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副總編稱20年后人民幣或成全球主流貨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6日 02:27 第一財經日報 | |||||||||
專訪《金融時報》副總編馬丁·沃爾夫 本報記者 邊長勇 發自北京 “如中國的金融市場能夠得到改革,金融體系能夠放得開的話,我想在20年后,人民幣也許會成為全球的主流貨幣。”
在日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馬丁·沃爾夫(MartinWolf)依然很謹慎,隨后補充說:“但是我堅信在未來的20年內,美元依然會是最重要的一種貨幣。” 作為《金融時報》》(FinancialTimes)的副總編、首席評論員,沃爾夫在談及人民幣匯改時表述較為婉轉:“說實話,我也不知道合適的人民幣匯率是多少。”不過,他認為目前的水平是不合理的。 “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能夠逐步把中國的內需促進起來,中國的國內消費必須有所刺激,只有通過這樣的途徑,才能重新平衡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希望日本降低經常貿易順差,但日本并不希望對它的貨幣進行大幅度升值,所以日本采取了大幅度的貨幣擴張的政策。“這樣的政策和今天中國的政策差不多,由此就可以保持本國的匯率相對來說在比較低的水平。”沃爾夫如此認為。 不過,這樣大規模的貨幣擴張主義的實施,導致日本巨大的資產泡沫,由這些資產泡沫所導致的房地產興旺,以及由其導致的資本市場泡沫達到了巨大的規模,最終導致日本長達超過十年的經濟衰退。 “巨大的貨幣擴張政策導致的結果中國應該引以為戒。”不過,他認為中國的一大優點在于中國遠不如日本發達,發展潛力比日本大得多,中國可以通過發展的方式來解決由于資產升值乃至于資產泡沫帶來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