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象聯手 中印兩國從競爭到合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5日 14:38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滕曉萌 海南博鰲報道 作為中國貿促會會長助理,王錦珍4月25日率領一個經貿代表團出訪印度。對于他來說,這不過是中印友好年眾多活動中的一個,但他注意到,今年1-2月,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進
這個增長幅度,放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張相當不錯的成績單,但是對于在過去5年中,年平均增幅44%的中印貿易來說,卻讓王錦珍感到不安。 中印多年來被視為21世紀最重要的競爭對手。但事實是,中印政治和經濟近幾年正處于“蜜月期”,2006年,更是中印雙方政府定下的“友好年”,安排了一系列大型活動以促進雙方的交流合作。 合作空間爭議 2002年朱镕基總理訪問印度之后,中印貿易得到恢復性發展。2005年,總理溫家寶訪問印度并提出目標:2008年雙邊貿易額達200億美元,2010年雙邊貿易額達300億美元。 幾個月之后,根據商務部亞洲司提供的有關統計數據,兩國2005年雙邊貿易額已達187.3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7.5%。 2006年3月下旬,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訪問印度,給中印貿易定下新的目標:在2010年雙邊貿易額達500億美元。如果這一目標實現,中國屆時將超過美國,成為印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而印度在中國的貿易伙伴中,也可排入前十名。 但是亮麗的貿易數字背后,卻是兩國經濟的結構性隱憂。 中國和印度在經濟發展階段乃至結構方面,都不乏相似點:經濟基礎薄弱但是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人口數量龐大…… 商務部亞洲司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向印度出口的主要是機電產品、焦炭、煤、生絲和鋼材,而印度向中國出口的產品集中在鐵礦砂、礦產品和紡織原料。 “這一結構不能說不好,但是我們必須找到其他更多的商品來拓展結構,貿易額才會不斷增長。”4月22日,王錦珍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對本報記者表示。 印度也不喜歡目前的結構,“目前印度主要向中國出口資源型產品,中國主要向印度出口制造業產品,我認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增加印度制造業對中國的出口。”印度的中國研究院院長莫漢蒂(Manoranjan Mohanty)向本報記者表示。 盡管結構性問題待解,但是中印雙方對于2010年貿易總額達到500億美元的目標,都表現得相當樂觀。 “上世紀60年代,有位經濟學家提出過一個觀點,中印兩國的經濟相似度越高,就會合作得越好。當時所有的人都嘲笑他,但是后來美國和歐盟的發展有力證明了這一點。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發達經濟體,歐盟和美國之間的貿易占各自的75%左右。”印度工商聯合會秘書長阿米特·密特拉(Amit Mitra)說,“越是經濟結構相似的國家,交流和互相學習的余地越大。” 從競爭到合作 很難說清楚,到底是在哪一個時間點,印度和中國悄然從競爭轉向合作的態勢。 “2002年朱镕基總理訪印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王錦珍說,“此前印度人對中國充滿了誤解,但在朱镕基總理訪印之后,更多的印度人來到中國,發現中國發展比他們想象的快得多,直接促成了印度和中國的合作。” 中國研究院院長莫拉蒂說,“中國的大部分制造業技術也都非常發達,值得印度企業學習。同時中國有很多有活力的中小企業,我們也很想學習。” “中國也可以向印度學習知識經濟方面的技術,比如信息產業、金融體制等。”密特拉告訴本報記者。 “雙方的經濟互補之處并不是沒有”,王錦珍說,“比如印度的制藥業、金融服務業、軟件工業、汽車零部件制造等都非常發達,而中國的優勢在于制造業、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高素質的勞動力。” 據商務部統計,2005年印度向中國投資合同金額達1.24億美元,增長高達96.4%,主要集中在零部件制造、制藥等制造行業。而中國向印度投資2312萬美元,集中在機電產品和華為等項目上。 關鍵在于民間交流 中印目前合作得最好的領域是能源。今年初,印度能源部長艾亞爾(Mani Shankar Aiyar)訪問中國,與中國發改委簽下有關能源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前不久,中石油和印度國有石油勘探公司的子公司OVL(ONGC Videsh Ltd.)聯手收購加拿大石油公司在敘利亞的油氣資產告捷。 艾亞爾對媒體一貫的表態是:印度在能源外交上已經遠遠落后于中國,所以迫切需要和中國合作。 “其實印度人是很精明的商人,他們在國際上有經常的渠道,對于國際市場和規則更了解,又有語言優勢,所以中國和印度的合作,在國際上應該是有空間的。”王錦珍說。 莫拉蒂說,“在國際事務中,發展中國家很難發出自己的聲音,西方國家有時利用這點,強迫發展中國家過度開放市場。中印聯手可以防止這一點,影響國際經濟。” 目前中印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聯手最明顯的是在WTO多哈回合談判中,由印度、巴西、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組成的20國集團(G20),在農業談判中共同進退,要求美國和歐盟削減農業關稅和取消農業補貼,并取得有效進展。 “中印關系發展的關鍵在于民間推動政府合作,”密特拉說,“民間越來越多的私人和經貿交流,可以促進政府間的合作。而在年輕的一代,根本就沒有交流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