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楚杰
30歲的馬太·哈里斯(Matthew Harris)是風險投資公司“鄉村創業基金”(Village Ventures)的創始人和CEO,“鄉村創業基金”公司規模不大,主要為那些在偏僻的、幾乎不存在競爭的地方的投資伙伴或剛開業的新公司提供資金支持。正如公司的另一位創始人皮博迪·威廉所說:“這里面的經濟規律非常簡單,如果你想抓到魚,就必須到漁夫不去的地方。
”
“現在是改變的時候了”
1994年,哈里斯加入波士頓一家咨詢公司,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后來,他曾擔任專門向伯克郡鄉村的新公司進行投資的Berkshires風險投資(BCI)的創辦管理總監。
1997年,哈里斯為自己的大學室友皮博迪創建的網絡服務公司Tripod投資35萬美元,一年后Tripod以58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著名的搜索公司Lycos,這是當時投入的3倍。哈里斯和皮博迪意識到,這種向小地方新公司投資的風險資金運營模式非常有生命力,于是萌發了自己創業的念頭。
2000年1月,哈里斯和皮博迪四處籌集資金,以4500萬美元成立了“鄉村創業基金”,當年就獲得了5%的年度管理報酬,幾乎是行業平均水平的兩倍。
目前,80% 的風險資金都是流向大城市,而且大多數用來支持市場上已經存在的企業。而“鄉村創業基金”剛好相反,資金流向是那些風險投資者根本看不上的中小城市。
“傳統的風險資金業務模式40年內都沒有變動,”哈里斯說,“現在是改變的時候了。”
選擇小城市的標準
“鄉村創業基金”雖然不投向大城市,但也絕對不是流入不毛之地。哈里斯希望公司風險資金投資的小城鎮能符合以下標準:
附近有大的科技公司或者研究試驗室,生活成本和犯罪率低,人員流入大于流出,文藝氛圍濃郁,室外活動頻繁。比如博伊西,這里有惠普和微米兩個大的科技公司,附近有兩個工程學校和一個全國性研究室,自然風景優美,市區有芭蕾舞公司,還有劇院和交響樂團,房租和業務成本低廉。
“這些標準大都與年齡從20歲到44歲的人群有很大關聯”,哈里斯說,“它代表著一種朝氣和上進精神。”他尤其喜歡在有大學的地方落腳,“因為那些地方具備豐富的知識資本,很多新產品、服務都是從大學中孕育出來的”。比如,他們公司投資的好幾個生命科學領域的小公司,就來自亞利桑那大學。
那些以前有著工業生產基地的地區,也是“鄉村創業基金”的一個選擇,如服裝加工廠聚集的地方。雖然這些加工行業現在已經非常蕭條,但在當地仍留下了商業發展的良好基礎,比如人群素質高、基礎設施較完備。
與當地伙伴合作
“鄉村創業基金”在進行投資時,一般都要先選擇一個當地的合作伙伴。“因為當地的風險資金更了解當地的情況,這對提高成功率有所幫助。”哈里斯說,“而且資本投入分散一些,能降低風險。”
“鄉村創業基金”在紐約州首府奧爾巴尼的合作伙伴是高頂點風險資金,該公司主要為紐約偏僻地方的非科技公司投資;在亞利桑那州南部城市圖森,“鄉村創業基金”的合作伙伴是專門為生命科學研究進行投資的Solstice Capital。
通常,如果“鄉村創業基金”決定在一個地方投資500萬美元,那么它希望當地的投資者能夠出1000萬美元作為配合。為此,“鄉村創業基金”總是雇用一個對當地市場非常了解的基金經理來進行運作。
目前,“鄉村創業基金”的業績還不是十分理想。迄今所投資的公司中只有一個網絡安全公司Okena有了現金回報。該公司是2003年4月賣給思科的,所得是當時投資200萬美元的5.5倍。
(譯據美國《財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