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不善負債累累 大三線破產央企為何無人接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1日 02:08 中華工商時報 |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孟海 中央:補助資金已撥付 地方:財力有限難執行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斥巨資在西部地區建立了大量中央直屬企業,近年來,部分企業面臨資源枯竭、經營不善、巨額負債等困境。在實施政策性破產的過程中,一些企業遭遇阻
地方財力困難難以接受 地處貴州遵義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061基地,從2000年開始分兩批對所屬的13戶企業實施了政策性破產,其中,有6戶企業的中小學校應該按政策向地方政府成建制移交。061基地和地方政府簽定了移交協議,財政部也按照有關文件核算了這些學校三到五年的移交補助資金,并及時撥付到了061基地。但是在實際移交時,當地以政府財力困難,財政部核算資金不足為由拒絕接收,并不斷向上級政府和財政部打報告要求增加移交補助資金。 在無法實現向地方政府移交的情況下,這些學校仍由061基地代管,但由于企業經營上的困難,這些學校老師的收入明顯低于當地一般教師的收入,由此導致部分教師的生活困難和心理上的不平衡。隨著今年國家在西部地區“兩免一補”政策的全面實施,學校靠收取學生學雜費來增加收入的空間大幅萎縮,一些老師甚至采取了某些過激做法。 據了解,在貴州省,除了上述6戶破產企業外,同樣問題還涉及到中國航空第一集團公司的7戶破產企業、3戶調遷企業中小學教師和公檢法人員,涉及人數700多人。另據介紹,在四川、陜西等存在大量三線破產企業的地區,這一問題也普遍存在。 記者采訪到的政府領導認為,地方政府拒絕接收破產企業辦社會人員的原因,主要是財力存在困難,同時,隨著第二批中央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的展開,前后政策的不連續性又給地方政府的工作加大了難度。 按照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第二批中央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工作遵照的是中央財政“一管到底”的原則,也就是說這些企業的社會職能雖然已經歸地方管理,但中央財政要一直按照全額撥款的方式轉移支付給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代為發放。而此前已經分離辦社會職能的中央企業,只按照三到五年的經費進行撥付。 于是,實施改革企業的中小學教師和公檢法人員認為,他們成了超前改革的犧牲品,他們要求按照新政策重新移交給地方政府。然而財政部認為,這些企業的社會職能已經在破產時進行移交,不能進行二次移交。 這些破產企業的中小學教師和公檢法人員就這樣處在了一個無所歸屬的尷尬位置,而中央財政多年前撥付的移交補助資金一直儲存在企業的專用賬戶里。 體現中央地方的利益“博弈” 地方政府領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反復強調:“不是我們不執行中央的政策,而是我們財力太困難,沒法執行”。 是不是地方政府確實財力困難到無法接收這些屬地內中央破產企業的中小學校呢?此間社科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則認為,原因并非這么簡單。他分析,財政部對這些企業破產時的補償資金核算不會是毫無根據、無視事實的。以遵義為例,該市財力在貴州省靠前,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要負擔幾個中小學校的教育開支,是有能力的。再說,這些學校幾十年來為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地方政府應當重視并發揮其作用。再退一步,這些學校除了吸收企業的職工子弟入學外,也長期承擔著當地群眾子弟義務教育的工作,而義務教育,是地方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從這個角度來說,地方政府沒有理由不全力扶持這些學校的發展。而現在出現了拒絕接收的現實,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在考慮如何獲得中央財政更多的資金注入。也就是說,“討價還價”才是根本的原因。 目前,貴州省的態度是:既然這一問題在全國普遍存在,那就等待財政部有一個統一的答復。在此之前,他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解釋工作。 貴州省財政廳企業處的領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為,中央與地方財政是“分灶吃飯”,中央企業就應該由中央財政負擔到底。這一說法驗證了地方與中央在這一問題上存在博弈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