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胥會云 發自上海
昨天,青海省副省長馬建堂帶了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100個招商項目來到上海進行推介,這些項目總投資額為733億元。推介會之后,馬建堂接受了本報專訪。
《第一財經日報》:招商,總讓人擔心生態保護是否能很好的實現。而作為欠發達省份,青海必須大力發展經濟,二者之間如何求取一種平衡?
馬建堂:青海面積72萬平方公里,有不同的功能區。柴達木盆地是戈壁灘,保護水資源任務很重;三江源保護區,生態保護是第一位的,必須通過自然力量恢復生態。目前其中兩個半州不考核GDP,其中包括玉樹州、果洛州、黃南藏族自治州四個縣中的兩個。
青海的發展不會忘了環保,青海是個生態大省,我們增長一點GDP對全國算不了什么,但是對我們的子孫來講,對全國來講,生態保護是我們的責任。
《第一財經日報》:但是,青海湖近50年來每年都在縮小一個西湖的面積?
馬建堂:青海湖面積總的趨勢是縮小的,但是去年因為降雨進入豐沛期,所以湖面增大,水位增高。主要的原因是氣候變暖,降水減少,不是人為因素導致的。
關于青海湖的命運有兩種說法,一是說青海湖以后會消失,這是自然的力量。二是說隨著湖面縮小,青海湖的蒸發量和入湖水量取得平衡的時候,就穩定了。
國務院要求我們編制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的綜合規劃,規劃正在編制過程中,順利的話今年就能夠批復。
《第一財經日報》:你此前曾表示,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東西部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馬建堂:是的。循環經濟要求減量化,零排放。從這方面來看,東西部是完全在一條起跑線上的。
我們之所以在柴達木設置國家級的循環經濟實驗區,是因為它有自身特點。柴達木盆地在2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覆蓋著密切關聯的一些資源類型,比如石油天然氣資源、鹽湖資源、有色金屬資源、煤炭以及其他非金屬資源等。
這些資源潛在經濟價值達15.5萬億元。資源的密集性和關聯性,也是我們發展循環經濟實驗的基礎。
《第一財經日報》:但在實際操作層面,西部城市在發展循環經濟上面,還是有著許多不如東部的劣勢,比如資本、人才、信息,怎么化解?
馬建堂:我一定程度上同意你的看法,但是資本是沒有區域限制的,它不是上海的、北京的、廣州的。只要有好的項目和利潤,就會引來資金。
當然,相對上海而言,青海的金融市場、資本市場都不發達,我想未來的趨勢應該是上海利用自身的市場、人才和信息,大量從國內國際市場上吸引資金,然后全國各地找項目,青海的很多項目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尋找到資金。
另外,上海產權交易所也可以為青海所用,比如說西寧可以成為上海產權交易所的一個營業所,國內外買家在網上進行交易。
《第一財經日報》:在柴達木發展循環經濟,你似乎特別強調國家要實現資源配置上的優化?
馬建堂:對,尤其是石油天然氣資源的配置上要優化。
“十五”期間,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是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十一五”期間是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就是說,應該把資源放在資源產地加工,把資源留給當地,否則資源地永遠只能是賣原料。
柴達木盆地要發展循環經濟,石油天然氣資源是基礎的資源,缺少了就可能導致循環鏈條的斷裂。
從產量角度講,青海的油氣資源完全能夠滿足自身需要,但就國家而言,還要考慮在滿足青海需要和調出青海任務之間實現平衡。
從我個人角度而言,東部沿海地區主要應該利用、消化海洋石油天然氣以及進口的石油天然氣。而內地生產的石油天然氣,應該主要在中西部進行加工,否則就不經濟了。這不僅是國家整體的宏觀資源配置,也涉及到“十一五”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
我們希望能夠多給我們留一點油、氣資源。
《第一財經日報》:青藏鐵路客運通車在即,旅游成為一個關注的焦點,青海省會如何利用這個機會?
馬建堂:我們正在積極推廣青藏鐵路旅游,目前已經成立了一家由國外旅游公司控股、青藏鐵路公司參股的青藏鐵路旅游公司。目前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廠正在為旅游公司生產豪華旅游專列。
青海省還將成立以主管旅游的副省長牽頭的青藏鐵路旅游小組,目前省發改委牽頭,正在編制青藏鐵路旅游規劃,以及附近經濟區、經濟帶的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