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記者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腰壩灘鎮賀蘭隊采訪時,正遇上一次強沙塵暴,天空由藍變灰,由灰變黃變紅。賀蘭隊剛剛翻墾過的大片農田,狂風卷起干燥、疏松的泥土迅速升向空中。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陳廣庭向記者證實,阿拉善地區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沙塵源地。我國沙塵暴的北方路徑和西北路徑均通過阿拉善地區。建國以來,西部和北方沙漠化地區的生態建設一直受到國家重視!暗偟膩砜,沙漠化的態勢仍然是治理速度趕不上惡化速度!比珖舜蟠矶搶τ浾哒f。在甘肅民勤,50年人沙大
戰成為一個典型縮影。
“唉!要是再不治理,我看民勤要不了15年,10年之后可能就消失了!4月14日,武威當地唯一的一位全國人大代表董鋼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本報記者 章 軻 發自甘肅民勤、武威
4月的民勤,縣城以北100多公里處的西渠鎮煌輝村,盛紅強和他的父親盛禹國正在翻耕干裂的農田。前方1公里處,曾經碧波蕩漾的青土湖早已被黃沙掩埋,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已經在這里交匯。
盛紅強的兩旁,大片大片的農田已經嚴重鹽堿化,一眼望去,銀白耀眼,像是下了一層雪。他的身后則是只剩下殘垣斷壁的家園。
“沙進人退!笔⒓t強無奈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村里的人絕大部分已經撤到2公里外的移民區。
民勤縣一位機關干部對《第一財經日報》背了這樣一組數據:年均風沙日達到139天,8級以上大風日29天,沙塵暴日37天,最大風力可達11級。
“唉!要是再不治理,我看民勤要不了15年,10年之后可能就消失了!4月14日,武威當地唯一的一位全國人大代表董鋼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農耕經濟并不適合民勤
民勤縣位于“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東、西、北三面連接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近20年間,由于石羊河上游的墾區攔蓄引水,氣候趨于干旱,綠洲已由過去的阻沙天塹變為沙源,荒漠化面積達94.5%,荒漠邊緣正以每年3至4米的速度向綠洲推進,成為全國最干旱、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沙塵暴中心和起源區之一。
董鋼出生在武威市郊區的李家磨村,“記得十幾歲的時候,我們還在村旁的溪水邊摸魚、洗澡!倍搶Α兜谝回斀浫請蟆氛f,“到了20年前就不行了,沒有溪水,風沙也大了。”董鋼說,往年開春的時候,只有2至3場沙塵暴,后來發展到5至6場,今年竟超過10場。原來披個頭巾就行了,現在50米開外,什么都看不見了。
盛紅強所在的煌輝村歷史上曾有“小糧倉”之稱。全村原有214戶,917人,耕地4600畝。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外流人口逾500人。
民勤縣屬溫帶大陸性極干旱氣候區,年降水量110毫米左右,而年蒸發量高達2644毫米,為降水量的24倍。隨著綠洲干旱化程度加劇,降水量明顯減少,大量新植林木、植被因無力灌溉而干枯死亡。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向《第一財經日報》提供了一份尚未公布的《民勤移民研究報告》。報告認為,如果不是歷史上人為的政區劃分,民勤無論從氣候、地形、地貌、水土等方面看都屬于阿拉善高原而非河西走廊。
由于民勤是明清時期“鎮番”的前沿,而阿拉善卻地處塞外,所以以明長城為界,發展出兩種全然不同的經濟模式:長城以內的民勤是水利-農耕經濟;長城以外是草原-游牧經濟。
“但事實上,農耕經濟方式并不適合民勤!卑⒗芐EE生態協會副秘書長鄧儀對《第一財經日報》說!睹袂谝泼裱芯繄蟾妗分赋,民勤地區無穩定的地表徑流,地下水蘊藏量亦不豐富;土質貧瘠,沙化、鹽堿化嚴重;干熱風、沙塵暴肆虐,經常壓壞、打壞莊稼。
甘肅省委書記蘇榮承認,耗水型的農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
甘肅省人口委日前所做的《甘肅省民勤縣生態移民研究報告》也認為,由于受供水量的制約,農業上以水定地,以水求生存、求發展、增加收入的基本格局不會改變。在供水量不變的情況下,隨著人口增長,人均用水量不斷減少,人均收入增長難度越來越大。
甘肅省人口委預計,今后5至10年內,民勤不僅生態環境很可能繼續惡化,而且人口貧困與生態貧困的結合,將形成一種惡性的循環,簡單講就是:生態貧困+人口貧困+發展貧困。
“飛地”的尷尬
“民勤縣缺水問題危害范圍由北而南逐步擴大,已威脅到縣城的飲水安全!泵袂诳h委書記陳德興介紹,民勤縣年需水量7.72億立方米,水資源供需差6.13億立方米,而供需差全部靠提取地下水供給,這樣全縣年凈超采地下水就達4.28億立方米。
