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中國區域經濟專網 > 正文
 

政府官員的視野:引進外資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1日 13:28 《國際融資》

  -本刊記者 越石

  引進外資是中國實施開發政策以來持續不衰的“熱點”,以致形成這樣一種思維定勢,思考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和走勢,就必須要看外資在中國的規模和走向。近年來,隨著中外貿易戰升級,隨著對以往引進外資的反思,學界對引進外資負作用的審視漸入高調,特別是跨國并購可能帶來的所謂壟斷更讓一些專業人士憂心忡忡,各種觀點歸結一種結論,認為
過分地依賴外資將會導致中國的增長是沒有自主創新技術支撐的悲劇式增長,在解決急需資金的同時,阻礙了中國內生經濟的發展。究竟如何看待外資的作用?所謂負作用是不是嚴重存在?是正常的“過渡”,還是亟待改變的現實?對此,一時間恐怕不會有一個定論。

  對引進外資的評價涉及到對4個方面問題的解讀,即如何看待對外資的“超國民待遇”乃至對兩稅合并的看法;如何看待中國的勞動力優勢?如何看待外資和中國治理環境污染的成本?如何看待引進外資與引進技術的問題?令人關注的是,不少專業人士在對這些問題做出闡述的過程中,都不乏對一些政府官員的批評。

  基于上述背景,在“兩會”期間本刊做出策劃,決定采訪一些政府官員,聽聽他們對引進外資的看法。做出采訪之后,我們至少可以這樣的結論,政府看重外資,但不是像有些學者批評的那樣,不講代價,不講成本,對科學發展觀有一種自覺的認同,對現實狀況有一種務實的態度,對未來也有冷靜的分析。這些官員的談話不代表全體官員的思想,但是代表了一個層次。

  中國區域遼闊,由于歷史、經濟、地理等原因,從南至北,由東向西,國際投融資在中國的版圖的現狀和走勢,各不相同,我們在做采訪政府官員的計劃時,特地選擇了幾個有代表性的省份城市,但由于各種原因,有些省份和城市的政府官員沒有如愿采訪,所以,本次的采訪內容,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青海省省長宋秀巖:對引進國際資本,既不能著急,又要充滿信心

  在決定對青海省做采訪時,本刊記者即做案頭工作,曾在網絡上做了一次搜索引擎,調出來的相關數據比較少,在該省的政府網站中雖可以看到有關“引進外資的獎勵機制、招商網頁”及“青海招商信息網”,發布當地的優勢資源、投資政策和招商項目等方面的信息,并鼓勵中介合作和代理招商。但是,綜合各種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印證這樣一種看法,由于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家財政在西部的投資明顯增加,但國內民間資金和外商投資并沒有大規模地相應跟進,目前大多仍持觀望態度。對此,青海省省省長宋秀巖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青海的海外投融資情況不是太好,我認為資本的流動是有規律的,中國剛開始開放的時候資本流向了哪里?流向珠三角,后來流向了長三角,將來可能會流向渤海地區,這是資本的屬性所決定的,在這個方面我們既要積極有所作為,也不可能期待一下子有很大的變化,因為資本是趨利的,就像經濟的發展,它是梯度的,我們這一代人可能要付出很多,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可能要花更多的氣力,將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斷有產業向西部轉移,資本會自然地向西部流動。如果不跟進,資本的屬性就不存在,所以我們既不著急又充滿了信心。”

  作為一個西部地區經濟相對滯后的內陸省,青海在發揮自身經濟特色和資源優勢的同時,確定了“以開放促發展、以開發促開放”的發展戰略,宋省長特別談到,青海人民敞開胸懷歡迎來自國內外的企業和客商到青海投資興業。青海一方面要培育市場主體,一方面要大力引進市場主體,進行全方位的招商引資,來科學、循環地利用青海豐富的資源。青海可投資的領域很多,不僅有鹽湖資源、有色金屬資源、黑色資源、水電資源等,還有原始壯美的自然風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悠遠神秘的宗教文化等獨具特色的高原旅游資源,還有獨一無二的高原野生動植物資源。青海豐富多樣的資源都有利于向經濟優勢轉化,都有投資開發的良好前景。”當記者問到青海生態保護與建設的問題時,宋秀巖說,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國乃至東南亞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地位十分重要,這里的生態環境關系到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青海必須承擔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重任,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服從大局;寧可犧牲眼前利益,也要服務全國的可持續發展。既要保護生態,又不能“躺”在生態上要支持。因此,青海正面臨著加快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重責任,我們要一手抓生態保護建設,一手抓循環經濟發展,努力實現雙贏。

