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反洗錢重點監控公職人員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6日 14:42 城市快報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昨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備受社會關注的反洗錢法草案、合伙企業法修訂草案等法律案首次被進行審議。反洗錢法草案的制定,標志著中國將嚴防洗錢行為,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并積極參與反洗錢國際合作。

  仔細翻閱這部法律草案,5方面內容引人關注。

  重點識別公職人員身份

  客戶身份識別制度是反洗錢預防制度的第一道關口。為在犯罪所得進入交易領域之初建立客戶身份與資金、交易的對應關系,為今后辨別資金的真實性質和交易的真實目的、追查實際所有人和受益人打下基礎,草案中令人注目地引入了身份識別制度。

  客戶身份識別一般包括3種情形:通常情況下(指在開展新業務時)的客戶及其代理人身份識別、超過限額交易或發現可疑交易時的客戶身份識別和對低風險客戶的簡化與免除身份識別的情況。

  為充分利用反洗錢機制反腐敗,草案特別規定應對符合一定條件的公職人員重點進行身份識別和賬戶、資金往來情況的監測。

  大額和可疑交易須報告

  草案引入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要求金融機構、特定非金融機構對數額達到一定標準、缺乏明顯經濟和合法目的的異常交易應及時向反洗錢信息中心報告,以作為發現和追查違法犯罪行為的線索。

  以下3種情形下屬人民幣大額交易:法人、其他組織和個體工商戶之間金額100萬元以上的單筆轉賬支付;金額20萬元以上的單筆現金收付,包括現金繳存、現金支取和現金匯款、現金匯票、現金本票解付;個人銀行結算賬戶之間及個人銀行結算賬戶與單位銀行結算賬戶之間金額20萬元以上的款項劃轉等交易。

  非金融機構也要反洗錢

  作為現代社會資金融通的主渠道,銀行、

證券、保險等金融系統是洗錢的易發、高危領域。但金融機構并不是洗錢的惟一渠道。隨著金融監管制度的不斷嚴格和完善,洗錢逐步向非金融機構滲透。

  持有大量現金,對犯罪集團來說是件極其危險的事情。因此,有些犯罪分子就通過購買珠寶、古玩及貴重藝術品等,以此為載體轉換現金形態,同時也便于走私和變現。

  為此,提請審議的反洗錢法草案不僅規定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是反洗錢義務主體,還規定

房地產銷售機構、貴金屬和珠寶交易機構、拍賣企業、律師事務所、
會計師事務所
等特定非金融機構也應承擔預防、監控洗錢的義務。

  主管部門有權調查洗錢

  洗錢行為主要依賴于資金的劃撥、轉移,隨著支付結算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資金的劃轉和提取,無論是境內還是跨境,都非常便捷和迅速。尤其是跨境劃轉,一旦得逞,犯罪資金將難以被監控和追繳。

  為有效解決緊急情況下犯罪資金轉移、外逃等問題,草案規定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有權進行反洗錢調查,并可采取詢問、查閱、復制、封存和臨時凍結等措施。

  反洗錢可適用反恐融資

  “反恐融資”是反洗錢整體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鑒于世界上恐怖主義犯罪活動日益猖獗,通過反洗錢機制發現并切斷恐怖主義融資渠道,成為各國反洗錢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當前在中國,“反恐融資”也已成為反洗錢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為此,草案特別指出本法所規定的反洗錢措施同時適用于預防監控資助恐怖主義的活動。

  新聞附件

  洗錢手法花樣翻新

  “洗錢”一詞,首現于20世紀20年代。美國芝加哥一犯罪集團利用投幣式洗衣機,把非法贓款當作洗衣所獲的收益一同申報納稅,從而將其變為合法經營收入。

  洗錢是一個復雜的犯罪領域。20世紀中期以后,世界走私、販毒等犯罪活動日益猖獗,隨著金融衍生品和科技手段的變化,呈現出洗錢手法越來越專業化、洗錢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目前,國際洗錢手法又有新發展,如利用信用卡和互聯網進行電子交易、網上交易等。洗錢活動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已成為國際公害。據一些國際組織和專家估計,現在世界上每年的洗錢數量大約相當于世界經濟總量的2%-5%。

  中國為何要反洗錢?

  近年來,隨著走私、毒品、貪污賄賂等犯罪不斷發生,非法轉移資金活動大量存在,我國洗錢問題日漸突出,不僅破壞著我國金融秩序,而且危害到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政府和社會各界關于加強反洗錢立法、完善反洗錢法律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馮淑萍說,“制定反洗錢法有利于及時發現和監控洗錢活動,維護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有利于參與反洗錢國際合作。” 據新華社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