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中心報告顯示60%以上MBO不存在資產流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5日 15:33 國資委網站 |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去年出爐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總體來看,國企改制過程中并不存在明顯的國有資產流失現象。 報告執筆人之一、英國布魯耐爾大學劉芍佳博士日前在南開大學舉行的一場學術研討會上表示,根據上述報告,大部分國資流失是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并不是改制過程造成的,因此去年國資改制流失的爭論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進行的一場稀里糊涂的辯
他是在談及去年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和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關于國企改制是否造成資產流失的討論時,作上述表示的。劉芍佳是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和張維迎同為一個導師。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于2004年8月到12月初,對74家中央企業及其二級子公司共計1524家,北京、重慶、黑龍江等16個省和省會城市所屬企業共計5103家,進行了改制和重組調查,調查樣本改制時間從1997年到2004年。此后調查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小玄和劉芍佳共同執筆完成。 報告顯示,相對于企業全部國有產權轉讓,部分產權轉讓更容易造成國資流失。由于受到需安排職工補償和償還銀行貸款的硬約束,大部分國有產權全部轉讓改制的企業所支付的價格,實際上與企業凈資產評估價值相當。 "現在人們對國企改制有幾個誤區,一個是單純的憑主觀判斷,認為國資流失了,另外一個是只看到了個別案例,并沒有進行大面積的調查。"劉芍佳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從統計學顯著性來講,60%以上的MBO(管理層收購)并不存在郎咸平所說的資產流失。 "郎咸平所提出的科龍案例,實際上僅是一個個別案例。他甚至不熟悉國企資產如何定價。"劉芍佳表示,他同時也不認為張維迎所說的全部民營化,"改革應該是多種形式,不應該極端地傾向于一種。" 針對去年的那場爭論,劉芍佳認為,去年的郎咸平和張維迎的爭論只是看到了轉制過程中的問題,但是他們都沒有注意到國有資產流失更多的還是在經營過程中,"科龍電器之所以低價轉讓給格林柯爾,和前任大股東違規占款有很大關系,實際上這也是經營過程中的損失。" 在劉芍佳看來,判斷國有資產是否流失,要看轉讓后,長期來看是否能夠創造利潤、稅收以及就業機會是否增加。"不能一時一點論成敗,要看未來3~5年的經營狀況。"(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