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政策展望下階段調控力度將略有加強課題組研究表明,當前宏觀調控已經開始進入一個新的密集區,在保持調控政策連續性的前提下,未來的具體政策安排將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征。未來的宏觀經濟政策動向取決于兩點判斷,一是對當前經濟的定性,二是對當前宏觀調控中存在問題的把握。總體力度不會大于2004年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長出現了一年半以來的第一次反彈,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3個百分點,從而給宏觀調控增加了一些困難。但是數據顯示,改革開放27年以來,我國GDP的
平均增長速度是9.6%。從2003年到2005年,我國的GDP平均增長速度更是高達10%。而且在這三年中,就有6個季度的增長幅度都超過了10%。由此看來,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雖然有些偏快,但仍處在中國經濟潛在的增長區間之內,尚不能斷言經濟已經過熱。基于對經濟的這種定性,下一階段宏觀調控力度總體上應該不會大于2004年。從最近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看,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這一主旨依然,同時,各項政策協調配合將進一步加強,政策措施將是一個系列,分類指導、區別對待的原則更加鮮明,政策本身將不單純是限制,重點放在了結構優化升級上,一方面控制產能的盲目擴張,淘汰落后產能;另一方面也推動企業并購重組和進一步做強。另外,考慮到短期經濟發展與長期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沖突,政策的著眼點更多地將放在可持續發展上。破解"銀政合作聯盟"當前宏觀調控存在的問題在于:不論是對地方政府的干預行為,還是對貨幣的流動性偏大問題,迄今為止并沒有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由此而來的一個后果就是,銀行和地方出于各自的利益形成了一種緊密型的"銀政合作聯盟"。有關資料表明,僅僅是建設銀行,在過去6個月內與各地政府簽署的貸款授信總額就超過了1萬億元。這種"聯盟"無形之中已經成了影響宏觀調控效果的最大障礙。地方的投資沖動和對房地產市場的干預實際上都不是市場經濟的問題,而是政府改革的問題,其解決之道只能是包括行政手段在內的綜合調控。否則的話,對房地產市場、投資過速和產能過剩的宏觀調控政策效果都要大打折扣。但是,客觀地講,作為轉型經濟中特有的一種現象,用行政手段對市場進行調控,既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其影響難以充分預判的風險,而且在較大程度上已經超出經濟政策學研究的范圍,其具體政策安排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金融政策"內疏導,外分流"金融政策對外涉及人民幣匯率,對內涉及貨幣流動性過大。其面臨的困境在外是導致國際經貿摩擦增多,在內是對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價格起助推作用。從目前趨勢看,銀行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的速度還在不斷加快。交通銀行4月26日全面取消強制房貸險,同時,還省去購房人的律師費用。對新房按揭的購房人銀行代其繳納律師費,辦理二手房按揭則完全取消律師費(0.25%-0.4%)。這實際上是一個危險信號,因為銀行與房地產業相互依賴性越加強,房地產周期性市場風險爆發時對銀行的傷害也就必然越大,未來給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帶來的陣痛也就會越重。因而,進一步調整金融政策必然將排上議事日程。今年金融政策的特點,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內疏導,外分流"。其中,"內疏導"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將銀行資金進行疏導,通過設立不同的貸款門檻,調節貸款的行業分布;通過融資融券等方式開通銀行資金流入股市的合法渠道。二是將居民儲蓄進行疏導,通過發行基金和設立各種理財品種,引導居民金融資產進入直接融資市場。"外分流"也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可能利用龐大的外匯儲備加大境外重要資源或資產購買力度;二是快速拓寬居民和企業境外投資的渠道,鼓勵國內儲蓄"走出去"。為了達到以上目的,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和匯率政策都有可能在適當的時候進行調整。鑒于目前存貸款利率差距已經較大,未來如果再次調利率,存款利率應該進行聯動,這就需要和匯率政策進行綜合考慮。[][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