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2005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2)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8日 16:42 新華網

  四、國土資源調查

  國土資源調查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基礎地質調查取得重要進展,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和深化。青藏高原空白區1:25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全面完成,1999-2005年間,完成空白區1:25萬區域地質調查共110個標準圖幅,面積152萬平方千米,實現了我國陸域中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全覆蓋,取得了青藏高原巖石、構造、地層、古生物等方面許多珍貴的新資料,獲得了
一批科學前沿問題的新認識,同時新發現10余條具有相當規模的鐵、銅、硼等重要成礦帶。2005年完成1:25萬區域地質調查11.0萬平方千米,修測面積41.9萬平方千米;完成1:100萬區域重力調查27.8萬平方千米,完成1:20萬區域重力調查3.4萬平方千米;完成1:20萬區域化探調查1.1萬平方千米;完成1:5萬航空遙感調查2.62萬平方千米;完成海洋地質調查多道地震測量3776千米,重力測量2076千米,多波束測量5528千米。開展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對推動農業結構調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重要作用。第一個農業地質調查項目——浙江省農業地質調查工作全面完成,共完成調查面積4.36萬平方公里,覆蓋全省86.5%的耕地面積,采集樣品6.6萬件,獲得原始數據126萬個,基本摸清浙江省農業用地的質量家底。全國省級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全部完成,覆蓋全國陸域面積的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全面完成,取得覆蓋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旅游資源、森林資源、地質災害、地質構造與區域穩定性、生態環境等方面的豐碩成果,建立了省級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成果管理、服務系統,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規劃、國土資源管理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翔實的基礎數據。

  海洋地質調查取得新的進展。我國海域

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取得新的進展,擴大了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遠景資源區,圈定了南海北部陸坡區天然氣水合物遠景最有利的重點目標區,提出了首批天然氣水合物鉆探井位。

  固體礦產資源勘查取得了重要成果。云南香格里拉縣斑巖銅礦富集區目前已發現35個礦床(點),區域遠景資源量有望超過500萬噸,普朗銅礦及外圍銅礦床(點)的勘查與開發,將大大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僅普朗銅礦就引入15億元的勘查開發資金;西藏墨竹工卡縣驅龍銅礦實現了礦床勘查的重大進展,已控制銅資源量百萬噸以上,外圍有較大找礦潛力;西藏多不雜銅礦估算銅資源量200萬噸,具有特大型礦床遠景規模,外圍塞角、鐵格隆等礦區具有斑巖銅礦找礦前景。湖南錫田地區已發現錫礦脈30多條,預測礦田遠景資源量錫50萬噸、鎢30萬噸以上;鄂西地區層控型鉛鋅礦目前發現鉛鋅礦點130余處,預測鉛鋅資源量超過500萬噸;新疆白干湖鎢錫礦目前已圈定3個鎢錫礦段,工程控制礦脈29條,估算鎢資源量30萬噸以上。

  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成效明顯。西部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取得顯著效益,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現已在全盆地內勘查圈定143處可供集中供水的遠景水源地,為鄂爾多斯

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水資源保障;四川紅層找水示范取得明顯社會效益,在35個縣(市)建成“小口徑”供水井33.5萬余眼,讓紅層貧水區117萬農民喝上了潔凈的自來水。解決了近半個世紀的人畜飲用水難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了貢獻。

  地質調查資料的公益性服務邁出重要步伐。我國首次公布1:20萬化探數據資料,2005年5月,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第一批成果地質資料服務信息,其中包括2.5萬種公開性成果地質資料、8種數據庫類成果地質資料,6萬種非公開性成果地質資料;2005年11月,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第二批成果地質資料服務信息,其中多年來不能共享的1:20萬化探數據資料公開提供社會使用,為礦業投資者選擇找礦靶區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受到普遍好評。

  城市地價和土地市場動態監測取得新成果。根據全國51個重點城市定期定點監測:第一、二、三、四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總體水平每平方米分別為1212元、1225元、1233元、1251元,增長率分別為1.21%、0.92%、0.67%、1.42%。與上年同期相比,城市綜合地價增長4.44%,商業地價增長3.70%,住宅地價增長5.67%;工業地價增長2.37%。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范圍進一步擴大,已達到1000多個縣(市、區)。信息公開工作穩步推進。土地供應計劃、土地出讓公告和供地結果公告共21066條,土地交易等信息40999條。

  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水平進一步提高。完成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十五”評估,編制“十一五”規劃。配合執法檢查,開展8個城市的土地利用變化監測。采用同期對比方法,完成北京、杭州兩市十個區新增建設用地遙感監測。完成50萬人口以上城市監測任務,共監測55個市的285個區(縣),監測面積10.62萬平方千米。建立“全國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快速查詢瀏覽系統”。創建“50萬人口以上城市遙感影像控制點庫”。編輯出版《全國50萬人口以上城市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圖集》。

  五、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防治

  國務院頒布實施《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制定《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快速處置程序》。

  全國已建立4萬多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點,開發全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發布系統。全國首次地質應急遠程會商成功試運行。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成效明顯,成功避讓地質災害500起,安全轉移11376人,避免財產損失3.41億元。

