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支柱企業投資外移 本地產出首次出現負增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8日 01:49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李攻 發自濟南 一直十分注重培育大企業集團的青島市正在面臨這樣一種窘境:作為支柱的十大工業企業集團今年一季度在青島本地的產出首次出現了負增長。 昨日,青島市統計局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由于受市場、出口、原材料
上述人士說,這些企業集團在本地產出出現負增長,并不是說這些企業的實力有所下降。之所以出現負增長是因為受季節因素的影響。并且一季度的統計只是一個較短時間段的統計,還不能說明整體情況。 將出現這種負增長的原因僅僅歸結到季節因素顯然并不全面。事實上,從2000年開始,青島市精心培育的十大企業集團在本市產值中所占比重以及對全市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正逐年下降。 青島市統計局資料顯示,2003年,十大企業集團在青島工業總產值中占35.7%,而到去年,這一比重下降到了25.9%。 青島企業集團在本地產出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其在外地加大投資而相對減少了在青島本地的投資。青島市委黨校程國有教授告訴本報記者,這與青島當地土地供應、人力成本等因素有關系。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閔正良認為這種現象很正常。他說:“拿海爾來說,如果它需要利用另外一些地方優勢,例如人才、成本等,它就可以在上海設立研究所,在美國設立工廠,這就是企業的發展規律,如果非要它全部放在同一個地方,反倒會限制它發展。” 青島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隋映輝研究員則認為,青島市產業聚集度、產品配套率明顯偏低造成青島企業集團在當地難以降低生產成本,影響到產品競爭力。 隋映輝說:“產業集群和零部件產業發展滯后,使園區缺乏產業配套和產業鏈條的銜接,造成工業用地產出率偏低。青島平均每平方公里產出為5.14億元,而上海為29.3億元,世界發達國家為40億~50億元。另外,也導致了青島市的企業生產成本較高,競爭力下降,產品附加值攤薄,如電子電器產品的附加值一般在5%左右,低于全國近3個百分點。” 雖然青島的企業外移是企業逐利的自然選擇,但這一現象對一貫重視培育大企業集團的青島來說,多少有點尷尬。企業的外移意味著它們對本地工業生產拉動作用的減弱。 對此,青島市經濟專家表示:“今后一段時間里,要采取辦法繼續保持和加快青島市‘十大’工業集團生產的增長速度,尤其是加大集團在本地的生產規模,使其繼續保持和提高對青島市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 面對企業集團外移的“不利局面”,青島市決定著力培育六大“產業集群”。也就是,以大煉油、LG精油化工、高合化纖、SK化工為核心的石化產業集群,以一汽集團、上汽集團等為核心的汽車產業集群,以北船重工等企業為核心的造船產業集群,以海爾、海信、朗訊、LG等企業為核心的電子產業集群,以海爾、海信、澳柯瑪等企業為核心的家電產業集群。青島市的規劃是到2010年,這六大產業集群形成6600億元的產值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