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樣文明中和平發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4日 01:37 第一財經日報 | |||||||||
在天藍海碧、風景秀麗的萬泉河畔,博鰲亞洲論壇4月23日完滿結束了2006年年會。來自亞洲及世界各地850余名政經學界要人形成一個重要共識:面對全球化趨勢,應通過尊重、維護和發展多樣文明,推進亞洲各國把握機會,尋求互利共贏。 引人注目的是,這一重要戰略共識,呼應了4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耶魯大學的演講主旨。胡主席指出: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客觀現實,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
這是對和平發展戰略思想的進一步闡釋,適用于當前亞洲各國的發展選擇。在4月22日的亞洲論壇開幕式上,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在演講中明確指出,只要堅持和諧相處、開放包容,尊重和維護地區多樣性,繼續深化互利合作,亞洲就一定可以實現共贏。 中國是個亞洲國家,中國的發展現實和未來趨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亞洲的發展,取決于亞洲各國的合作關系。可以說,亞洲的和平、穩定、發展,直接關系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亞洲人民的共同命運。 亞洲要發展,當然要追求經濟增長和財富積累。目前,中國、印度、韓國和東盟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日本也開始走出長期經濟衰退,亞洲的經濟總量和人均GDP均明顯上升,其巨大市場潛能逐步得到開發。同時亞洲各國的經濟結構調整持續進行,產業優化升級加快,在全球產業分工鏈條上的重要性逐步提升。這是亞洲尋求互利共贏的現實基礎。 更重要的是,亞洲區域合作進程近年來快速發展,一個平等、多元、開放、互利的地區合作新局面正在逐步形成。特別是以東亞、東盟、中亞、南盟、亞洲合作對話以及多雙邊自由貿易安排為標志,各種形式的區域、次區域經濟合作蓬勃發展,亞洲各國不盡相同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現代化發展模式,正在得到交流和相互促進。這無疑是亞洲實現互利共贏的基本思路和現實路徑。 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亞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成就表明,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在逐步發展壯大自己的同時,給周邊地區和整個國際社會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今年中國開始實施“十一五”規劃綱要,在致力于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中國強調要堅持“以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和“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繼續參與亞洲區域合作,探討并推進實現亞洲互利共贏的有效途徑。中國奉行的重要原則和積極努力,應引起更廣泛共鳴。 作為世界第二大發達國家,日本在造就亞洲共贏過程中完全可以更有作為。令人遺憾的是,由于一部分內部勢力主張日本應“脫亞入歐”或“脫亞入美”,日本迄今在許多涉及亞洲各國相互尊重、互利合作等問題時往往態度消極,這使日本錯失了許多參與、推進亞洲發展的歷史性機遇。令人欣慰的是,現實情況令不少日本有識之士開始覺醒。在此次亞洲論壇上,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二階俊博利用演講機會,誠懇表達了日本希望積極融入亞洲發展潮流的強烈意愿,并提出了促進亞洲區域貿易、投資和人才交流合作的諸多具體建議。這一積極傾向應予以肯定。 作為南亞大國和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在促進亞洲多樣化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在高附加值加工和IT軟件等領域,印度已率先在全球建立了競爭優勢。我們認為,站在鼓勵多樣化文明與發展立場上,這顯然是亞洲的驕傲,而非一些西方勢力挑撥的所謂“內部競爭”。 探討沒有止境,行動尤其重要。正如一個音符無法表達出優美的旋律,一種顏色難以描繪出多彩的畫卷,人類的歷史發展,亞洲的昨天今天,無不是各種文明不斷交流、融合、創新的過程。這是論壇的收獲,是亞洲的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