  宋秀巖說,在生態保護與建設上,我們要著重實施好《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通過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停止在重要生態保護區開采礦產資源,實施禁牧搬遷等措施逐步恢復天然林草植被、水源涵養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對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區,不再對當地政府考核GDP指標,而是實施生態考核責任制。青海自然環境嚴酷,基礎差,積累少,底子薄,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一方面我們要自力更生,另一方面還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加快發展要通過不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對優勢資源綜合開發,有效配置,循環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延長產業鏈條,增加工業附加值,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宋秀巖簡要介紹了青海省“十五”發展情況。她說,“十五”時期,青海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人均產值突破1萬元大關,固定資產投資是“九五”時期的2.5倍;這5年結束了青海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并積極支持了青藏鐵路的建設,一、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其中,工業企業實現利潤70多億元;5年來,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了8.4%、5.5%。“十五”時期,是改革開放以來青海省發展速度最快、發展質量最好、城鄉面貌改善最明顯、各族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

  在談到最有可能吸引外資的領域時,宋省長說:青海的旅游資源完全可以吸引國際資本參加,關鍵是我們自己宣傳得不夠,國際投資者對青海的旅游了解也不夠,青藏鐵路中的一條豪華旅游列車就有國際資本的參與。我們歡迎國際資本在青海的旅游開發。

  對宋省長的采訪,讓記者有這樣的印象,一個西部大省在引進外資上盡管有著局限性,投資熱點仍需培育,但是,面臨著東部地區的產業調整和產業和資金的梯度轉移,青海省將避免東部地區在引進外資出現的彎路,把引進外資納入實現經濟發展生態保護雙贏的思路之中。

  大連市市長夏德仁:引進外資有利于改變中國的產業結構

  作為最早的開放城市,其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資環境,使大連市在引進外資的規模上,自1984年對外開放20多年來引進外資200億美元,“十五”期間,按老口徑計算,大連實際引進外資100億美元,是改革開放以來17年的總和。2005年年中央政府批準大連進行保稅區和海港的聯動,這是繼上海之后在中國第二個實現區港聯動的試點。大連將成為中國北方的一個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在這樣一種背景下,資金包括民營資本和外資在進一步發展中的作用如何?各自的發展趨勢如何?在引進外資上,“兩稅合一”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作為大連市市長如何看?對此,在眾多媒體的圍堵下,大連市市長夏德仁對本刊記者做出了簡單的回答,他說:“對于引進外資,我們是按照生產力的標準,只要能給我們帶來技術,帶來就業,帶來經濟增長,我們就歡迎。至于如何看待兩稅合一,我不大好評價這件事情,但是從內心來說,保留一段時間對外商的超國民待遇還是必要的,國際產業結構的調整正處在關鍵時期,如果我們這里太苛刻的話,我擔心會轉移到東亞國家去。而我們把資金引到中國來,對于改變中國的目前的產業結構還是有利的。”

  一個地區競爭優勢的形成,優越的地理位置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大連作為一個正在建設的國際港口城市,構筑東北乃至東北亞的水利樞紐;在聯動天津、北京構筑東北亞的交通樞紐條件已經具備,最終達到貨物流、人才流、信息流、資金流的良好互動。所以說,夏市長在資金問題上的表態體現了這樣一種對未來發展的良好期待。

