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 > 行業專題--郵政服務業 > 正文
 

郵政系瞄向金融大控股 為自主運營尋求資金出路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3日 06:56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華觀發 王娜 北京報道

  “現在我不打算走了!”電話中,深圳巨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巨田證券”)的一位中層顯得有些興奮。半年前,因為經營狀況糟糕,他原本計劃離開這家呆了近6年的公司。

  “目前情況不同了,國家郵政儲匯局以及中國誠通集團都準備來重組我們。公司有了強大的央企做靠山,我覺得應該留下來。”

  同樣對未來重新充滿期待的還有陜西的耿先生。他在西安華弘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華弘證券”)工作。

  4月中旬,隨著國家郵政總局、北京郵政局和中國集郵總公司分別出資2.24億元、1.68億元、1.15億元人民幣現金的到位,華弘證券增資擴股計劃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這家原本注冊資本僅0.53億元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券商,一舉成為西安業內聲名顯赫的證券公司。

  種種動向表明,承載經營性資產的“郵政系”公司正在主動醞釀一場“華麗”的轉身:今年以來,除大舉進軍證券業外,“郵政系”公司已陸續挺進了包括基金、保險在內的諸多金融領域。

  加上此前已獲國務院批準組建的中國

郵政儲蓄銀行(簡稱郵儲銀行),“郵政系”公司事實上已經有了金融領域的四張牌照,未來大有構造金融控股公司的架勢。

  逐鹿巨田證券

  本報記者獲得的信息表明,地處深圳的老牌券商巨田證券目前已到了重組的關鍵時刻,兩家潛在重組方——中國誠通集團和國家郵政儲匯局——正在做最后的角力。

  6月11日,有消息稱,巨田證券已與中國誠通集團達成意向,正在進行實質性推進工作。其重組方案是:中國誠通集團出資3億對其增資擴股,但前提是原有股東將70%的股權無償轉讓給誠通。

  “公司內部目前還沒有這樣一個明確說法。”6月12日,針對上述消息,巨田證券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上個月公司另一潛在重組方國家郵政儲匯局的代表還剛剛來過公司考察。“當時的說法是,郵政儲匯局可能重組公司。”

  到底誰將是巨田證券的最后重組方?雖然現在還難以判斷,但上述巨田證券人士認為,已決定進軍證券業的“郵政系”公司對于重組巨田證券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

  據了解,今年早些時候,負責牽頭巨田證券重組的深圳證監局,曾帶隊前往北京與有意向的央企逐一進行接觸,其中就包括國家郵政儲匯局。

  當時的情況是,“郵政系”公司剛剛完成對西安華弘證券的增資擴股工作,急切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更廣闊的證券發展平臺。

  而巨田證券顯然符合“郵政系”的要求。作為老牌的綜合類券商,截止到2002年底,巨田證券總資產規模為32億元人民幣,凈資產規模為8.7億元人民幣,在投行及經紀業務建設上具備了很好的基礎。

  巨田證券副總裁董榮生在《致巨田證券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更是表明巨田證券及中國郵政儲匯局是心有靈犀。董榮生的信中明確表示,如果與誠通集團重組失敗,國家郵政儲匯局將成為巨田證券的第一選擇。

  董的信中表示,股東會已有明確態度,要求積極引入投資者,以全面徹底改善公司的資產和資本狀況。還說,正在與中國郵政儲匯局和中國誠通集團洽談重組事宜。4月29日,已與中國誠通集團達成意向,正在進行實質性推進工作。中國郵政儲匯局也將在5月底前有明確意向。

  “預計本月月底前,將會公布最后的重組結果。”上述巨田證券的人士說,剩下的日子對于中國誠通集團和國家郵政儲匯局來說,將是最后的機會。

  “郵政系”的金融控股雛形

  除了巨田證券,“郵政系”公司今年上半年在其他金融領域也不時閃現身影。

  6月5日,一位接近郵政儲匯管理局的權威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籌劃已久的郵儲銀行正在緊鑼密鼓的操作當中。“方案的第二稿已上報國務院,郵儲銀行的成立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今年3月23日,在簽訂合資協議3年之后,國家郵政總局和法國國家人壽各占50%股份的中法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正式開業,擔任董事長的劉立清曾任國家郵政局局長一職。

