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雪蓮 ★馬淑芬/雙鴨山報道
四年前,雙鴨山市的經濟還沉在谷底—黑龍江全省最后一席的排位多少讓人有些尷尬。市本級財政一般性預算收入只有1億多元,稅收不足3億元。下崗職工6萬多人,低保人員8萬多,困難群體占總人口的15%,要社保、要工資的上訪事件不斷。
而且,當時城市的配套功能也存在嚴重缺陷:身為“煤城”卻沒有集中供熱,鍋爐散燒既浪費能源又污染空氣,供水定時定點,老百姓生活極為不便。因為沒有專門的垃圾處理場,垃圾圍城,很多主干道路坑洼不平,沒有專用的人行道,小街小巷都是土路。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煤炭產業占雙鴨山工業經濟總量的80%,產業結構過于單一,經濟總量的盤子太小,市直屬規模以上企業竟然曾經只有6戶!彪p鴨山市市長滕喜魁對記者談到當年,頗為感慨。
而經過四年的結構調整,如今,雙鴨山市的經濟總量已在全省二十余個城市中排名第七。
政府鋪窩 民企下蛋
地處邊陲,除了資源,沒有任何可以炫耀的資本,這似乎就是雙鴨山的“出身”。
“的確,雙鴨山的最大潛力在資源!彪部嬖V《中國經濟周刊》。以煤炭為最,雙鴨山所擁有的遠景儲量逾100億噸,位居黑龍江省之首;磁鐵儲量1.2億噸,亦系全省之最。以煤工業為核心打造一條支柱產業鏈,是雙鴨山市崛起的戰略選擇。
而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打造產業鏈所需的巨額資金從哪里來?單靠政府財政何其難矣。
轉機來自于2003年初,全國民營鋼鐵類排名第六的企業唐山建龍集團落戶雙鴨山。
從立項開始,雙鴨山市就成立了“為建龍服務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和市長親自掛帥。工程遇到阻礙和困難,主要領導多次到省電力、鐵路、交通、國土資源等部門協調處理。
政府高調服務民企的回報是:建龍的投資對當地經濟起到了巨大的拉動作用。三個項目投產后銷售收入可達50億元,實現稅金4.5億元,創造6000—8000個就業崗位。
更大的社會效應還在于,企業的示范作用遠遠超過優惠政策的說服力,建龍的投資就是雙鴨山經濟發展軟環境的活廣告。
此后,天津環渤海、山東魯能、吉林亞泰、山西焦化、中國大唐、中國電力、韓國新星株式會社等30多家大企業集團紛紛落戶雙鴨山。2003年至2005年10月末,開工建設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項目就219項,總投資達278億元,給這個資源型城市注入了活力。
從2003年開始,雙鴨山財政收入逐年增多,2005年財政一般性預算收入達到了5.2億元,其中市本級實現3.42億元,比上年增長60.3%。
將“垃圾”變為資源
因煤而建、緣煤而興,雙鴨山在多年的煤炭開采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煤矸石等工業廢料,不僅占據大量的土地,而且嚴重污染環境。
如何才能走出因資源而興、因資源而衰的怪圈,如何才能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雙鴨山市在粉煤灰、煤矸石的綜合利用方面開拓思路,形成了煤矸石發電、制磚,粉煤灰制水泥等產業!袄痹谘h經濟的“食物鏈”中變成資源,企業獲益,對環境的污染也降到了最低,并且初步形成了煤轉電產業鏈:煤炭—發電—粉煤灰、煤矸石綜合利用產業鏈;煤轉焦產業鏈:煤炭—焦碳—煉鐵—軋鋼—鋼渣制取微晶陶瓷、廢鋼渣、水泥產業鏈等。截止到目前,全市經過認定的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已達17家,實現綜合利用產值2.73億元。
“煤電化山水生態城”
富饒的三江平原是中國重要的產糧區,被譽為“北大倉”。雙鴨山地處三江平原腹地,境內有12個國營農場,耕地面積100多萬公頃,人均占有土地6.8畝,是全國平均水平(1.3畝)的5.2倍。盛產大豆、玉米、水稻、烤煙、紅小豆等糧食和經濟作物,是我國北方旱糧的主產區,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及科技含量極高。
但從前,雙鴨山農業同樣存在原料產業的困惑:產量大卻利潤低。
而如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初步凸現戰略框架,全市擁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戶,省級40戶,帶動基地農戶6萬戶,初步形成了一條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鏈。
“非煤產業比重會逐步提高。”滕喜魁為煤城的經濟劃定了發展的路線。他說,雖然還面臨諸多困難:自主投資能力不足,增長方式相對粗放,經濟結構性矛盾尚未根本解決等。
但是,“以資源轉化、產業轉優、體制轉軌、城市轉型為方向,以招商引資上項目為突破口,努力打造全國煤電基地、糧食生產加工基地和黑龍江省鋼鐵工業基地,把雙鴨山建成煤電化山水生態城”,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這個目標不能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