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 廣匯先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7日 17:59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 |||||||||
廣匯孤注一擲液化天然氣(LNG)行業,勇氣可嘉。然而,歷史經驗表明,民企破冰壟斷行業多具悲壯色彩:在資源、資金、技術等幾方面“多攥空拳”的現實,決定了眾多民企“先驅變先烈”的宿命。廣匯會是個例外嗎? 本刊記者 栗新宏/文
3月的吐魯番已是春風習習。新疆廣匯液化天然氣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坐落在美麗的鄯善鎮。近一段時間內,公司熱鬧非凡,幾乎每天都要接待一批券商研究員、基金經理及投資機構人員等。 22日,多名造訪者與本刊記者在廣匯不期而遇。大批投資者蜂擁而至源自一則消息:美國新橋投資集團有對廣匯液化天然氣公司注資意向。3月3日,雙方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新橋投資擬對廣匯液化天然氣公司投資1.5億到2億美元。 液化天然氣簡稱“LNG”,其最大特點是便于運輸。廣匯液化天然氣公司是廣匯股份(600256)控股84.375%的子公司。公司主要業務是:將從中石油下屬相關油田購買而來的天然氣經過液化處理變成液體,再通過汽車運往全國各地進行銷售。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民營天然氣供應商。 廣匯手中不掌握天然氣氣源,而目前國內氣源由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三巨頭壟斷,市場方面,目前國內的天然氣供應商同樣是上述三巨頭,即廣匯在上游氣源被控制的前提下與之競爭市場。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此前參與石油開采和加油站經營的民營企業,油價大漲,本該賺得盆滿缽滿,結果卻是或被強制收編或因得不到油源而最終關閉。廣匯LNG的命運將會怎樣呢? 孤注一擲 廣匯LNG項目始建于2002年6月13日。2004年9月3日,一期日處理150萬方設計能力項目開始投入試運營,投資額約為15.7億元人民幣,年產LNG5億方。 按工程整體規劃,整個工程將分4期完成,預計項目全部完工后可達到日處理1200萬方天然氣,年產40億方,項目總投資約90億元人民幣。 “LNG將是廣匯股份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為了這個項目,我們傾注了幾乎所有精力。三年后,LNG將取代房地產和石材,成為廣匯的核心競爭力。”在前往吐魯番鄯善鎮的車上,廣匯股份董事長孫風園告訴《證券市場周刊》,“為了緩解資金壓力,2003年2月,廣匯股份轉讓了與天然氣無關的園林、建筑安裝公司。另外,因沒有足夠資金投入,石材業錯失整合時機,目前面臨許多民營小型企業的競爭,重金打造的廣匯物流園也因此失去很多發展機會。” 財務報表顯示,2003-2004年,廣匯股份相繼從銀行借款27億元。2005年,又貸入15億元,轉讓負債公司廣廈公司50%股權抽回2.35億元資金。目前正計劃從石材加工環節逐步退出,又抽回1-2億元資金。 談及LNG項目對廣匯的影響,一位廣匯員工告訴《證券市場周刊》:“三年前,在沒投入LNG項目前,公司曾每年包機組織“骨干”員工到新、馬、泰旅游,如今不僅再也沒有這種待遇,而且工資也沒長過。” 截至2005年9月30日,公司預收賬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分別高達7.5億元、3.6億元、2.3億元。 