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的兩道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8日 00:07 中國經濟周刊 | |||||||||
★廣州市白云區江高鎮江村黨委書記、江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譚鉅添 振奮人心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了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推進“三農”工作的要求,為2006年的農村各項工作制定了適宜的發展思路,并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根據我在農村長期創業、工作的實踐,如何邁過政策和投入這“兩道坎”,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所在。
“政策”是前提 2005年10月1日,廣東省以“政府令”的形式發布了《廣東省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草案)》,我認為這個政策給土地松了綁。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要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創造更多的附加值,就應因地制宜,多管齊下。實現農業產業化、土地集約化經營,必須解決農村集體土地的流轉上市問題。該草案為農村集體土地的流轉上市提供了政策支撐,解決了實施農業產業化、土地集約化過程中的政策難題。現在,與該草案相配套的具體實施辦法正在由相關部門制定,并逐步實施。 我所在的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江高鎮江村有8000多村民,只有1700畝可耕地,人均不到半畝地。農民要增收,靠那幾分地絕對不行。首先,必須實行土地集約化經營。東莞市某村7名農民承包了400畝地搞土地集約化經營,每人每年收入可達二三十萬元!這些地如果用來種蔬菜,既要擔心天氣凍、太陽曬,又要噴農藥,投入多,產出少,1平方米每年純收入不到15元;但是如果建成商貿物流倉庫出租的話,那么1平方米每月最少可收入10元以上。現在土地可以流轉上市,可以把一部分高產田集中到有耕種技術的人手里,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一部分低產田發展為商貿、流通業用地,可以搞農貿市場等。這樣,也解決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他們可進入二、三產業創收,也可從事商貿贏利。 目前,“三農”問題最突出的是人多地少和增產不增收。比如廣東的荔枝在全國比較有名,但由于保鮮技術不過關,在市場上的輻射半徑大大縮短,賣荔枝的收入還不夠支付摘果工人的工錢,致使大量荔枝爛在枝頭,豐產不增收,看著讓人揪心啊!根據我在農村工作幾十年的經驗教訓,體會到要解決農村增產不增收這一難題,最根本是走農業產業化、土地集約化道路。農業是一種低利潤的產業,為了實現農民增收這一目標,不走農業產業化的路子不行。農業產業化的載體是農業企業,特別是農業龍頭企業,以此將一家一戶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形成體系,以點帶面,從而使農民徹底脫貧、走向致富之路。 當然,政策支農不只在土地方面,應該創新農村工作體制,逐步在農民的子女教育、醫療保障、勞動就業、養老保障等各方面制定一系列支農惠農的重大政策,“三農問題”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關心和關注。 “投入”是動力 鄧小平同志早就說過,發展農業,一靠政策,二靠投入。在農村政策得以完善后,下一步就是選準項目進行投入。 我們江村新修了一條寬20米的環村路,路通財通,隨著我村經濟的發展,將來道路兩旁可以用作鋪面,發展商貿,解決本村富余勞動力的出路問題。這條路現在已經納入市政規劃。我們設想建設一個集交易、娛樂、餐飲、住宿等于一體的現代農貿市場和物流配送中心,將來發展成為立足江村,輻射嶺南和港澳臺地區的農貿市場,使土地效益大大提高。 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現實難題與農業投入不夠,產業結構不合理、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滯后、產品增值低關系很大。我省農業龍頭企業雖較內地發展快,但有些農產品加工水平依然很低。像活雞,只能在本地市場消化,如果輸出外地,運輸成本太高,不劃算。我們江豐公司把活雞進行深加工,冷凍、保鮮環節跟上去,市場半徑擴大了,飄洋過海出口港澳臺、美國、日本等,附加值提高了,效益自然就好了。因此,加大投入,培育具有較大規模和影響力的深加工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立高效有序的產銷體系,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就顯得很重要。 在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非常需要政府的扶持和關注。我們的企業廣州市江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家禽繁育、孵化、飼養、飼料和飼料濃縮劑生產、家禽屠宰深加工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005年10月份以后,受國內外禽流感疫情的影響,廣東省各大中城市的家禽產品消費量銳減50%以上,輸往港澳市場的家禽也明顯減少,近兩個月內廣東省家禽養殖虧損達9億元。廣州市的冷庫都堆滿了雞。給市場的家禽產品減少50%,價格也減半,而同時我們又必須按行業保護價從農民手中收購活雞。一邊進貨,一邊也無法出貨,資金鏈處于被嚴重破壞的危機中。對于簽訂了收購合同的養雞戶,我不管賠多少錢也要收購他們的雞,這也是為了農村養殖業順利、平穩發展的需要,企業家不能唯利是圖,要考慮社會效益。但所有這些都需要投入,如何投入?資金從何處來?我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龍頭企業在關鍵的發展時刻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和金融界的支持。 投資結構亟待優化 盡管近幾年國家對農業投入非常大,但投資結構往往不盡合理,使得農業長期迷失在高投入、低利潤的怪圈中。如果能在農業基本建設投入中加大農副產品深加工投入的分量,則會在很大程度上扭轉投入和收入的不合理反差。 廣州的國民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等各項經濟指標在全國大城市中數一數二,但尚未形成一個年產值過10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與年產值超30億元規模的河南雙匯、內蒙古蒙牛等大型龍頭企業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這個差距不在經營管理上,而在政府在農業的投資結構上。農業基礎建設投入方向主要是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重點是水利投入,約占農業投入的70%以上。水利是農業基礎的命脈,加大對水利的投入固然重要,然而,加大對水利的投入,會造成對農副產品深加工的投入較少。另一方面,農副產品深加工本身的生產基礎建設所需廠房、設備的投入較大,加上農產品經濟周期長,經濟效益低,并受自然、市場、疫病三大風險等因素影響,單靠從事農業生產企業的低微資本積累投入于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就顯得力不從心。 廣州市家禽年產量在1.5億只左右,其中活雞超過1億只。按廣州市提出農副產品深加工要達到一項產品的50%的目標來推算,廣州需要建一個生產規模為年均屠宰活雞量約5000萬只的加工廠。這樣規模的一個加工廠,按照歐盟標準需要投資1.6億元左右,如此規模的加工廠可以創造1500個就業崗位,不但增加農民的工資收入,并為集約化、標準化生產,擴大示范基地的規模創造條件。農民有了工資收入,可將手中少量的田地租給農業龍頭企業進行集約化生產,獲得一定租金。顯然,這個項目的構想非常好,可是1.6億元的投資從何而來?江豐公司2004年的經營情況較好,利潤也僅為1000萬元。如果以企業利潤的積累來投資建廠,最少也需要16年。《廣東省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草案)》出臺后,我們正在考慮能不能拿我企業的用地抵押貸款。若能把土地使用權拿到市場交易,就可以換回貨幣,將適合耕種的土地集中到少數種田能手手里,而將不適合耕種的土地轉為建設用地,換取資金,從事二、三產業。種不了莊稼就種人民幣,只要能提高土地收益,也就為農民加了工資。我們現在已經開始制定發展規劃,部分土地爭取轉為建設用地;真正讓我們的土地增值,為建設一個新農村提供資金保障。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這就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并充分發揮金融的重要作用,努力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大力吸引金融資源的參與和支持。也只有為農業產業化提供政策和金融支持,才能激活農村大市場,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道上前進得更快、更穩、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