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文添 來源:中國經營報
“對于南水北調工程,要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國家水利部南水北調辦公室副主任楊戰軍說,如果污染沒有治理好,將有可能推遲東線通水的時間表,這將影響南水北調整體的時間計劃。
由于太湖水質惡化,周圍很多以太湖水為主要飲用水源的城市,不得不耗費巨資到別處引水。同時,太湖流域是南水北調東線的主要水源。楊戰軍表示,把污水引進北方,無疑要增加北方水廠的處理成本,南水北調工程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南水北調水源污染治理迫在眉睫,為此有關方面將140億元用于260個項目的治理。
長三角“找水喝”
南水北調工程已進入第四個年頭,這項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總投資5000億元、工期15年。太湖流域與長江及江蘇省內淡水河網息息相通,是南水北調工程東線的主要水源。然而,此時太湖流域很多城市已經不敢喝太湖水了。
“由于太湖流域化工廠排污嚴重、危險化學品泄漏等突發事件多次威脅水源水質,上海尋找新的飲用水源迫在眉睫。”近日,上海市水務局有關人士透露,曾因代價昂貴而被束之高閣的上海市千島湖引水方案被重新提上議程。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嘉興。記者通過嘉興市水利局了解到,由于嘉興地處杭嘉湖平原,位于太湖的下游,接納了上游大量的過境污水。目前,嘉興地表水能達到飲用標準的已經有限。為此,嘉興不得不制定了新安江引水計劃。
記者對太湖流域環太湖的上海、杭州、湖州、蘇州、鎮江8個大中城市的水利部門和自來水公司進行了采訪和調查發現,與上海、嘉興等城市的處境類似,所有城市均已經嘗試從長江取水或正在尋找新的水源。
專家指出,太湖流域諸城市都陷入了水質性缺水,出現了身在水鄉沒水喝的尷尬場面,隨著長三角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基礎的增大,巨大的用水需要還將加劇這一缺水現象。
“太湖水源的污染將影響到南水北調工程,因為太湖流域通過各淡水河及暗河還有長江等水源都是相通的,這將使污染擴大化,由于毛細血管作用而使污染轉移,從而影響南水北調的江蘇取水水源。”曾參與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水源污染調查的民間環保人物吳立紅指出。
南水北調水源治污
家住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周鐵鎮的吳立紅對記者說,在太湖的主要支流之一漕橋河流域有近600家化工廠,排污管道都經過了巧妙的改裝和設計,而太湖流域的化工廠總數有近5000家。在鎮里,記者看到漕橋河的水是醬黑色的,而順著河向北走1000米外就是太湖。
“像這樣的化工廠在太湖流域大概有幾千家,每天有大量的污水不停地排向太湖流域,當地政府為了GDP反而對這些化工廠進行保護。”吳立紅說。
太湖流域的漁民向記者表示,太湖邊上已經沒有魚,他們總是把船開到湖中心才能捕到魚。一些曾經養蠶的農民還告訴記者,現在的蠶吃了太湖邊桑葉不能吐絲,這直接導致宜興當地一些以蠶絲為原料的絲綢廠倒閉。
記者從江蘇省環保部門獲悉,第二產業一般被認為是污染的來源,目前國際制造業向長三角轉移的趨勢仍在持續,一些化工、電子等高耗水、重污染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居高不下,部分企業仍存在超標排放和偷排現象。同時,西北太湖和一些進入太湖的河道污染依然比較嚴重,部分河段水質發黑發臭。以這種趨勢發展,太湖的污染將可能進一步惡化。
“雖然太湖每年都要治理,但這只是除標不治本,很多化工廠根本不按國家政策來辦。”太湖流域管理局綜合處處長翟淑華對記者說,設在上海的太湖流域治理局只是負責對太湖進行治理和對其水質進行監測,而對于一些污染來源的工廠則無權過問。
記者在國家水利部了解到,針對南水北調東線水源污染,南水北調辦公室已制定了相應的水污染防治規劃。這個規劃已經過若干專家反復論證,并將在東線投資140億元用于260個項目的治理。
據悉,規劃的重點是完成城市污水處理廠、截污導流、區域綜合治理、工業結構調整、工業綜合治理5類項目,建立“治、截、導、用、整”五位一體的治污體系治理加大工業城市生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同時配合當地環保部門對污染水源的企業進行嚴格執法,這一切將有助于太湖流域和江蘇淡水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從而穩定南水北調東線淡水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