之所以孤注一擲,孫風園說,廣匯股份看準的是未來天然氣市場巨大的增長空間。 1600億方大“蛋糕” 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的代表,逐漸被全世界所認可,是目前需求增長最快的能源。據英國石油(BP)最新預測,在全球一次能源中,天然氣所占比例為24%,2020年將達到35%,2040年將達到51%。 早在兩年前,世界范圍內就出現了LNG搶購風潮。 2004年初,韓國天然氣公社向國際各大LNG供應商發標,將每年采購LNG550萬噸,最后的結果是,出現了史無前例的俄羅斯、馬來西亞、也門三國的三家公司同時中標的情況。對此,分析人士認為,韓國之所以要選三家,是因為沒有一家有充足的剩余產能完全滿足韓國的需求。 隨后,2004年6月,東京天然氣公司等幾家日本公司分別與俄羅斯薩哈林能源簽訂了總量達330萬噸/年的LNG。2005年10月至11月,東京天然氣公司等幾家日本公司又與其他供應商簽訂了270萬噸/年的LNG。不但日本公司,印度甚至美國公司也開始了搶購行動。與此同時,美國政府的研究機構在2005年6月宣稱美國需要新建22座LNG接收站以滿足國內需求。 在韓國天然氣公社發標的同時,2004年,國家發改委公布《2020年中國天然氣發展規劃》。《規劃》指出,“2004年全國總計生產天然氣407.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9.5%。其中,中石油占中國天然氣生產總量的58.4%;中石化占14.4%;中海油占10%。今后15-20年內國內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比例將從目前的2.1%上升到5.6%(遠低于亞洲8.8%的平均水平),伴隨天然氣工業高速發展,需求將逐步加大,使用量從每年不足400億立方米增加到每年1600億立方米以上。” 2005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工業和城市燃氣用天然氣出廠價格每千立方米提高50元至150元,化肥生產用天然氣提高50元至100元。這是自1997年以來天然氣價格的首次變動。 而本次政策出臺的背景是,此前自2005年9月,海南、西安、廣東、福建、上海、江蘇、河南、重慶和西藏等地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氣荒”。在上述地區,由于經常沒氣可買,居民排隊搶購現象時有發生;新投產的燃氣電廠因燃氣供應不足而無法投入生產,總量達到400萬千瓦;燃氣公司由于無法按合同供氣,被用氣企業告上法庭。 對此,中國石油規劃總院專家劉賀群認為,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天然氣供應存在很大“缺口”:預計“十一五”期間,國內天然氣需求將年均增長25%以上,供需缺口由2006年的90億方左右擴大到2010年600億方左右。 根據中海油公司預測,到2020年,中國天然氣的51%來自本國氣田,39%來自進口LNG。 而看好LNG市場的并非廣匯股份一家企業。在廣匯股份投建LNG項目之時,中海油、中石油及中石化三大石油巨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目前,在此領域,廣匯是三大巨頭的唯一挑戰者,且是民營企業。 相較石油三巨頭,深圳燃氣公司前董事長、中國LNG首創者之一賴元楷認為,廣匯股份從事LNG,存在如下兩點不足:一是LNG項目上下游鏈條長,投資巨大,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嚴格抓好每個環節,同步建設,才能確保整個項目的經濟性。