陳德興焦慮地告訴記者,大面積的挖井取水導致地下水位每年以0.5米至1米的速度下降,照這樣下去,不用17年民勤的地下水就會被抽干。
《民勤移民研究報告》顯示,在民勤,維系地方社會的最重要的力量并非宗族、市場或文化,而是水。
石羊河流域涉及武威、金昌、張掖和白銀4市9縣(區),由于上下游多次重復利用以及地下水的超采,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172%,而民勤縣位于石羊河流域最下游,與上游的用水矛盾自古有之。
隨著金昌城市、工業的發展和隨之而來的人口增加,原來“三縣分水”(武威、永昌、民勤)中自永昌縣東大河調往民勤的水越來越少,“三縣分水”已很難執行。到上世紀90年代初,甘肅省政府不得不在原來“三縣”中加入金昌市,形成“三縣一市”的分水方案,要求金昌市必須向下游放水。但這個方案一開始就是空中樓閣:為了保證金川公司的生產,就是處于上游的永昌農民也不得不讓地里的莊稼旱著,更何況處于下游的民勤。
《民勤移民研究報告》認為,此種情形無疑使民勤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塊“飛地”:在行政上,它隸屬于是一個級別更高的單位,但在水資源的調配上其上級單位卻很少考慮到它的迫切需求。
決不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當上全國人大代表后,董鋼先后十幾次到民勤調研。在2004年和2005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他兩次向溫家寶總理提出建議:盡快整治石羊河。
“決不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2001年7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在一份關于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生態環境惡化的調查上作出了這樣的批示。2005年7月,溫家寶在給國家發改委負責人的一份批示中,對此進行再次強調。
今年3月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與甘肅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再次說出這句話。這是5年間,溫家寶總理第11次就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生態環境惡化作出批示和指示。
甘肅省委書記蘇榮在民勤調研時說,民勤的生態治理問題,既是武威市和民勤縣兩級黨委、政府的重大職責,也是省委、省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3月初,甘肅省政府批復了《石羊河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及2005~2006年度水量調度實施計劃》,這一分配方案的原則是:充分滿足城鄉生活用水,優先保證人民群眾的基礎性用水、基本發展用水,保障穩定人工綠洲的基本生態用水,重點滿足工業用水及一般工業的生產用水,公平保障農業基礎用水,在保障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的基礎上,確保區域內人民的生存權。
這一方案還就武威、金昌、張掖、民勤等地的用水作了規定。并規定方案在具體的實施中實行地方行政首長責任制,協調解決和處理本轄區內各種水事關系。
3月10日,甘肅省在武威市涼州區西營水庫開始實施石羊河流域調水行動,調水量達600萬立方米。這是石羊河流域的首次調水,持續20天。
4月15日,民勤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閻德倫對《第一財經日報》說:“民勤已經提出了‘人退沙退’的治理辦法,退人、退地、退耕、退水,進而退沙,最終達到維護綠洲永續生存和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的目的!
小鏈接
據介紹,按照“以水定人”的基本思路,以整村移民為主要方式,把規模移民定為人口發展的重點,在15年內向縣外移民10萬至15萬人,爭取到2020年使該縣的人口最多保持20萬人的規模水平,并保持人口的零自然增長率,實現人口與資源(主要是水資源)的平衡、人口與生態的平衡,從根本上扭轉民勤生態惡化的趨勢,建立人口、資源、環境的良性、和諧、循環型發展模式。
甘肅省人口委對移民的成本進行了估算:平均每個人的移民成本應保證1.5萬元,其中,0.5萬元為公共移民成本,交由移民組織部門負責為移民提供公共服務,1萬元直接補貼給移民個人用于支付個人移民成本?傄泼15萬人,需要移民資金(2005年價)共22.5億元。而選擇新疆農墾區、內蒙古農墾區、疏勒河流域移民項目、秦王川引大入秦項目地區等,作為規模移民地區有較大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