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模式是否過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5日 16:37 《小康》雜志 | |||||||||
近幾年隨著溫州一些經濟指標的下滑,“溫州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溫州市政府提出的“有為管理”是不是敲碎溫州經濟“天花板”的那只鐵榔頭? 文/徐忠友 李繼凱 “溫州模式的實質就是溫州人敢為天下先、敢吃天下苦、敢闖天下難的創業精神的體
“‘溫州模式’是溫州人的一種精神、一種文化,是當時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試驗田、晴雨表、方向標!彼f,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溫州人抓住改革開放這一難得的發展機遇,開始發展各種以家庭為單位的小作坊、小店面、小工廠。永嘉的紐扣市場、樂清的低壓電器市場、鹿城的皮鞋和服裝業、蒼南的印刷和標牌制作業,特別是溫州的打火機、皮鞋、服裝、眼鏡、低壓電器等輕工產品制造業,都很快繁榮起來,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有的還出口到國外。 1985年5月12日,上!督夥湃請蟆房l一篇題為“溫州萬人從事家庭工業”的消息,該報道不僅占據當日頭版頭條的重要位置,而且還配發了評論員文章:溫州市農村家庭工業蓬勃興起,短短幾年時間,創造出了令人矚目的經濟奇跡。溫州家庭工業的發展道路,被一些經濟學家稱之為廣大農村走富裕之路的又一種模式——“溫州模式”。從此“溫州模式”與“珠三角模式”“蘇南模式”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大模式”之一!皽刂菽J健币渤蔀橹袊駹I經濟發展的樣板。 正當全國以學習“溫州模式”十多年之后,一些經濟學家發現,一直被溫州人引之為自豪的“溫州模式”正遭遇發展的重大挑戰。 “溫州模式”是否過時 據有關部門統計,自1997年之后,經濟增長保持20多年全國前列的溫州市,GDP增長速度開始下滑。到2003年上半年,溫州市GDP的增長更是落到全省倒數第二,到七八月間,竟然滑到全省倒數第一。2005年上半年,溫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893.21億元,雖然自身同比增長率達到21.8%,但與增幅為32.5%的湖州市卻低了10.7個百分點,甚至比相鄰的自然條件較差的麗水市也低了6.9個百分點。 溫州經濟發展的相對滯后引發了人們對“溫州模式”的又一輪關注,不同的是,這次不是學習溫州經驗,而是提出了“溫州模式”是否過時了的疑問,更有甚者對“溫州模式”給予否定。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2003年4月15日在杭州舉行的“國家信息化專家論壇”上指出,“溫州模式”在推動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方面是有積極意義的,或者說是做出過貢獻的。但是,任何一種模式都有它產生的時代背景和局限性,因此,“溫州模式”不能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而應與時俱進,有所創新,有所突破,才有新的生命力。 民營企業的“天花板”在哪? 專家認為,一些民營企業家“小富即安”的理念(溫州人常說為“天花板到頂”),加之家族企業的管理局限性等原因,阻礙了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 從溫州的外部發展環境來看,溫州人多地少,人均土地只有0.33畝,企業用地緊張,加上溫州人“炒地、炒房、炒車”等因素,將溫州的地價、房價炒得很高,其中地價每畝在25萬元左右,房價每平方米在1〜2萬元之間。這也增加了企業的投資額和生產成本,甚至增加了企業職工的生活成本。 溫州作為浙江省距長三角中心上海最偏遠的城市,溫州在招商引資方面卻遠不如杭州、寧波、紹興、臺州等地區。而且,溫州經濟為典型的“老百姓經濟”,民營企業發展具備很強的自由性,政府的管理調控作用比較弱,民營企業難以成規模、上檔次,不利于企業參與國際化、大規模的經濟競爭。 此外,由于一些溫州民營企業家具有投機、急功近利的心理,造成諸如炒房、炒煤等形式的投資熱席卷全國,使溫州大量的資金外流;另一方面,國外、省外的投資卻明顯減少,從而造成溫州經濟的整體發展速度減慢。 “無為而治”到“有為管理” “溫州模式”的創新,首先從政府職能轉變開始,從過去的相對“無為”變為適度“有為”,進一步發揮政府的服務、規劃、引導、筑巢、搭臺的作用。為此,2005年,溫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推出“四大工程”:一是招商引資“1號工程”,擴大對外開放。二是工業發展“12345工程”。即經過3年奮斗,力爭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0家,高新產業與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0%以上,擁有10億元銷售產值大企業30家以上,擁有中國名牌、馳名商標40個以上,工業總產值5000億元以上。三是“139富民攻堅計劃”。把全市139個欠發達鄉鎮作為今后重點扶持的對象,讓另一部分人也富起來,提升溫州整體競爭力。四是深入實施“百項千億工程”,改善全市的軟硬環境,增強溫州的區位優勢。 另外,為了推進民營企業的發展,溫州市將電力、交通、水利這些壟斷行業讓民營企業參與競爭,同時也為改善溫州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創造條件。 溫州市委書記王建滿表示,溫州要樹立工業立市、品牌立市的觀念,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繼續打造“中國輕工業城”“中國鞋都”,打造出一批有影響的溫州品牌和有高新技術含量的新產品。目前,溫州已有康奈、吉爾達、報喜鳥等40個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還有上百個省級名牌產品,另有一批企業正在向國際化品牌目標努力。另據統計,2005年溫州新增加10〜20億元以上、且含有高新技術的新興項目達30多個,新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400多家。 2006年3月28日,溫州市如愿進入“長三角”主要城市的行列,這表明,溫州經濟正在逐漸突破傳統“溫州模式”對發展的種種束縛,實現“溫州模式”的創新和延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