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億中國資金流向何處 全球關注資本走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6日 15:09 中國新聞網 | |||||||||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式啟動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計劃。這意味著,從5月1日開始,擁有2000多億元人民幣(400億新元)資產的中國社保基金可以正式啟動海外投資。 1996年12月圣誕節前夕,《聯合早報》的頭版頭條曾經發表一篇“未來5年至10年期間,新加坡市場可以容納100家中國企業上市”的新聞,說這句話的是中國外匯管理局前局長朱小華。
以當時新加坡只有四家中國掛牌公司和人民幣未流通的情況看,這種預想似乎有點“異想天開”,不過,上個星期,到新加坡來掛牌的中國上市公司總數真的達到了100家,時間也剛好是10年。 時光倒流10年,從那個時候開始,新加坡交易所已經啟動吸引中國公司來掛牌的計劃,初期的設想是吸引大型國有企業。當初,淡馬錫控股就曾同日本野村證券等機構,準備初步設立1億美元的投資資金,對中國國企進行改造(相當于上市前的股權重組和私募),然后推向掛牌上市之路。 但新交所的構想被97年后的香港市場所打破。“肥水不流外人田”讓中國安排了大型的國有優質資產優先到香港掛牌,鞏固了香港為國企海外上市首選市場的地位。 隨著今年中國銀行80億美元和中國工商銀行120億美元的掛牌計劃的實現,香港和新加坡在這個領域的差距無疑越來越大。去年,在香港市場發售新股的公司中,80%是中國的H股企業。 值得慶幸的是,新交所在多年的摸索中也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到本地掛牌的中國公司的市值總和雖然只有240億,在總市值中的比例不到5%,但它們在新加坡股市中所占據比重,已經超過了13%。 此外,這100多家公司中所覆蓋的層面幾乎包括了中國所有具有潛質的新興行業;例如和醫療保健相關的亞洲藥業、藍韻醫療、瑞陽制藥、斯達制藥;同消費市場有關的大眾食品、中國乳業、嶸燊、天圜;同制造業有關的中國精密;以及同能源及資源有關的亞洲電力、中國金屬、神州石油科技等等,為投資者帶來眾多的選擇,并吸引了如淡馬錫控股、美林銀行、ValuePartner等國際大型投資基金的參與。 今年在新加坡市場掛牌的中國企業至今為11家,預期全年將達到25家,中國公司通過發售新股每年在新加坡市場籌集的資金在5億至8億元之間,這還不包括后續的配股、擴股等融資行為,新加坡無疑已經成為中國企業重要的國際融資平臺。 金融界關注QDII計劃 資金的流向總是雙向或多向的,目前本地金融界較為關注的是,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在這個月正式啟動的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計劃。 這個被國際資金市場看作是龐大的“中國錢”涌向海外的先兆,將讓中國資本市場同國際資本市場進一步正式融合,這也意味著,從5月1日開始,擁有2000多億元人民幣(400億新元)資產的中國社保基金可以正式啟動海外投資,而這些錢將流向哪里? 不久前,社保基金在香港已經開設了投資賬戶,并以戰略性的角度選擇性的吸購一些大型國企股股票,這也推動香港的國企指數一再創下新高,帶動香港甚至新加坡市場中國公司股票的熱潮。幾天前,香港股市市值突破歷史新高,中國資本和國際資本的多方匯流帶來市場一片熱騰,無論是安排公司上市或是資本投入,香港仍然是中國投資資本首要選擇地。 中國前財政部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日前到新,同新加坡金融界就資金的流入展開過探討,不過,項懷誠的看法是,中國資本在目前階段仍將通過香港的基金機構,通過投資組合輻射到新加坡及其他市場。 德意志銀行在最近的一份調查報告中預期,今年中國的海外投資金額為180億美元。 如果扣除目前尚不允許投資于股票的項目,能夠投入在海外市場的資金總額大約在30至40億美元的范圍,準備新增境外的股票投資僅在5億至8億美元,這數額大概占新交所每天交易總量中的一半左右,在國際資本市場中顯然還是滄海一粟。 從這個角度看,短期內,新加坡市場對中國所“輸出”的資本,仍將遠遠超出“流入”的資本,不過,作為亞洲最主要的金融中心和最靠近中國的岸外金融市場,新加坡仍然應該關注中國新興資本的走向。 正如掛牌公司一樣,也許不需要十年,從中國流入到國際市場的金融資本將以25倍甚至50倍、100倍的增長,從而成為影響資本市場的主流。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作者:譚蕾)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