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多年來,河北省安國市的中藥產業在全國中藥界享有盛名,安國也以“千年藥都”和“全國最大中藥材集散地”之稱為榮。然而近幾年安國的藥業經濟出現持續下滑,市場交易量、出口額大幅下降,商戶大量流失、稅收明顯減少,國內知名企業的分支機構紛紛撤離遠嫁安徽亳州,“中國第一藥都”風光不再。是什么原因使安國陷入藥業經濟低迷的困境呢?
河北緣何要解禁安國中藥材初加工封殺令?而安國市何以要痛下決心優化環境重振旗鼓?日前,本報記者深入安國市就近幾年這個藥都的沉浮進行了全景式的調查采訪。
□本報記者 梁文君
5月25日,安國市鄭璋村農民黨四海正在晾曬手工切制的甘草片,“這是第一批,切出來有幾噸了,在家里放著呢。”他對記者說,“這是中藥材初加工解禁后他加工的第一批貨。”
“我們停業3年多了,切藥的機器都生銹了。”淤村的曹志民是個中藥材加工專業戶,他激動地說,“我們現在有機會重操舊業,心情很振奮,我計劃投資上百萬,搞個合伙聯營的,辦成中型藥材加工廠,把這個買賣做大。”
2006年,對安國的藥農藥商來說,嚴冬已去,春天來了。
安國藥業病得不輕
從3年前借非典肆虐之勢而藥材價格瘋漲,“一天產生一個百萬富翁”,到次年被中央媒體曝光“假藥”事件,從3年前遭遇封殺到今天被解禁,安國藥業發展曾一度低迷,而如今也僅僅是冰雪初融。
據了解,全國著名中藥材市場、安國市規模最大的東方藥城中心交易大廳售出的攤位近幾年以30%的速度下滑,市場冷清蕭條,去年僅售出500多個,不到攤位總數的20%,注冊的坐商由6年前的220家下降到今年4月底的164家。國內知名的同仁堂、天津中藥材公司等20多家企業舍近求遠地把分支機構紛紛遷到安徽亳州。
此前的2003年7月,國家六部委頒布《中藥材專業市場專項整頓的緊急通知》,對農民從事中藥材加工、經營下了一道封殺令,而安國市有3萬戶從事地產中藥材初加工,其中專業村14個。就此,安國3萬藥農大多數被迫關門歇業,有的只能偷偷摸摸在家里干,這對在低谷中徘徊的安國藥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而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是:安國投資近3億元的中藥升級工程,雖然擁有現代化的硬件設施和龐大的市場規模,但由于缺少藥業經濟的有效支撐而陷入有場無市的尷尬境地,氣派但無法投入使用的中藥材國際商貿中心成了安國很多有識之士心中的隱痛。
2005年,占安國全市財政收入1/3的中藥產業僅僅上繳稅收3678萬元,與國內另一家近年來異軍突起的藥都安徽亳州相比大為遜色。2005年亳州的藥業稅收已超過1億元,藥業稅收由2003年的7200萬元增長到2005年的1.065億元。僅兩年時間的凈增就接近安國藥業2005年的稅收總量。
關于安國藥業的一個形象和現實的版本是:不但是財政和藥農減收了,那些縣里的各種職能部門也沒錢可花。
安國藥業病因何在
據了解,封殺令出臺后,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的安國鄭章黃芪市場一蹶不振,曾經活躍在安國的幾十位國外客商一時難覓蹤影。
“飲片全封了,外地客戶也不敢來,查著了就沒收,沒客戶敢來。”鄭璋村幾位藥農說,“你在哪兒賣呀,沒市場你在哪賣呀?”
鄭璋村黨支部書記陳金鎖說:“黃芪也好,甘草也好,手工切了,沒有執照,沒有衛生許可證,你出去人家認為是假的,實際上不是假的。”
安國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曹根來回憶說:“藥農種植的需要趁鮮加工的中藥材不能加工了,還有藥食同源的也不能加工了,這些都屬于簡易加工,所運用的方法只是通過揀選、清洗、切制、修整,期間不改變藥材的質量,不改變中藥材的品質。”
但是,按照當時的政策理解:農民手工切制中藥材就被視為非法,經營初加工中藥材被視為假藥。盡管現在看來是市場監管部門過于僵化地理解和執行不符合中藥材加工經營實際的政策,一位藥商對記者說。
據了解,曾有官員認為安國抓藥業投入過多,把很多該干的事耽誤了;有些部門和個人的短期行為、不負責任的做法把藥業市場和藥業經濟搞亂了。但是安國不抓藥業就不成其為安國,不做大做強藥業產業就沒有出路。
盡管有人指出是相關政策的打壓以及交易手段、方式的變化等諸多因素使得安國藥業的發展跌入低谷,但安國內部生態環境是否也是影響藥業發展的主因呢?
