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四月信貸增幅創歷史新高 央行貨幣政策走向何方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6日 03:38 第一財經日報

  嘉賓:

  ●吳光偉:上海市政協常委、同濟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經管學院金融系教授、博導

  ●殷劍鋒: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雪春: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金融學家

  ●李剛:中國農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部分析師

  ●侯宇鵬:華西

證券債券研究員

  本報記者 冉學東 蔡臻欣 主持

  “四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3172億元,同比多增1750億元,是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弊蛉眨袊

人民銀行公布了四月份金融運行數據,而備受關注四月份信貸數據也終于出爐。

  自從央行出人意料地提高了貸款基準利率后,下一步央行的調控將觀察此后幾個月的金融運行數據。而四月份金融運行數據到底反映了怎樣的經濟運行圖景?央行將作如何判斷?下一步將會出臺怎樣的調控措施?《第一財經日報》就此邀請了學界和業界的一些資深人士進行了座談。

  《第一財經日報》:你們對四月份信貸增速怎么看,M1、M2增速的差異依然沒有變化,四月份數據會否對央行的政策產生影響?

  殷劍鋒:從信貸方面來看,去年四月份貸款凈增加只有1420億元,今年同比多增的確實有點嚇人。不過按照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5.5%,這個數據不算很高。

  而M1和M2增長速度依然保持了以前的差異,這種情況從去年一月份以來到現在還沒有根本性的變化,這說明流動性過剩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發生顯著的好轉。要使M1漲上去,需要貸款能夠放出去,因為M1中有很大一部分企業存款。

  李剛:雖然前四個月短期貸款增加較多,但中長期貸款也同比多增2000多億元。因此,雖然M1、M2的增速相對平穩,但貸款作為經濟增長的先行指標,已經對經濟增長和投資反彈起到了較強的推動作用。在貸款持續多增的情況下,保持貸款的平穩、適度增長應當是央行調控的主要目標。

  侯宇鵬:從數據看,4月份信貸增長仍延續了一季度強勁反彈的態勢。由于央行是在4月27日調高貸款利率,因此4月份貸款數據的變化對加息效果的檢驗并不具有很好的參考性。在加息和貸款“窗口指導”的雙重作用下,可能會對5月份的貸款增量有所抑制。但在金融機構存貸款利差擴大、資本充足率約束松動、貨幣市場流動性充裕以及債券收益率較低的狀況下,導致商業銀行大幅放貸的根本性環境并沒有改變。而商業銀行出于自身經營的考慮,其與央行的博弈行為仍將持續,貸款意愿難以消退。

  《第一財經日報》:如果此后信貸增速依然比較高,你們認為在央行的下一步宏觀調控中,將選擇哪些措施?

  吳光偉:目前的情況是存款16萬億元,有9.2萬億元存在銀行里貸不出去,其中5.6萬億元變成了金融票據和國債等。這說明目前游資充沛,是比較棘手的情況。

  我認為存款利率不需要上調,因為目前存款已經過多了,銀行不需要更多的存款。

  貸款利率也不需要上調,因為再上升會有許多副作用,比如買房子的人就會越來越少了,這樣從整體來看對經濟不利。同時企業利息負擔過重,將影響利潤從而影響就業情況。

  我主張采取三種措施:

  其一是允許人民幣匯率繼續慢慢升值,走上升通道,這將抑制過多的國際游資進入中國,同時鼓勵國內資本朝外走,把它們“趕出去”。

  其二,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比率,從7.5%上調到8%。

  其三,迅速發展資本市場,在拉升指數的同時快速上新股,使G股流通,以打壓股市上升形成的泡沫,并通過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吸收過多的流動性。此外大量的融資應著眼于發展高科技企業和產業升級等。

  此外,我認為應當盡快允許老百姓參與香港市場,允許他們持有我國境外上市的銀行股票。這同樣是一個很好的資金宣泄渠道。

  殷劍鋒:這些數據依然反映了目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一大特點:儲蓄大于投資。按照經濟學原理,這就意味著總供給大于總需求,這時候總需求增加一些是合理的。

