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北部新區:負重自強謀發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5日 09:47 中國產經新聞 | |||||||||
CIEN記者 唐強 報道 5年開發建設,北部新區已展現出現代國際都市的雛形。5年的巨大飛躍,北部新區又提出新的戰略構想——建設全國重點開發的先行區,開始了新的跨越。 展現現代國際都市的雛形
2001年—2005年,重慶北部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招商引資成效顯著,產業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經濟總量持續攀升,逐漸崛起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興城區,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5年間,重慶北部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8倍,工業總產值增長19.9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4倍,累計引進項目總數455個,協議合同投資額478億元。該區總長100多公里的“金”系列7條主干道已建成34.3公里,園區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鎮化率從5年前的24.4%提高到62.9%,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增長3.3倍。 短短5年,重慶北部新區已由城市郊區逐漸變成一個現代化新城區的雛形,形成了近20平方公里的城市功能區。正在建設的寸灘碼頭、重慶火車新客站、重慶汽車新客站、輕軌3號線、朝天門大橋、嘉華大橋等基礎設施將把重慶北部新區與主城區融為一體,極大地帶動和促進了北部新區城市功能建設。金山片區、出口加工區、光電園區,以及一批商業樓盤已初具規模,集商務寫字樓、酒店、影劇院、展覽館等多種功能業態于一體的重慶財富中心漸具規模,一批體現直轄市水平的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旅游等標志性、功能性項目進展順利,并陸續建成。目前通達新區的公交線路已達20多條,重慶北部新區現代都市風貌正逐步展露。 一個決策啟動一方熱土 大城市與大農村并存,且“大城市”的基礎是老工業,“大農村”的特色是傳統農業,這就是重慶的特殊市情。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不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競爭。 重慶市委、市政府經反復論證,作出開發建設北部新區的重大戰略決策——通過一個區域的突破,帶動全市對外開放的推進,城市競爭力的提升。 2001年4月25日下午,當時的重慶市委書記賀國強、市長包敘定向北部新區管委會授牌,宣告北部新區成立。這片136.6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了21世紀重慶的新看點。 再造一個重慶工業,打造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基地,形成都市發達經濟圈的核心增長極,建設21世紀都市風貌展示區。這就是北部新區擔負的使命。 “舉全市之力打造北部新區”是重慶市委、市政府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舉措,借助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的優勢,創新機制,創新模式,是開發北部新區最現實的途徑。 在全市的大力支持下,北部新區呈現飛躍發展勢頭。截至2005年年底,北部新區招商部門累計引進項目達到455個,合同投資額478億元,平均投資規模逾億元,目前已投產或營業項目共283個,開工項目67個,開工投產率達到77%,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達3.2億美元。 打造全國重點開發的先行區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推進形成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4類主體功能區,重慶屬于重點開發區域。 “重慶北部新區要成為我市都市發達經濟圈的核心增長極,理應加快開發,走在重慶及西部開發的前列,成為全國重點開發的先行區。”重慶市副市長、北部新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童小平指出。 面對著浦東新區的帶動效應、濱海新區的輻射能力、深圳經濟特區的傳統優勢,北部新區在汲取先進區域發展經驗的同時,對自身發展提出了新目標,確立了在新時期的功能定位:長江上游的高新技術創新中心,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促進技術進步的重要載體;以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基地,帶動重慶乃至西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升級的強大引擎;促進重慶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的結合體,跨國公司向西部轉移高科技、加工制造、技術研發、服務外包的承接基地和長江上游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北部新區承接著再造一個重慶工業的重托,更承接著重慶輻射西部的重任。把北部新區打造成為全國重點開發的先行區,已不局限于一個戰略,更成為了重慶向外突破的新的發力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