  全國共發生造成人員傷亡或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的地質災害854起,造成人員傷亡1021人,其中死亡578人,失蹤104人,受傷339人。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6.5億元,安徽、廣東、云南、四川、福建、遼寧、湖北7個省的損失占全國總數的91.7%。

  三峽庫區二期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通過國家級竣工最終驗收。完成崩塌滑坡治理工程163處、塌岸防護工程71段、高切坡整治147處、深基礎處理項目803處,完成部分搬遷避讓項目。三期地質災害應急治理項目已完成論證,治理工作全面啟動。

  長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監測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召開長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監測工作聯席會議暨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座談會。發布了《長江三角洲地面沉降及地下水環境狀況通報》。監測結果表明,長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總體表現為趨緩的趨勢。華北平原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繼續開展主要城市和平原區地下水監測,重點推進北京、濟南、烏魯木齊三個國家級地下水監測示范區建設,監測網點質量和自動化監測水平明顯提高。中國地下水信息網開始試運行。

  全國160個城市的地下水水位監測資料顯示,與上年相比,水位總體呈上升趨勢的城市有38個;水位保持基本穩定的城市有96個;水位總體呈下降趨勢的城市有26個。全國158個城市的地下水水質監測資料顯示,與上年相比,污染趨勢加重的城市有21個;水質或污染程度基本穩定的城市有123個;污染趨勢減輕的城市有14個。

  基本完成各省(區、市)礦山地質環境調查,開展省級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編制工作。中央財政安排礦山環境治理項目資金75331萬元。28個申報國家礦山公園的單位被批準具備國家礦山公園資格。

  地質遺跡保護工作得到加強,中央財政安排地質遺跡保護項目資金9600萬元。地質公園建設繼續穩步前進。浙江雁蕩山、福建泰寧、內蒙古克什克騰和四川興文4個國家地質公園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批準為世界地質公園。新批準53個國家地質公園,目前全國共有國家地質公園138個。

  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召開全國古生物化石保護管理工作研討會暨古生物化石類國家地質公園建設管理座談會。進一步完善了古生物化石的出入境許可制度,規范了出入境審批程序,全年共審批古生物化石出境展出6批次。與澳大利亞政府合作,共同打擊古生物化石的跨國走私和非法交易活動。澳大利亞政府首次向我國移交一批珍貴的古生物化石。

  地熱、礦泉水資源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開展“中國地熱城”和“中國溫泉之鄉”命名活動。審查批準命名海南瓊海、北京小湯山、湖南郴州為“中國溫泉之鄉”。

  六、國土資源科技與信息化

  不斷推進國土資源科技創新。中國大陸科學鉆探工程圓滿完成,獲得了創新性成果和重大科學發現。一批國家“十五”計劃科技項目取得重大科技突破。973計劃項目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驗收和中期評估,863計劃海洋資源開發取得突破進展,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進展順利。國土資源部“十五”科技發展計劃確定的九大專項項目、四十余項重點項目科研任務基本完成,成果豐碩。在土地資源調查、地質災害監測、地質礦產調查評價領域推廣一批優秀科技成果。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一等獎成果10項,二等獎成果61項。加大對成果的集成與整合,《西南“三江”銅、金、多金屬成礦系統與勘查評價》和《中國西南高邊坡穩定性評價及災害防治》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積極參與國家“十一五”科技規劃方案編制,組織編制完成了《2006年大調查科研項目立項指南》和數字國土工程立項指南。開展了第二批17個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的專家評審和現場評估工作。制定了全國土地分類國家標準、一批地質調查、地質環境管理、礦業權檔案技術標準等規程規范。

  全面推進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金土工程一期建設正式啟動。深入貫徹部《十項措施》、《五項禁令》,政務信息網上公開取得新進展。完成國土資源部電子政務基礎平臺開發,國土資源管理的主要業務初步實現網上運行,部分業務實現全流程無紙化辦公。全面推進國家級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建設,一批基礎數據庫建成并投入應用。初步建成國土資源主干網,開通運行視頻會議系統。進一步完善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性能,信息服務內容日趨豐富,對外網站已經成為國土資源政務公開的主渠道之一。科技成果網及時公告國土資源科技成果,通報科技工作動向和進展。國土資源網試運行,網站服務特點日益突出。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成功召開了2005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推進雙邊和多邊領域合作取得突破,境外地質調查和礦業開發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出國培訓和引智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七、國土資源管理

  國土資源規劃工作全面推進。完成國土資源“十一五”規劃重大戰略研究,編制《國土資源“十一五”規劃綱要》。扎實推進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修編前期工作,全面部署省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繼續推進各級規劃修編試點工作。開展礦產資源規劃和國土資源大調查“十五”規劃實施評估,編制《國土資源大調查“十一五”規劃》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礦產資源勘查規劃綱要(草案)》,組織實施《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規劃綱要》。天津、深圳國土規劃試點工作基本完成,遼寧、新疆國土規劃有序推進,廣東國土規劃正式啟動,全國國土規劃前期研究不斷深入,第三期國土規劃國際培訓班成功舉辦。