在今年4月28日的安國市振興藥業經濟動員大會上,新任市委書記劉穎坦陳內部環境不好是造成市場萎縮的主要原因:“我們既存在管理理念的落后,管理方式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又存在對政策的解讀和執行中缺乏實事求是精神的問題。對個別執法人員公權私化、吃拿卡要監督監管不嚴,對少數不法藥商背棄誠信、摻雜使假損害‘藥都’聲譽打擊不夠,對少數黑惡勢力強裝強卸打擊不狠。”
安國藥業能否藥到病除
4月28日,在素有“千年藥都”之稱的安國市藥業發展歷史上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當天上午,近萬名藥農藥商特意收看“安國市重振藥業經濟大會”直播,會后全縣藥農自發地敲鑼鼓放鞭炮持續半個多小時。安國市委宣傳部的一位人士說,這是近年來安國市最生動也是最有效果的一次大會。
保定市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徐順通到安國深入調研以后觸動很大,在與安國藥商藥農代表第一次見面會上,他大膽提出放開中藥材初加工的觀點。他認為,過去把中藥材加工產品當成藥品來管理既不科學也不符合實際。他說:“一個是地產藥材,需要趁鮮加工,過幾天就爛了,一個是藥食同源既可以做藥又可做食品的這個,不能按國家規定的藥品來管理。”
今年剛過完年,他和安國市藥監局長曹根來到北京冒著風險向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領導提出對中藥材初加工產品實行分類管理的建議:
“我們應該通過調研制定中藥監管方面的政策理念。通過監管要管活,管規范,而不是管死。能不能用發展的眼光,能不能把中藥產業發展和弘揚起來,這是對我們行政監管部門監管水平的檢驗。”
他們的思路得到國家藥監局的肯定和支持,安國市新任市委書記劉穎與徐順通一個月里四次暢談,對重振安國藥業形成共識。
4月27日晚上,安國市拿到了河北省政府《關于產地中藥材初加工有關問題的通知》。在提出依法嚴格規范的基礎上,該《通知》突破了過去把中藥材初加工產品視同于藥品進行管理的束縛,為3萬安國藥農從事中藥材初加工和經營掃清了障礙。
而在充分分析藥業發展萎縮的病因之后,安國市痛下決心優化環境,市委、市政府抓住政策賦予的良機,把優化環境作為突破口,確立了多與少取、疏堵結合,全面搞活市場,不惜犧牲政府收益、實現藥業繁榮的發展思路。市委書記劉穎親自出任藥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市委、市政府迅速出臺了《關于振興中藥材專業市場的實施意見》,規定降低證照門檻、減低規費標準,整治經營秩序、整治三亂行為,打擊假冒偽劣、打擊黑惡勢力、打擊偷逃稅行為等措施,為藥業經濟發展打造了一個更加寬松的經營環境和創業平臺。
在省政府《通知》生效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28日上午,安國市振興藥業經濟全市10萬人動員大會召開,市委書記劉穎在會上表示:“安國是千年藥都,如果藥業毀在我們手里,我們就會愧對歷史愧對后人,將會成為千古罪人。省里已經出臺了更符合中藥材初加工實際的較為寬松的政策,北京藥監部門已打開了飲片進京之門,這都使得我們對繁榮市場、振興藥業充滿信心。”
安國如何重振藥業經濟?新一屆安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藥為本,多業并舉,努力建設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現代新藥都”的發展思路,并確定著力于抓藥業的標準化種植,抓大項目,抓工業支撐、抓科技創新。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要建設現代化的新藥都,沒有在國內外同行業具備相當影響的企業、人才、技術和產品,中藥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就無從體現。
在以“黃芪莊”聞名中藥界的安國市鄭璋村,記者了解到,40多戶藥農已經領取了中藥材初加工營業執照重新操起了切藥刀,還有幾戶辦好了衛生許可證、健康證,正在等著拿執照。記者去采訪的當天有7戶藥農找支書陳金鎖報名,準備搞中藥材初加工。
5月26日上午,記者走進曾經低迷了3年多的安國市東方藥城中心交易大廳,這個大廳在中藥材初加工產品經營解除禁令一個月后開始重現昔日的繁榮。
據了解,這個能容納2000個攤位的交易大廳,現在已恢復到最繁榮時期攤位的2/3,屬于藥食同源和本地產品的246個中藥材初加工品種,在河北省政府《通知》下發后被解禁進入交易大廳擺攤出售。
不過,記者在大廳采訪時注意到,外地的藥商還是很少,大廳一位管理人員說,市場恢復元氣需要一個過程。其實,這句話同樣適合于安國藥業的重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