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域 |
時間 |
主要案例 |
金融 |
2005年6月 |
中瑞財團籌建民營建華銀行的申請報告遞到溫州市銀監局就石沉大海了,還被銀監會點名嚴密監控。據稱規模多達5000億元的溫州民間游資至今仍在各地東奔西突,民間借貸在當地依然風行。 |
2006年2月1日 |
銀監會施行《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與同一時間出臺的《外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相比,對中資的規定多了若干限制條件,更苛刻的是明確規定“發起人股東中應當包括合格的境外戰略投資者”。2003年7月60位專家在北京“三堂會審”民營銀行后,當時提出的五種民營銀行方案模式,至今均未取得批準。 |
石油 |
2005年6月2日 |
商務部發布《成品油批發企業管理技術規范》、《成品油倉儲企業管理技術規范》兩個征求意見稿,要求批發企業要有30個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還要有兩年以上的成品油零售業務。 |
2005年下半年 |
2005年下半年民營煉油企業紛紛降產、停產。年底,財政部又給予中石化100億元“進口原油的價格差”,而民營煉油、批發、零售企業則不得不獨自面臨繼續虧損的困局。此后,兩巨頭不斷抬高國內成品油批發價格,造成全國成品油價格批零倒掛。 |
2006年4月 |
商務部商改司秘密召集11家民營油企代表開會,推出了一份新的征求意見稿,將進入成品油批發環節的最低門檻由擁有30座以上的加油站降到10座以上,但油庫容積和注冊資金由4000立方米和1000萬元分別提高到1萬立方米和3000萬元。大多數民企仍然邁不過去這一門檻。而且重慶、河南、沈陽等地不少民營油站被迫委身國有油企。 |
煤礦 |
2006年初 |
溫州炒煤團哭撤山西,在地方政府啟動煤礦產權制度改革中入晉的民資一敗涂地。其他各地的炒煤團亦告失敗。 |
鋼鐵 |
2005年底 |
發改委出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及鋼鐵、水泥、汽車、鋁業等產業政策。民營鋼鐵企業被認為是“在盛世中被清場”。 |
航空 |
2005年底 |
2005年被認為是民營航空元年,14家民營航空公司應運而生。但在目前的政策環境下,要實現低成本運營,在機場、油料、空管方面還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政策束縛、融資不易、成本高昂、人才短缺等難題,令大多數民營航空公司沒能擺脫虧損的窘境。 |
鐵路建設 |
2006年3月 |
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表示,在鐵路建設領域,客運允許非公資本進入但不可獨資,且國資要絕對控股。 |
2006年4月 |
鐵道部稱,總造價將超過1300億元的京滬高速鐵路建設將吸納民間資本、法人資本及國外投資。但民企對此反應平淡。因為鐵路系統仍處于嚴重的政企不分狀態,在鐵路運輸企業既非法人實體亦非市場主體的狀況下進入,意味著民資、外資喪失了對自己財產行使的完整法人權利。而且每個鐵路局的真實所得并非其收入,民資無法忍受這種清算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