  積極改善和參與宏觀調控工作。貫徹“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土地供應原則,嚴格新增建設用地的審查報批,保障國家重點工程必需用地。國務院批準建設用地項目851件,其中重點急需建設項目用地460件。共批準建設用地14.93萬公頃,其中重點急需建設項目用地7.44萬公頃。會同建設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銀監會等六部門制訂《關于做好穩定住房價格工作的意見》。全年土地供應中,存量用地比例達56%,新增用地44%。各行業的配置相對均衡、房地產開發土地供應結構進一步優化,工礦倉儲用地43.3%,房地產開發用地30.6%,其他用地26.1%。

  土地市場治理整頓成果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關于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進一步提高發展水平若干意見的通知》,進一步加強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用地管理。下發《關于堅決制止“以租代征”違法違規用地行為的緊急通知》。認真落實開發區四至范圍,完成開發區規劃審核,在2004年清理整頓成果的基礎上,核減開發區10個,壓縮面積520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國家級開發區預警預測系統,完成全國160個國家級開發區監測分析。2005年全國土地違法案件查處中立案80427件,結案79763件,收回土地6992.87公頃,罰沒款21.76億元。

  積極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下發《關于開展制訂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工作的通知》,完善征地補償標準。在審查報國務院批準建設用地過程中嚴格把關,增加給農民的征地補償費2.3億元。會同監察部、農業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審計署等部門聯合開展糾正征收征用土地中損害農民利益問題。加強以層級監督和行政救濟為重點的國土資源行政復議工作。實行信訪一票否決,10%的建設用地申請未通過審查;全年調處土地權屬爭議案件2.47萬件,處理率達88.21%;國有土地權屬爭議引發上訪案件較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

  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國土資源部、發展改革委會同公安部、監察部、財政部、商務部、工商總局、環保總局、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建立組成部際聯席會議,指導全國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治理整頓工作,加強聯合執法。會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全面啟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通知》,認真開展“三查”工作。依法規范地質勘查行業標準,全面推進全國地質勘查資質注冊登記工作。出臺《關于規范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權限有關問題的通知》。會同發展改革委下發《關于開展全國煤炭資源回采率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對全國27個產煤省(區、市)開展專項檢查。治理整頓石油勘查開采秩序,參加全國油區治安秩序清理整頓。2005年全國礦產違法案件查處中立案17767件,結案17121件,吊銷勘查許可證8個,吊銷采礦許可證249個,罰沒款2.13億元。

  國土資源管理依法行政體系正在形成。以制約權力為核心的現代行政程序不斷完善,以高效便民為根本的新型辦事制度全面建立,以公眾參與為保證的依法決策機制更加健全,以公平、公正為原則的資源市場配置方式全面推行,以管理創新為目標的職能轉變取得突破,以維護權益為宗旨的行政救濟機制正在形成,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的依法行政基礎工作得到加強,以協作配合為特點的依法行政工作機制基本成熟。

  八、測繪管理與保障服務

  測繪保障服務取得新成效。測繪系統完成測繪服務總值23.8億元,向社會提供各類地形圖約61.9萬張、數字地圖約12.6萬幅,大地成果8.6萬點、航攝成果約57.4萬片。編制出版行政區劃、教學、旅游等地圖、圖書2164種,總印數l.7億冊(幅)。組織開發了一批供政府和有關部門科學決策所急需的地圖和基于地理信息的管理系統,為國家和地方重大工程建設提供了測繪保障。

  測繪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河北、吉林、江蘇、浙江、江西、山東、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青海等省(區、市)修訂出臺了測繪管理條例(辦法)。在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后,完成地方測繪管理條例(辦法)修訂的省(區、市)達到23個。

  基礎測繪工作不斷加強。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取得新進展,1:5萬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基本建成,建成和更新了一批省級l:l萬和市縣級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測制了大量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基于網絡的地理信息分發服務系統投入試運行。“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經國務院同意已正式立項。對珠穆朗瑪峰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大地測量和珠峰高程測量工作,經國務院批準并授權,向國內外公布珠穆朗瑪峰高程新數據8844.43米。國家測繪局與民政部共同編制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集》。一大批“十五”測繪科研項目通過鑒定驗收,《空間信息網絡服務技術及產業化》、《空間數據自動綜合技術及應用工程》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測繪市場進一步規范。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和地圖市場監管意見的通知》,國家測繪局會同中宣部、外交部等部門聯合開展了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活動,公民國家版圖意識進一步增強。國家測繪局聯合新聞出版總署、信息產業部出臺了《關于加強網上地圖管理的通知》,進一步加強網上地圖管理。繼續加強地圖市場監管工作,各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共查處地圖類違法案件440多件,查封、收繳違法地圖產品25.7萬件。全國測繪資質復審換證工作基本完成,2005年底測繪資質單位達到9100多家。

  測繪戰略研究與規劃工作穩步開展。繼續開展測繪發展戰略研究,進一步修改完善了《測繪事業發展戰略綱要》。開展了《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和《測繪事業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全國絕大部分省(區、市)編制了基礎測繪規劃和測繪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注: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涉及的全國性統計數據,除國土面積外,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完)

[上一頁] [1] [2]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