而廣匯股份作為該行業的新進入者,資金、經驗和技術能力都明顯不足;二是LNG項目開發,起步要求以用氣量大,漸增期短的用戶(例如發電廠)作為基本用戶,同時發展其他漸增期較長的城市民用、商業和工業用戶。因此,要求氣源可靠,用戶落實,而廣匯股份LNG項目是整個LNG系統的中間環節,氣源和用戶都沒有掌握。 夾縫生存 身處石油三巨頭的夾擊之下,如何生存?是廣匯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孫風園表示,廣匯股份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巨頭之間根本不存在競爭。廣匯四期達產后理論市場占有率是4.4%,相對于1600億立方米的需求,仍是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巨大的市場增量使競爭未必有想象的那么嚴酷,仍為采用錯位競爭的廣匯股份留下極大的長期發展空間。 但理論的市場空間,變為現實的市場份額并不容易。目前,廣匯所開拓的市場將不可避免地與三大石油巨頭正面交鋒。 深圳燃氣集團是廣匯股份的第一個用戶。2005年4月15日,深圳燃氣集團建設的松崗LNG氣站在寶安區正式供氣。而據賴元楷告訴《證券市場周刊》,等到2006年6月,中海油廣東LNG項目正式投產時,深圳將極有可能不再購買廣匯的LNG,而換用更廉價的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賴元楷說:“目前廣匯股份將新疆吐哈油田的天然氣通過公路運往深圳,4000多公里路途遙遠,運費昂貴,廣匯的液化天然氣幾乎沒有優勢可言;另外,由于技術能力不成熟,氣源供氣量很難保證,加之用汽車運輸,這樣用戶的用氣量很難保證。” 據本刊了解,廣匯股份目前對深圳地區的批發進城價格是2.5-2.7元/立方米。而廣東燃氣集團在三年前就與澳大利亞簽訂了合同,船到口岸價格是1.08元/立方米,中海油的深圳天然氣門站(出廠)價格在1.6-1.7元/立方米。 根據2004年9月廣匯LNG項目投產時,廣匯股份的公告所稱,在3個月試生產期內,公司日處理液化天然氣能力將逐步達到項目設計能力的30%—70%,預計在第4個月達到日處理150萬立方米的設計能力,實現年收入57,723萬元。但至2005年9月30日,天然氣實際銷售只有28,684萬元。 而曾被廣匯股份視作另一重要市場的長江三角洲,同樣面臨考驗。2004年年底,當廣匯的液化設備還在新疆基地安裝調試時,西氣東輸工程中來自陜西靖邊的天然氣已經率先進入上海浦西。而作為西氣東輸工程主氣源的新疆塔里木油田的天然氣,2005年也正式開始向上海供氣。此外,中石化、中海油聯手的東海油氣田項目于2005年6月份投產,投產兩年后將年產氣24.96億立方米,部分天然氣將作為上海的備用氣源。 對西氣東輸的管道天然氣價格,國家計委制定了政府指導價,全線平均1.29元。據廣匯股份資料,截至2005年第一季度,與廣匯股份簽訂用氣用戶有75家,運距基本都在3000公里以上,而且大多以沿海地區為主,而這些地區,中海油、中石油及中石化的LNG項目已在規劃建設之中。 賴元楷認為,雖說天然氣市場空間巨大,但市場培育是一個漸近的過程,目前相對成熟的天然氣市場主要集中在東南部沿海城市,容量相對有限。事實上,廣匯股份目前開拓的市場,只是在“西氣東輸”工程和三大石油巨頭LNG項目未建成之前才有存在的可能,上述工程的設計能力已基本可以滿足需求量,一旦上述工程建成,以廣匯股份的供氣能力和成本劣勢,市場很難得到保證。 對于規劃中的二期、三期項目,孫風園表示,主要面對河西走廊、中部地區的中小城市,其中市場分布主要集中在出租車、公交車;另外,管網線不到的中小城市,比如西氣東輸在鄭州以西都不開口供氣,以及大城市的用氣調峰;還有一些偏離主干線,獨立的工業項目,比如甘肅酒泉。 而在出租車、公交車方面,新疆的另一家民營企業——新捷燃氣公司已經捷足先登。