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2日 11:35 國家稅務總局網站 | |||||||||
2006-05-22郭瑞軒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稅收是國家參與國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規范的形式,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的特點,籌集財政收入穩定可靠。我國的稅收收入已占財政收入的95%左右,是財政收入最主要的來源。
“十五”期間,全國稅收收入實現歷史性突破。稅收年收入2001年、2003年、2004年分別突破15000億元、20000億元和25000億元,2005年超過30000億元,達到30866億元。5年共入庫稅款109217億元(不包括關稅和農業稅收,未扣除出口退稅),年均增長19.5%,5年翻了一番多。稅收增收額2001年、2003年分別超過2500億元、3400億元,2004年和2005年連續超過5000億元。 稅收收入增長較快,是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和企業效益大幅提高的反映。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對稅收工作的支持,全國稅務系統推進依法治稅、加強稅收征管保證了收入增長。廣大納稅人為國家稅收收入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 國家運用稅收籌集財政收入,通過預算安排用于財政支出,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等方面的需要。 稅收收入隨著經濟發展穩定較快增長,大大增強了國家財政實力,為各級政府增強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可靠的財力保證。以2005年為例,全國財政收入31628億元,按預算支出科目分類,用于能源、交通、水利等基本建設支出4006億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用于企業挖潛改造和科技三項費用支出1472億元,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科研工作;用于城市維護費、環境保護和城市水資源建設支出1387億元,促進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用于教育、科學、文化和衛生支出6061億元,促進科教文衛事業發展;用于社會保障補助和社會福利救濟等支出2501億元,促進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工作;用于行政管理和公安政法等方面支出5040億元,支持國家政權建設;用于國防支出2475億元,保障國家安全。 匯總各個項目中分別用于“三農”的支出,僅中央財政就達2975億元。按照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中央財政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全年除稅收返還和體制性補助4144億元外,中央財政安排各類轉移支付補助達到7330億元,比2004年增長21.6%,其中財力性轉移支付達到3813億元,比2004年增長46.4%,用于中西部地區的比例達到90%以上,不僅推動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也有效緩解了縣鄉財政困難,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 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既要求廣大納稅人認真履行納稅義務,嚴格按照國家稅收法律規定,及時足額繳納各項稅款,這是納稅人享有國家提供各項保障和服務權利的前提與基礎,也要求稅務部門堅持依法治稅,大力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改進和優化納稅服務,不斷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確保稅收收入隨著經濟發展穩定增長,使國家財政有能力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使全體社會成員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稅收: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財力支持 解決“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幾年來國家稅收收入連年大幅增長,為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持續向“三農”傾斜提供了財力保障。以中央財政為例,2004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2626億元,比上年增長22.5%,不僅投入的絕對數量多,增長幅度也很高;2005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2975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003年,國家財政安排646億元,重點支持農作物種子工程、畜禽水產良種工程、動植物保護工程、草原建設工程等,支持林業生態建設和大江大河治理,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實現城鄉統一電價,支持農村“六小工程”建設,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條件等。2004年,中央財政投入741億元用于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加大了對農村“六小工程”的投入,改善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支持抗災救災。以2003年為例,針對我國洪澇災害和動物病蟲害比較嚴重的情況,國家財政根據災害發生的實際情況,及時撥付資金支持各地抗災救災,恢復生產生活。中央財政用于特大防汛抗旱和動植物疫情防治等農業生產救災資金31.5億元,比上年增長43%;用于旱澇和地震等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費40.5億元,比上年增長62%。此外,中央財政還提前落實了蓄滯洪運用補償政策,撥付蓄滯洪運用補償資金4.3億元左右,提前一個半月落實農業稅災歉減免政策資金,共減免農業稅48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中央財政撥付農業稅災歉減免補助資金2fe70億元,比上年增長1倍。 支持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2003年,中央財政共投入380億元,繼續支持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其中天保工程投入81億元,退耕還林工程投入253億元,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投入36億元,森林生態效益補助試點投入10億元。通過加大投入,加快了林業生態建設步伐,改善了生態環境,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2004年,中央財政投入404億元用于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工程建設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保護生態環境。 支持農村扶貧開發。2003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扶貧資金114億元,其中補助地方扶貧資金105.9億元,比上年增加8億元,增長8.17%;用于國有貧困農場和國有貧困林場扶貧開發、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扶貧貸款貼息等8億元,與上年持平。在財政扶貧資金分配上,東、中、西部扶貧資金分配比例分別為2.3%、33.5%、64.2%,體現了中央提出的扶貧資金向中西部特別是西部傾斜的政策,有力地促進了貧困地區農民增收。2004年,中央財政安排扶貧資金122億元,實施扶貧“到村到戶”,支持扶貧開發“整村推進”。 不斷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力度。2004年,中央財政積極調整支出結構,把新增教育經費的71.8%用于農村,進一步加大了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全年共安排農村義務教育經費593.2億元。其中,農村義務教育專項資金110億元,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中應用于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483.2億元。當年,中央財政安排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總額比2003年增長33.4%,占當年全國財政預算內農村義務教育經費1325.8億元的44.7%。 稅收:用于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2003年的非典疫情暴露了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根據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的要求,國家將用3年左右的時間建立健全疾病信息網絡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和衛生監管體系,加強重大傳染病預防控制和農村衛生工作。為此,中央財政在2003年和2004年共安排公共衛生專項資金50億元的基礎上,2005年又安排公共衛生專項資金42億元,用于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針對2005年的禽流感疫情,國家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關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要求,抓緊研究防控人感染禽流感工作的應急預案,及時調整支出結構,安排相關防控資金,及時審核下撥防治經費1.5億元。 與此同時,中央和地方財政的衛生事業費支出不斷增加。2003年,中央和地方財政的衛生事業費支出分別為22.07億元和755.98億元。2004年,中央和地方財政的衛生事業費支出分別為22.39億元和832.25億元。 稅收:用來支持西部大開發 實施西部大開發,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關系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的重大戰略部署。西部大開發實施以來至2005年,中央在西部地區累計投入財政性建設資金5500億元,財政轉移支付資金7500億元。以2004年為例,當年中央對地方的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為745.03億元,其中西部地區369.94億元,占全國的49.7%,比上年增加87.8%。 支持西部地區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一是積極支持西部農村稅費改革。以2004年為例,當年中央財政共安排西部地區農村稅費改革補助162.19億元,約占中央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總額的31%,有力地支持了西部農村稅費改革工作。這一年,西部地區除了隨全國統一取消農業特產稅外,內蒙古和四川兩個糧食主產省區的農業稅稅率降低3個百分點,其他10個省區農業稅稅率降低1個百分點,減輕西部地區農民負擔約47億元。此外,內蒙古、四川、陜西、甘肅、青海等西部省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自主確定在158個縣市實行免征農業稅試點,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約5億元。二是大力推動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建設。2004年,國家投入西部地區天保工程資金45.63億元;投入資金162.82億元,支持西部地區退耕還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投入資金21.56億元,繼續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三是扶貧資金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僅2004年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西部地區財政扶貧資金就達70.44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