0 0 萬股國有法人股。盡管786萬元的最終成交價比委托底價增加了20%,但拍賣信息未按規定在報刊上公示。
區縣官員:“不知游戲規則”
“目前我市實施國資場內交易的阻力很大。”重慶市國資委主任崔堅在會上說,該市部分區縣領導公開為場外交易“開綠燈”,給產權交易部門打招呼、批條子,利用職權干擾國有產權進場;還有個別行政部門把關不嚴,違規辦理過戶手續。
重慶市聯合產權交易所一位負責人則稱:“‘國有資產必須進場交易’的規定兩年前就下發了,但至今一些區縣居然說不清楚‘游戲規則’。”該負責人稱,該市有的區縣領導對進場交易缺乏認識,認為自己操作已經非常規范,用不著進場。
重慶市紀委、監察局的調查顯示,該市個別地方領導并未按時轉發市政府關于國有資產交易的文件,甚至擅自壓下文件,不傳達、不轉發、不執行,導致政令不暢通;還有官員認為進場會增加成本,因此公開抵制進場;更有一些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表示:“從沒聽說過國有資產交易要進場。”
重慶市已計劃從下月開始,由上述七部門對各區縣、國有企業近年來國資轉讓的成交、審批、過戶、職工安置情況進行清查。此外,還將對各區縣官員“惡補游戲規則”。
該市還將公開打擊下列行為:國企負責人在未經出資單位領導集體決策的情況下,利用改制和產權轉讓的機會,低價出讓國資;弄虛作假、隱匿資產、提供虛假會計資料導致國有資產流失;企業管理層濫用職權“自賣自買”;利用職務、工作之便,將國有資產化公為私等不法行為。
良策:收回國資處置權?
目前,重慶市“趕羊進場”的措施是:對于場外交易,該市聯交所及其分支機構不出具鑒證書,國資監管機構不辦理產權變動登記手續,財政、工商、國土房管、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不辦理權屬變更登記手續。必要時,國資監管機構還將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場外交易無效。
但當地某國有企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管理層人士昨日對記者稱,上述措施可能并不能全面杜絕場外交易。他認為,目前有關國有資產是否進場交易的問題,已在一定程度上演化為省、市級政府與國有企業負責人群體及區、縣官員之間的一場博弈。只要區、縣或更低級別的政府機構及國有企業還擁有國有資產出售權等資產處置權,場外交易就不可能完全禁止。
這位人士說,目前我國推行的是由國資委代為履行國有出資人權利和義務的制度,但目前各地的國資委通常只能直接管轄當地的大、中型國有企業,相當一部分國有資產的管轄及處置權限依舊在相關行政部門或區、縣甚至更低級別的政府機構手中。因此,單純要求區、縣政府或官員把國有資產交易集中到產權交易所進行,有較大的操作難度。
該人士建議,可以考慮將當地國企的資產處置權收回到省、市級政府手中,這樣還能避免國企負責人自作主張變賣國企資產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