  而中國的金融體系以銀行為主體,所以儲蓄大于投資,就導致了銀行的存貸差上升,這個時候貸款增加快一點也沒關系。

  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投資和信貸的結構問題,這不是貨幣政策能解決的,而應該采取指向明確的、有保有壓的政策。

  目前最有效的政策是什么呢?我覺得應該強調全社會的資本充足率,這包括三個方面:

  一個是借款人的資本金比例。對借款人來說,你的資本金比例不夠,不能用別人的錢。你覺得這個項目好,能賺錢,好,你自己拿錢投資,失敗了你自己承擔風險。

  另一個是項目資本金比率。地方政府要上項目,那么地方政府必須拿出這個項目的資本金,不能單純從銀行搞貸款然后上項目。

  第三個是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必須達標,萬一發生貸款損失應該由股東來負責,不能讓存款人來承擔這個損失。

  如果這三項資本金都能達標,那該上多少項目、多少投資都是投資人的事情。

  首先我不贊成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因為存款準備金和央行票據都是央行的負債,如果央行調高了法定準備金率,而商業銀行認為項目又是有利可圖的,就可能不去減少信貸,而會將央行票據轉變成法定準備金,這和商業銀行減少超額準備金變成法定準備金的效果是一樣的,只是央行持有的商業銀行的負債結構發生了變化,但是負債的總量沒有發生變化,因此,這個手段不會影響到貨幣和信貸的投放。

  張雪春: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所有的工程都要上馬,這部分需求是不可能壓下來的。央行由原來的行政調控手段轉向間接的市場調控手段,如果一次調控達不到目的的話,還有可能采用第二次加息。

  不過僅僅上浮貸款利率,而存款利率不變的話,銀行的利差就會進一步加大,銀行更加有動力多貸款。而如果上浮存款利率的話,又與鼓勵的政策有矛盾,現在央行還是處于“兩難”的境地。

  另外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措施,是一個非常重的手段,國際上很多央行都是慎用的。這主要看這次信貸增長速度過快是否源于金融機構,如果是金融機構濫發貸款,而現在的超額存款準備金率又相對過低的話,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對銀行的行為相對有限制作用,而現在超額存款準備金率也還是比較多的,提高一點對銀行的影響不會很大。

  其實最根本的問題還是人民幣匯率的改革,現在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央行要采取措施的話,肯定也是各種工具組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單純用某一個工具。

  李剛:從目前的貸款增長情況來看,如果上半年貸款增長達到2萬億元,再考慮上半年短期融資券、企業債的發行,則上半年新增資金供給總量可能在2.2萬億元以上,這是歷史上的新高。

  盡管商業銀行下半年的貸款增量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產能過剩和投資沖動的背景下,資金的低成本供給對于提高經濟系統的資源配置效率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需要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

  《第一財經日報》:按照央行有關領導的表述,本次加息后,央行還將觀察一段宏觀經濟發展情況,你們認為央行將重點關注哪些指標?這些指標達到一個怎樣的程度將決定央行是否采取進一步的緊縮措施?

  吳光偉:央行關注的指標會有很多,比如M1、M2數值增長情況,此外是經濟和內需增長的指標等,包括CPI、PPI等。另外還有銀行存貸款余額增長情況特別是房地產貸款情況等。

  從有關統計數據來看,基礎設施投資上升很快,產業投資上升也迅猛,此外庫存商品增加也偏快,再有就是資源進口勢頭過于強勁,城市港口、碼頭等重復建設問題也比較突出。國家統計局對此都會有相應的調控指數,我認為央行將采取進一步的緊縮措施,將會針對上述問題進行調控。

  李剛:從后期的走勢來看,除了貸款指標外,投資、物價和外貿可能是幾個最為敏感的指標。我們注意到,美元指數近期已經下跌到84以下,因此即使人民幣小幅加大升值力度,國內進出口順差的局面短期內也很難緩解。一方面,外匯占款的持續投放和央行票據的到期給基礎貨幣投放帶來很大的壓力;另一方面,貸款的大幅增長勢必大幅提高貨幣乘數,從而創造較為寬松的、低利率的金融市場環境,這對抑制投資的增長和產能過剩是非常不利的。雖然4月份的CPI水平只有1.2%,但寬松的、低利率的貨幣環境已經在逐步引發房地產、股票市場的重估,因此物價指數能否全面反映當前的物價上漲可能需要更為全面的分析。

