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部回應建筑市場開放倒退說 將組織細化規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5日 15:4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牛曉波 王娜 北京報道 日前,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2006年度白皮書直言,中國的建筑業市場開放度在入世之后卻出現了“倒退”。這已經是自2003年以來,該商會連續第四年不吝筆墨地抨擊中國建筑
矛盾的焦點在兩部規章。2002年,作為履行入世承諾的一部分,建設部和當時的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聯合頒布了兩個新法令,即《外商投資建筑業企業管理規定》和《外商投資建設工程設計企業管理規定》,又稱“113、114號令”,力圖澄清之前相關法律法規中對這一領域事務規定的模糊狀態。 而幾乎從這兩部法規頒布的第一天開始,來自國外建筑業投資者的詬病就再也沒有停止過。 由于這兩部法令是以建設部和商務部的名義聯合下發的,而作為對外經濟合作的主管部門,商務部甚至承受了比建設部更大的壓力。來自商務部內部的消息顯示,迫于外部壓力,有關部門正著手對策的研究。 建設部政策法規司一位官員也告訴記者,建設部正在組織起草一系列“更為細致”的規章,其中一些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出臺,“將對緩解外資對113、114號令的抵觸情緒起到一定作用”。 市場環境倒退說 作為一家已經進入中國市場近十年的歐洲大型建筑企業的在華主管,江大偉深刻感受到了政策環境變化的“巨大落差”。用他的話來說,“113、114號令”就像一道“緊箍咒”,牢牢地捆住了他的公司在華業務拓展的腳步。 原建設部總工程師、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金德鈞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坦承,這種“落差感”的形成“是我們自己的工作的問題”。 但他同時認為,113、114兩個文件的出臺并非外資所認定的“倒退”,而是“因為中國對過去的建筑市場管理上缺乏規范,我們現在是在加強管理! 金德鈞參與了當時這兩部法令的起草和制定過程。他對本報記者表示,之所以出現所謂的“倒退說”,原因在于,我國在入世之前的相關法律法規已經允許國外建筑企業在華成立辦事機構,且該辦事機構可以以其母公司的名義在華開展業務,辦事處的注冊也很寬松。 相比之下,2002年的兩個新法令雖然明確提出開放建筑業市場,允許外資建筑企業在中國成立公司,但同時規定,外國建筑企業必須以注冊新公司的形式在中國承攬業務,且新設公司的資質需按規定逐漸審查提升,不能僅僅以“母公司”的名義開展新設公司資質范圍之外的業務。 新法令還規定,外國工作人員可以獲取中國的建筑師、高級工程師和項目經理資格,但是必須通過漢語版本的資格考試。 開放與保護之間 目前看來,美國和歐盟抨擊這兩個法令時,矛頭指向的核心就是上述兩條。 美國商會發布的白皮書認為,對注冊資本的要求金額“仍是非常巨大”。例如,對于特級資質(可建如體育館、橋梁等項目),申請人必須擁有至少人民幣3億元(3600百萬美元)的注冊資本。這種高額注冊資本的要求,阻礙外商投資,并且與外商獨資企業獲得的有限市場準入和經營范圍不一致。 白皮書認為,在制定新的外商投資建筑業企業的資質核定標準時,商務部和建設部只考慮了直接投資人的經驗和財力,并沒有考慮其最終母公司或關聯公司的經驗和財力。 對于漢語版本的中國注冊工程師和建筑師資格考試,白皮書表示可以理解,但同時指出,這一規定限制了參加考試的外籍人員的數量。建議中國和美國有關部門考慮安排多語版本的資格考試,允許應試者選擇在相應的國家參加考試。 金德鈞參加了當時就這兩部法令的制定與歐盟的談判!拔覀円辉購娬{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允許我們進入WTO時對自己有所保護!痹谌涨芭e行的臨汾福利巷舊城改造工程新聞發布會上,他回憶說,“我們是有意地設計了一些障礙,以緩解國外的企業大規模進入國內注冊公司從事設計和施工活動對國內企業的沖擊! 對于,建設部正在組織起草的“更為細致”的規章,江大偉保持了謹慎的“樂觀”,“也許是我們這些年的努力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更多的可能還是中國的政府部門覺得本國企業的成長已經具備了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其實,適當放開一些也無妨。”金德鈞表示,由于建筑業是屬于勞務密集型產業,國外企業進入市場更多的是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不會太多,更多的還得雇傭中國的勞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