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審計機關應當根據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按照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的要求,確定年度審計工作重點,編制年度審計項目計劃。審計計劃是各級審計機關為履行審計職責而對計劃期內的審計項目和專項審計調查項目作出的統一安排。它是審計機關依法開展審計工作最直接的重要依據。科學合理地編制年度審計項目計劃,可以充分利用審計資源、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增強審計效率和效果。因而各級審計機關每年對此項工作都十分重視。
作為地方審計機關,除上級統一安排、授權及當地政府交辦事項外,怎樣才能根據自己的力量情況,在本機關審計管轄和分工范圍內,自行安排好年度審計項目計劃,提高內在質量,做到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科學有效、切實可行,是至關重要的。
一、各級審計機關,對一年一度的審計項目計劃要認真對待、謹慎行事。具體安排時,要爭取一個“準”字。即在現有審計資源的基礎上,對被審計單位做好充分的調研工作,力求掌握被審計單位的第一手材料,獲取可靠的審計信息,減少計劃安排的盲目性、隨意性,增強其針對性和準確性。如有的審計機關安排基建項目竣工決算審計,個別項目第二年甚至第三年還沒有出具決算書,不具備審計的基本條件;有的則是審計時根本就找不到計劃所列的單位。
二、上一級審計機關,如地市級審計局,在安排計劃時,要體現一個“整”字。既要考慮到“點”,即本級各科室的審計項目,又要考慮到“面”,即縣(市)區局的計劃項目安排。《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明定了在審計業務方面,上級審計機關對下級審計機關有領導、指導的職責和義務。可以說,一個地區是一個相對整體,因而在年度計劃的安排上,上級審計機關要有全局和一盤棋觀念,對一些重要項目應當統籌考慮、統一安排。
三、對公安局、法院和物價局等執法、執紀部門的審計,具有宏觀性強、難度大的特征。計劃安排時,要突出一個“廣”字,充分發揮審計整體作用。在審計方式上,采取上一級審計機關統一組織、區域聯動、交叉審計、統一處理效果會更加顯著。具體審計方法可采用集中力量會審一個單位作試點,再“以點帶面、全面開花”,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加大審計力度、提高審計影響力和震懾力。
四、對下屬單位較多的部門安排審計時,要突出一個“深”字,如交通、衛生、教育等部門。審計時要采取一桿子插到底的方式,緊緊抓住“資金流向”這個紐帶不放松,上下結合、內查外調,跟蹤審計、順藤摸瓜。因為許多違法違紀問題,往往發生在部門所屬的基層單位、相關聯單位甚至賬外。如果下屬單位較多、使用資金點多面廣,也可以重點抽查。這樣才能審深審透,達到預期審計目標,寫出有分量的審計報告及綜合報告。
五、基本建設審計項目,明顯的特點是:審計內容較多、審計風險較大、專業性及時效性較強。目前地方審計機關對此類審計的審計力量相對不足,所以在安排項目計劃時,要強調一個“大”字,即在本級審計機關審計范圍內的基建項目中,選擇投資額較大、社會影響較大的項目進行審計。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搞好項目審前調查,把握主要環節和部門,依據有關法規,揭露建設項目中存在的違規違法問題。六、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安排,要力爭一個“動”字。因為目前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由干部管理部門提出審計計劃、確定審計任務等,而審計部門只是這項工作的具體實施者,審計機關在項目安排上比較被動。要改變這種局面,審計部門就必須加強與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配合,使這項工作由過去的靜態監督變為動態監督。這樣,不僅有利于計劃管理,更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腐敗等問題的發生。具體可借鑒審計機關多年執行的“財政決算”審計經驗,將本機關審計管轄范圍內的審計對象,分門別類、整體規劃、長短安排。每年三分之一,每次審三個年度,三年審一遍,使此項審計工作盡快走向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
經過審批確定的年度審計項目計劃,規定了審計機關在一年內的工作目標和責任,地方審計機關應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將項目計劃保質保量地落到實處。上一級審計機關要隨時了解年度項目計劃的執行及管理情況,針對存在的具體問題,及時加以指導和協調解決,并利用檢查、考核等管理手段,促進和保證審計項目計劃的全面貫徹、順利完成。(作者:河北省邢臺市審計局 朱全勝)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審計機關和本網站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