  5月8日,國家郵政總局參股24%的中郵創業基金公司成立。合作者分別是首創證券、北京長安投資公司、中泰信用擔保公司,出資比例為:首創證券出資2800萬元,占28%;國家郵政局、北京長安、中泰各出資2400萬元,各占比24%,并列第二大股東。

  有評論認為,“雖然目前國家郵政局不具備作為發起設立基金公司主要股東的資格,但一年后基金公司股權可以轉讓,那時候沒有什么可以阻礙郵政成為第一大股東。”

  至此,“郵政系”公司已經在銀行、保險、證券、基金領域,“四證齊全”。“郵政系”金融控股的雛形已經形成。

  根據去年7月,國務院第99次常務會議原則通過的《郵政體制改革方案》,現在的國家郵政局,將分拆成國家郵政管理局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簡稱中郵集團)。前者主要承擔郵政事業原有的社會公用職能;后者則是在國家郵政局企業職能、經營性資產和人員分離出來后,組建而成,主要是肩負郵政系統對外開放,引進競爭的使命。目前定位為國務院授權投資機構,財務關系單列在財政部。

  據了解,去年8月下旬以來,上述郵政體制改革方案已經陸續下發到了各級郵政系統。其中,指導郵政系統政企分開的“三定方案”也已于今年2月份下發到各地。

  “按照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未來即將掛牌的中郵集團一出生就將成為一個類金融控股公司。”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新實施的《證券法》已經為未來金融行業的混業經營預留了口子,一旦混業經營放開,作為國字號的中郵集團打造金融控股的構想未嘗不可。

  偶然還是必然

  一個剛剛實行政企分家的老國企為何會在不到半年時間里,大踏步進入相對陌生的金融領域?這是一種偶然還是必然?

  在研究郵政體制改革的人士和學者看來,這個舉動卻并不奇怪。

  “目前,郵政體制改革的壓力很大。”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黃秀清教授告訴記者,郵儲銀行和中郵集團遲遲沒有掛牌表明,要徹底厘清郵政系統內的競爭性資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黃秀清曾承擔和參與完成多項國家郵政管理局委托的科研項目,其主要研究方向為通信產業經濟理論及實踐應用。

  她認為,此次國家郵政總局進入金融領域的目的,并不是簡單的獲取投資收益,而是為郵政系統未來的自主運營尋求長期的資金出路。“郵政資產這兩年由央行放開口子后,自主運營壓力非常大。”

  據公開信息,2003年8月,郵政儲蓄存款實行新老劃斷,此后新增的儲蓄存款資金由國家郵政局自主運營,原有的約8290億元存款繼續按4.131%的利率轉存

人民銀行。截至去年年底,郵政儲蓄期末余額達到13599億元,比上年年末增長26.1%。

  與此同時,2005年全年郵政業務總量完成 625.5億元,郵政業務總收入完成577.2億元。

  黃秀清認為,盡管現在郵政儲蓄正在進行小額的信貸,但畢竟收益有限,也不是長久之計,怎樣進一步拓寬資金運作的渠道,是擺在郵政系統面前的最棘手問題。“郵政系公司與金融機構之間如果有長期的合作,就能夠為日后郵政資產業務開拓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對于“郵政系”進軍金融業,中國通信學會郵政委員會主任顧聯瑜卻認為,即便是有20年經驗的郵政儲蓄,在轉變成銀行后,其前途也將是坎坷的。對于新進入的證券、保險、基金領域,業界擔憂“郵政系”恐怕也難有后發優勢。

  但黃秀清樂觀地認為,制約郵政發展的始終還是機制問題。現在郵政系統確實在“動”,實行政企分開。機制靈活了,高級金融人才可以引進。“只要有發展方向,管理經驗和人才問題是好解決的。”

  “未來的中郵集團肯定不會缺錢,這也許是其在金融領域開展業務的唯一現實。”上述投行人士認為。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9,03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