  寧波市副市長余紅藝:對外資要更加理性的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東部是各路投資的風水寶地。有專家分析:東部在吸引投資方面形成整體性強勢,蘇、浙、滬長江三角洲地區在地理條件、基礎設施、經濟規模、人才資源等與投資經營環境密切相關的方面擁有相對優勢,近年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所形成的外部經濟作用力更促使長江三角洲地區投資產業鏈的形成,長三角地區的投資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在長三角,上海由于其不可替代的經濟地位和輻射作用,起著“領頭羊”作用。東部地區正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期,制造業經濟又是長三角經濟的主體,說制造業打造了長三角也不為過。從基礎設施到大型制造,涵蓋了建材、施工、原材料、設備等一系列的產業環節,這個環節上的每一個企業都面臨一個發展的機遇。本來就擁有區域優勢的長三角,發展潛力應是后勁十足。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一個背景,東部地區在談引資問題上,引發的質疑也最多,帶著種種疑問。本刊記者采訪了寧波市副市長余紅藝。

  在引進外資已經達到相當規模的基礎上,作為東部有代表性的城市靠什么進一步引進外資,對此,余紅藝說:“寧波從一個農業城市快速地成長為一個工業城市,資本積累起著重要的作用,包括外資。我認為外資有不同目的的外資,第一撥進來的外資更注重什么?是政策優惠,投資環境好,有產業基礎,但是現在政策環境都差不多了,這就看誰的服務更好,更到位。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是要看市場,看產品,看產業鏈有沒有共贏的地方,有沒有市場的渠道,當然更看重的是人才,有沒有有關方面的專業人才。總之,對外資進入我們將更加理性的選擇。打造企業的競爭力更多的是企業家的事情,打造產業競爭力是所有產業企業家的事情,而打造區域競爭力則是各級政府的事情,現在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注意了和諧,政府服務也更加全面。”

  有跡象表明:由于工資成本低的原因,外資對諸如大連、寧波等二梯隊城市更感興趣,對此,余紅藝認為:“寧波的商務成本肯定比上海低,但上海是長三角的龍頭,從政府來講,我們當然希望資源更合理地配置,上海的金融資源很豐富,國際資本和國內資本都占有優勢,寧波也是金融業開展好的地方,所有原來就有的或者新批準的投融資機構在寧波都有分支機構,因為寧波經濟很活躍,民營經濟的一個基石就是誠信,一旦失去這個基石就拿不到錢,所以,寧波的不良貸款率是全國最低的,金融環境最好的是上海,我們排在第二。”

  對政府在引進外資問題上,有一種批評意見認為:政府把引進外資作為政績,帶來了為了引進外資而不顧其他的后果,對此,余紅藝認為:“引進外資是體現政績的一個方面,但不是全部。這里不能以偏概全,還有一個如何看待外資的問題。要看到外資帶來的是什么?外資帶來的是管理,是技術,引進外資意味著有一個標桿在你身邊,‘狼’就在你身邊。我們要成為‘狼’就要看狼是如何做的?外資企業能在身邊發展肯定有優勢,不是技術上的優勢就是供應鏈的優勢,或是人才資源的優勢。我們已經融入全球,要有全球化的視野,外資不是我們發展的惟一因素,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寧波的對外依存度很高。”

  一種很有影響的觀點認為:中國在當前引進外資的競爭中勝出。最重要的優勢在于其低廉的勞動力(包括普通勞動力和知識型人才)。中國的勞動力供給對于需求而言幾乎是無限的,這使得勞動力的價格一直穩定在一個相當低的水平上。對此,余紅藝認為:“在一段時間里勞動力還是明顯的優勢,這是一個優勢,有兩種勞動力,一種是技術含量不高的勞動力,還有一種高技術的勞動力,他們的工資還是比較低,我希望勞動力價值提高,隨著經濟大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工資,勞動力的收入要合理的增長。如果外資僅僅靠勞動力成本的話,沒有也罷,外資是候鳥,它是可以轉移的,隨時可以走的。當然我們不希望永遠是這個樣子,我們需要的是資產的壯大,勞動力不可能永遠在一個水平線上。”

