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變強勢貨幣迫在眉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1日 19:13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 |||||||||
中國應采取一貫的漸進性策略,首先讓人民幣成為與中國文化相近、經貿關系更緊密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主要結算貨幣,然后再讓它成為這些國家的儲備貨幣之一 本刊特約作者 彭興韻/文 中國實際上在今年2月份超過日本一躍成為全球外匯儲備最大的國家,截至3月,中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了主要國家的外匯儲備,作為經驗規則提出 “下限為進口加外債的1/5,上限為1/3”。但是,外匯儲備的多少并不與貿易差額有著必然的聯系,這要完全取決于該國的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以美國為例,它有越來越大的雙赤字,可美國并沒有什么外匯儲備,這完全是由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確立的美元霸權地位所決定的。歐盟國家持有的外匯儲備也極少,也是因為它們有一個強勢的歐元。本國貨幣越強勢,政府需要持有的外匯儲備就越少。 可以這樣說,外匯儲備越多,說明本國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并沒有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而得到加強,由于國內金融體系的極度脆弱,才需要政府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來維持外部投資者對國內金融體系的信心,例如日本。 這樣看待外匯儲備或許更恰當:對于一個經濟總量不斷擴張且在全球排位中已處于前列的國家而言,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只說明了該國本幣的弱勢與對國際儲備貨幣的附庸地位。這種不對稱,加劇了本國經濟與金融在全球化中的脆弱性。如果人民幣不能隨著經濟的增長取得強勢貨幣的地位,那么,外匯儲備與經濟的雙雙高速增長,實際上增加了我們對中國經濟遠景的憂慮。 弱貨幣傷害實體經濟 無論什么因素引起了外匯儲備的激增,都是中國經濟失衡的表現。貿易順差引致的外匯儲備增加,反映的是國內總需求的不足;外商直接投資引起的外匯儲備增加意味著中國將許多的良好投資機會拱手讓給了外國人,在國內儲蓄業已大于國內投資的情況下,過分地鼓勵外資和外資崇拜的結果是對國內金融市場和創新精神的進一步抑制;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帶動下的國際熱錢的涌入引起的外匯儲備的增加使中國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快速上漲。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要找到平衡的砝碼,就需要依賴于更緊密的國際經濟與政治關系。然而,這種平衡方法不太可靠,自由貿易總會遭到全球化霸權國家的地緣政治關系、國內黨派關系等政治瓜葛的糾纏,一些一個時期最積極地主張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國家,在另一個時期卻又是徹頭徹尾的貿易保護主義國家。最近中國與歐盟、美國等發生的貿易爭端,就充分暴露出了這種平衡機制的局限性。 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還扭曲了中國的貨幣政策體系,它不僅降低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也使得貨幣政策操作在相當程度上成了無謂的操作,扭曲了中國的金融市場。如果沒有外匯占款造成的基礎貨幣的擴張需要央行發行票據予以對沖,那么,央行就可以更加專注于再貼現機制和央票之外的公開市場操作方式來提高貨幣政策的效率。在央票余額占債券市場未清償余額之比高達40%的情況下,中國債券市場總量的增長又造成了中國債券市場、貨幣市場已有了相當發展而沾沾自喜的錯覺。同時,本來就是被動操作的中國公開市場,在面臨外匯占款大幅增長時更顯被動了。 在資產的運用上,中國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外匯儲備被購買了美國的政府債券,在增強了中國對美元資產市場的影響力,增強了中國在中國貿易摩擦中的談判力量,也為中國處理中美之間的貿易糾紛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但是,作為一項投資,持有美元外匯儲備總是有風險的,這種風險不僅在于美國國內債券市場價格波動及相應的信用風險,而且還有匯率風險。美國政府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增加中國外匯儲備的市場風險和匯率風險,即使它不以違約這種有損于美國政府形象的極端形式讓中國的外匯儲備貶值,也可以通過人民幣升值的方式讓中國持有的美元資產自動地縮水,從而達到減輕美國政府償還對中國的外債負擔的目的,這是已經發生并且還將繼續發生的事情。在舒默與格雷厄姆提案要求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的背后,除了貿易不平衡因素外,恐怕也有這個目的。 控制外匯儲備的增長 快速增長的外匯儲備對中國經濟造成的不利沖擊或潛在的不利影響是我們應當正視的。在短期內,中國應當采取措施將外匯儲備的增長率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界限內。這要求我們除了調整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更好地取得外匯儲備的收益與風險之間的平衡外,除了改“藏匯于國”為“藏匯于民”外,也應當改變外匯儲備越多越好的“守財”觀念。 4月1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和央行對經常項目和資本項下的外匯管理政策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是中國放松外匯管制,促進資金雙向流動和國際收支平衡的積極舉措。此外,促進國際收支平衡過程,同時也是促進國內宏觀經濟平衡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這要求我們:一方面,改變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戰略,盡可能地通過國內消費的增長和真正的技術進步來促使經濟的總量平衡;另一方面,在中央一再強調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背景下,應當改變改革開放初期那種一味對外資以各種優惠的戰略。即便不對內資實行保護主義,至少也應當讓外資的政策待遇回到與內資同等的水準上。 作為正在崛起的經濟大國,中國現在也應當考慮如何打造一個強勢的人民幣,讓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一員。這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在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時,我們才能夠更好地控制外匯儲備的增長,增強國內經濟的靈活性。 二戰結束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為美元霸權地位的確立提供了其他貨幣無法獲得的戰略機遇。布爾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尤其是在冷戰結束后,美國又享受了冷戰結束的和平紅利,它通過在新秩序下保持美元強大的基準貨幣地位,順利地實現了國際資金的還流。這樣,美國一方面保持經常賬戶的赤字,通過信息技術的領先地位實現了生產力的提高,并且巧妙地利用美元的作用,將和平紅利全部裝進了自己的口袋里,對美國經濟的長期持續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 人民幣顯然沒有美元那樣的歷史機遇,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采取相應的戰略逐步讓人民幣融入到國際儲備貨幣體系中去,打破現在美元、歐元主導下的西方世界的儲備貨幣格局,建立多極的儲備貨幣體系,則是我們應當追求的、也是可能實現的目標。 中國應采取一貫的漸進性策略,首先讓人民幣成為與中國文化相近、經貿關系更緊密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主要結算貨幣,然后再讓它成為這些國家的儲備貨幣之一。實際上,除了對美國、歐盟保持著貿易順差外,中國對周邊國家和地區一直保持著大量的貿易逆差,中國應當利用這樣的貿易格局讓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實現國際化。在此基礎上,再讓人民幣向其他國家和地區滲透,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只有在那時,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專注于國內經濟的發展,才不會再為外匯儲備的多寡而傷腦筋,也只有在那時,我們才能在國際經濟、政治事務中得到更平等的地位和更大的回旋余地。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