新捷燃氣公司是新疆唯一一家專業壓縮天然氣(CNG)的生產和銷售企業。目前,日處理和銷售天然氣50萬立方米。 新捷燃氣辦公室主任馬曉東告訴《證券市場周刊》,在烏魯木齊,汽車所用燃氣,接近80%由新捷燃氣提供。另外,還幾乎完全占據新疆境內的昌吉、石河子、克拉瑪依、瑪納斯和沙灣等地區的燃氣市場。而且公司正計劃發展LNG項目,向疆外拓展市場。 開拓中部中小城市,無論是新捷燃氣還是廣匯股份其實都面臨兩個相同的問題:一是在三大巨頭沒進入之前,如何盡快形成規模?二是成本要小于目前中部小城市所用的能源,這樣才有替代性。 氣源瓶頸 要形成規模,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氣源的落實。 廣匯股份已建成的LNG一期氣源來自于2004年公司與中石油的吐哈氣田簽訂的15年供氣合同。 新疆范圍內,準噶爾、塔里木、吐哈三大盆地天然氣儲量達10.3萬億立方米,占全國陸上天然氣資源總量的34%。已累計探明的儲量達8807億立方米。其中吐哈油田868億立方米,準噶爾油田1770億立方米。因“西氣東輸”把塔里木盆地天然氣作為氣源,因此只有吐哈、準噶爾兩盆地的天然氣可供給廣匯股份。 對于未來二期項目,孫風園表示,正與中石油方面談判,計劃引進準噶爾油田的氣源。 但當廣匯LNG項目與中石油形成競爭時,雙方長期形成的良好關系是否能持續呢? 3月24日,本刊記者致電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被辦公室工作人員告知,“中石油方面也正在制定發展LNG項目規劃,未來是否繼續向其他企業提供天然氣,目前不便說明。” 中石油和中石化之前之所以沒有大力發展LNG項目,在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開發事業部副主任石興春看來,主要原因是,“雖然天然氣價格過低,形成了巨大市場需求,但因為低價格,無法調動企業的開采積極性。目前天然氣價格呼聲日漸高漲,隨著天然氣價格的不斷上升,自然會調動三大石油巨頭自行參與的熱情。” 據石興春介紹,以鄂爾多斯大牛地氣田的開發為例,氣價每立方米0.8元的話開發就會處于虧損,目前的氣價是0.83元售價,只動用了1/4的儲量即1千億立方米;如果漲到0.9元,可以再動用儲量;如果漲到一元錢,可以建成80億-100億立方米的生產能力。 據發改委監測數據,2003年國際市場原油、天然氣、發電用煤三者之間的比價關系是1∶1.04∶0.25,而國內目前三者的比價關系是1∶0.41∶0.41。 據孫風園介紹,吐哈油田目前所產的天然氣約40%供給廣匯股份,僅僅只達到日產150萬立方米的能力。而準噶爾盆地的氣田同樣被新捷燃氣捷足先登,新捷燃氣是新疆油田管理公司天然氣的終端獨家代理商,而后者主要負責準噶爾油田的勘探和開發。 這樣,即使廣匯如愿得到準東油田的氣源,但因有新捷燃氣公司的競爭,很難滿足其未來需求量。截至目前,廣匯股份與中石油方面仍沒有簽訂二期供氣合同。 而煩惱不止來自氣源。 運輸之痛 即使氣源得到保證,對于廣匯股份,要想順利占領市場,處在強大的天然氣供應商中石油、中海油的夾擊下,必須有價格優勢,而這方面最大的挑戰是來自于自身的運輸成本壓力。 目前廣匯LNG運輸主要以汽車運輸為主,從新疆鄯善的吐哈油田將LNG運至目前廣匯的用戶所在地——廣東深圳、潮州、福建及江浙一帶,單程最長路線距離為4500公里。 在目前世界范圍內,LNG運輸以輪船為主,鐵路次之,而世界LNG鐵路運輸最長的日本僅達400多公里。除去安全和供應量保證因素,業界的一個共識是,“LNG運輸距離在1000公里以內,用汽車運比較經濟;超出1000公里,用火車運比較劃算。” 資料顯示,廣匯一期項目投入19.57億元,其中液化氣處理廠投資6.9億元,另外有超過10億元資金是在公路上消耗的。