  侯宇鵬:央行此次加息政策的出臺具有前瞻性和試探性,但卻難以達到緊縮經濟的目的。在利率型工具難以達到理想效果時,未來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

  《第一財經日報》:按照慣例,央行將大約用多少時間就能觀察到宏觀經濟發展的趨勢,從而采取下一步相應的措施?

  吳光偉:我認為是3個月左右。很顯然一季度數據出來之后,央行就意識到經濟過熱了并采取措施,這說明周期在3個月左右。

  我認為具體節奏是一季度放寬,二季度收縮,三季度再放寬,四季度再收縮。這樣可以比較靈活地進行調控。同時要注意很重要的一點,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必須要把一些指標拉起來,不能太嚴厲,否則會影響到后續效果。

  《第一財經日報》:有專家認為一季度信貸不是偏快,根據是同比上漲速度不高,目前最擔心的問題是流動性太多,你們對此怎么看,有何應對策略?

  吳光偉:信貸快不快要看具體情況,關鍵是快在哪里。我認為固定資產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這方面的信貸就很快。反之消費方面的信貸就不快。

  我認為要抑制固定資產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信貸,同時鼓勵、刺激消費信貸,要提倡消費文化,銀行也要配置相關金融消費產品,企業要生產適合高中段需求的消費產品,要提倡生產高附加值產品。

  信貸投放我認為是比較關鍵的問題,相比之下,流動性過剩其實并不是很嚴重的問題。而且流動性過剩同樣要分開討論,目前局面是單向流動,資金都在向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流動。我們需要的是雙向流動,甚至于循環性流動。目前上海剩余的資金其實也不能夠流動到江浙一帶,不能流動到長三角其他地區。所以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首先要解決雙向流動和循環性流動的問題,應該引導資金向消費方面流動,而不是向制造業流動。

  殷劍鋒:流動性過多必然導致信貸增加,但是信貸增加有其合理性,主要是信貸結構問題。

  張雪春:目前,還是由于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國外“熱錢”都進入了房地產行業,對這部分的需求目前很難壓下去。

  流動性過高的問題,目前是存款居高不下,在存貸差不斷加大的形式下,閑置資金過多,銀行經營受到考驗;另一部分則是外匯占款過多。可采取措施包括公開市場操作、貨幣互換等。

  《第一財經日報》:有人說,本次央行調高貸款基準利率后只是增加了宏觀經濟過熱的可能,你們對此說法怎么看?

  吳光偉:銀行利潤增加,放貸意愿增強,將會傾向于更多開發信貸新產品并吸引高中端客戶。

  對企業來說意義不是很大,對它們的貸款意愿影響也不會很大,因為它們中許多本來就貸不到款。但對房地產企業會有抑制。

  個人肯定會有些不利影響,1.6萬億元的房貸,利息都會上升,個人還貸壓力加大,銀行則獲利。靠加息達到央行預期的抑制貸款過快增長的目標有難度。

  張雪春:央行提高貸款基準利率0.27%,應該說效果不會太明顯,因為各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已經有上浮好幾個百分點的,只要現在的貸款利率高于新增的基準利率,其貸款利率就可以不變,能夠影響到的只是房地產信貸,因為房地產的貸款利率是貼著基準利率走的。

  侯宇鵬:央行2005年第四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在金融機構發放的全部貸款中,實行下浮利率的貸款占比為24.29%,實行基準利率的貸款占比為26.47%,實行上浮利率的貸款占比為49.24%。在金融機構約50%的貸款利率已經上浮的情形下,這一緊縮政策對企業貸款需求的抑制作用將十分有限。今年1~4月份,共有6945億元新增貸款,不排除有部分資金已流入股市的可能,但絕大多數貸款還是進入到實體經濟中,這無疑將加大宏觀經濟趨向“過熱”的可能。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7,12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