  還有一種很有影響的觀點,認為對外資的“超國民待遇”與對內資民企的“非國民待遇”造成經濟發展傾斜,由于對外資實行了減免稅收、設立保稅區等政府配套措施,使得經營同類生意項目的國內民營企業處于嚴重不利地位,造成外資成“集團軍”大規模進入有關行業,嚴重擠壓了民營經濟的發展空間。對內外資本實行同等國民待遇,是平衡中國經濟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此,余紅藝只是對國民待遇問題表示了贊同,她說:“我們關心外資環境,也關心民資環境,不能歧視民資,對我們來說,資本都是一樣的,我強烈主張兩稅合一,為什么要給外資以超國民待遇。在開始的時候是可以的,但在民營企業開始成長的時候,就不能這樣下去,否則會妨礙民營企業的發展。”余紅藝對兩稅合并的態度,首先表明了她對民營企業的信心,在寧波,民營企業發展空間沒有受到嚴重擠壓,反而發展得生機勃勃。她說:“浙江人勤勞,不服輸,要在行業領域爭第一的勁頭很高,他們說:企圖就是版圖,這種企圖就是要在行業領域做老大的企圖,寧波有100多種產品在全國市場份額第一或者領先,民營經濟是企業家經濟,搞企業有兩種人,一種是老板,但不能成為家,它是以追求財富為目的,一種就是企業家,這是以事業為目的,要做到事業的頂點,就是擴大版圖,浙江的名牌是全國最多的省份,寧波的品牌,如雅格爾、杉杉、方太、帥康、波導都是全國有影響的品牌。”

  浙江是引進外資最多的省份,也是民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余紅藝對引進外資的觀點相信在這里是具有代表性的。

  黃石市市長肖旭明: 中部地區利用外資更迫切

  有專家認為:根據產業轉移梯度理論,我國經濟將出現由東南沿海先行地區往中、西部地區內移、擴展的趨勢。這“兩大轉移”將使中部地區成為吸引外來投資的重要基地。中部地區在我國產業由東向西梯次轉移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中央關于“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提出和實施,使中部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這種背景下,如何看待引進外資,記者采訪了黃石市市長肖旭明,這位市長對有關外資的熱點問題,簡單談了自己的看法,關于勞動力成本問題,他說:“我們還是要強調勞動成本的優勢,我認為國家這樣大,應該允許差異,在相當一段時間里還是要強調勞動力的優勢,首先還是要解決基本的問題。我們的服裝行業每年出口1.2億美元。”關于兩稅合一問題,他說:“對形勢要有一個判斷問題,要承認差異性。政府的任務就是增加就業,增加稅收。”關于外資的作用,他說:“招商引資無論對哪個國家,其促進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對中部地區就更明顯,因為隨著資金進來的,還有技術和管理。中部地區利用外資更迫切,沿海有先天的優勢。我們是老工業城市,需要外資做技術改造,拉長產業鏈,我們和沿海東部城市不同,我們還在強調引進外資的重要性。”

  黃石市在引進外資的規模上,在湖北省僅次于武漢市,談到黃石市引進外資的現狀和戰略上,這位市長說:“2005年,全年進出口總額完成7.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1%。其中,進口額4.24億美元,增長21.4%;出口額2.98億美元,增長33.6%。其中,一般貿易出口1.55億美元,增長95.3%,加工貿易出口1.44億美元,下降0.4%。2005年,全市出口額過1000萬美元的企業達到8家,比上年增加3家。2005年經濟外向度進一步提高,外貿出口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7%,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24億美元,同比增長14.9%。外商直接投資19112萬美元,增長12.1%。2005年,全市外商投資新批項目18個,其中,中外合資企業11個,外資企業6個,外商投資股份制企業1個,合同外資金額9393萬美元。今后,我們大力招商引資,擴大對外開放,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推進項目建設,促進結構調整,增強發展后勁的戰略舉措來抓。圍繞發展替代產業,培植優勢產業,大力推進產業招商。進一步創新招商方式,落實優惠政策,優化發展環境,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來黃石投資,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力爭‘

十一五’利用外資超過10億美元。努力擴大外貿出口,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培育壯大出口主體,繼續發展加工貿易,增加一般出口貿易,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擴大外貿出口規模。加強口岸建設,提高通關能力和服務水平。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承包工程、開發資源和開展勞務合作。積極參與武漢城市圈建設,依托優勢,借力發展。”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