在車輛投入方面,公司共有500輛LNG運輸車,其中原裝德國奔馳牽引車300輛,造價約57萬元/輛,北方奔馳牽引車100輛,造價約30萬元/輛,從深圳天民接管東風霸龍100輛(略低于北方奔馳),掛車共500節,9-12萬元/節,罐箱共550個,55-65萬元/個;鐵路專用線建設投資約1億元;下游市場開發和引導費用約1億元。 但巨大的投資仍沒有得到預期的回報。以目前的實際經營來看,運輸上面巨大投放并沒換來預期效益。自投產以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截至2005年9月30日,天然氣業務的毛利僅為5.22%,其中天然氣運輸毛利為-0.87%。 而通過更穩定廉價的鐵路運輸來降低LNG運費成本一直是廣匯急需解決的問題。據孫風園介紹,廣匯早在2002年就和北方交通大學進行一項“LNG罐裝車廂碰撞”實驗,并向新疆自治區政府和鐵道部等部門遞交有關報告,希望能夠說服鐵道部拿出一部分運力來幫助廣匯實現鐵路運輸LNG,但相關批文至今仍然不見蹤影。 河南濮陽的河南中原綠能高科有限責任公司是被中石化(600028)要約收購的中原油氣控股子公司,投建于2001年,是全國第一家LNG生產企業,目前日產15萬立方米。 技術部負責郭先生告訴《證券市場周刊》,截至目前,公司在內地的用戶主要分布在公司所在地周邊距離在100公里以內區域。中部中小城市,天然氣還沒有普及,不像東部沿海和北京地區使用天然氣有政府補貼。LNG價格成本高于目前所用能源,不具替代性。 據《廣匯LNG可行項目報告》,目前,生產成本約為0.85元/立方米,每百公里的成本為0.0314元/立方米。以運至陜西或河南為例,運至目的地按2000公里計算,僅基本費用已達到1.6元。而一般內地城市,煤氣的價格為0.5元/立方米,煤的價格為350元/噸,即使按成本銷售,同等熱值時,煤氣和煤的成本分別約為LNG的88%和37%。 孫風園表示,為了降低運輸成本,公司未來準備讓客戶自行運輸或尋找第三方物流。 新橋圖謀 廣匯LNG項目早在2004年9月投產,但效益始終不好。2004年末,液化天然氣業務的毛利率為-36.20%,2005年初期為-0.44%。到2005年第三季度為5.66%,占主營收入的21.89%。 對此,孫鳳園表示,其原因是,公司的產能和運力沒有達到。而之所以這樣是資金投入不夠。隨著合作者新橋投資注入資金,上述問題可望得到解決。 據廣匯股份的實際控股股東廣匯集團與美國新橋投資集團簽署的《合作框架協議》,新橋投資擬對廣匯股份所屬液化天然氣產業投資1.5億到2億美元。5000萬美元用于補足一期工程資金缺口;1億美元用于二期或三期工程建設;剩余5000萬美元為二期或三期工程建設所需資金,通過銀行貸款或在銀行貸款不足時由新橋投資增加投資解決。 但接近廣匯的業界人士認為,雖然毛利率指標不斷上升,但這是在不斷接近計劃產能的情況下提升的。截至2005年9月30日,已基本達到設計產能,在此方面已經很難再有潛力可挖,而運輸成本始終居高不下。另外,又由于氣源量、價的不確定性,因此,廣匯股份的LNG業務業績不很樂觀。 目前,廣匯股份與吐哈油田簽訂的合同只約定用量,合同約定價格會隨著市場未來變化相應調整。2004年為0.51元/立方米,2005年為0.56元/立方米,僅相當于美國天然氣井口價格的35.4%。 那么以廣匯股份LNG業務的業績狀況,新橋投資會做“活雷鋒”嗎? 本刊記者在新疆采訪期間,新橋方面一行30多人已在新疆,其中包括新橋方面聘請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由他們對廣匯集團的資產進行全面審計。行事低調,只按所列的8人名單會見廣匯方面的人士,廣匯股份只有董事長孫風園位列其中。 孫風園表示,在新橋與廣匯集團的合作計劃中,LNG項目只是合作的一個方面。具體到LNG項目的注資,并不一定是以股權的形式,還可能是債權的形式,或者二者相結合,目前還沒有談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