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水廠私人“操盤”令人堪憂(06-4-26)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6日 16:53 審計署網站 | |||||||||
審計發現,近幾年來,某地通過財政補助、集體投入和群眾自籌,投入1.2億資金,新建農村水廠67座,新增受益人口120萬人,至少讓75%的農民告別了“喝水難”,用上了自來水。但由于農村水廠建設小而散,“一村建一廠,一廠供一村”相當普遍。不少地方,為轉移財政及集體經濟負擔,紛紛以承包、租賃等方式,將水廠經營權、產權推向市場,某地水廠被個人買斷產權的就有47座。
農村水廠接受私人的操盤后,因受利益驅動,私營業主處心積慮降低水質安全成本。有的只是打井時做過水質化驗;有的像炒菜撒味精一樣,撒些漂白粉精片,算是消毒;有的宣稱水井深及地下一兩百米,用不著消毒,直接把井水當自來小供應;有的供水時間“短斤少兩”,影響村民生產生活。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象城市供水一樣建立嚴密的監管體系,抑制私營業主的牟利沖動,那么,確保水質安全、供應充足所需的設備投入、消毒送檢、管理責任,就會落空。最終,農民雖喝上了自來水,但喝不到放心水。某地一半水廠被檢出氟含量超標后,當地有關部門感到很為難:叫水廠采取降氟措施,他們喊花不起錢;全關掉,很多農民無水可喝! 農村自來水供應,屬政府提供給農民的公共產品。改水改好改到位,終極目標是讓農民用上達標的自來水。所以,既要重視水廠、水井的硬件建設,更要重視后續的監管體系建設。水廠建好后,或者產權出讓后,到底歸誰管?用什么標準管?出現問題怎么處罰?這些問題,需要政府理清思路,理順體制。審計調查發現,某地變利益替代為利益共享,變分散供水為集中供水,把縣城附近8個鄉鎮水廠改編成“零售商”,把“城市水”送入千家萬戶。政府管住這個籠頭水廠,使得一大批農民喝上放心水。此法,對破解農村水廠所有權變更所帶來的新問題,保證水質安全,確有借鑒意義。(兆坤愛國) 。ū疚膬热輧H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審計機關和本網站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