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博鰲(海南)4月23日電 (記者 李嘉 周正平 趙新兵) 亞洲的“龍”與“象”——中國和印度各自經濟的快速崛起及其發展前景,成為正在此間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的東西方權威人士關注的焦點。花旗集團亞太區首席執行官麥睿彬認為:“中國和印度都可以成為最終的贏家,但要實現共同崛起需要從競爭走向競合。”
目前,中國和印度已成為亞洲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亞洲開發銀行日前預測,亞
洲經濟2006年的增長率為7.2%,將從全球電子產業強勁增長、中國及印度的快速經濟增長中獲取增長動力。
新加坡外交部長楊榮文強調,未來亞洲在全球經濟發展和世界自由貿易體系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和印度必須要在全球和地區范圍內起到領導作用”。過去一些西方人士認為,同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和印度在吸引投資、擴大貿易和增強地緣影響力方面存在競爭,而兩國在經濟政策、投資環境方面的差異也影響了雙邊合作的深化。
但麥睿彬認為,他們只看到“龍”“象”競爭的一面,沒有看到兩國合作的一面。他說:“我們并不認為中國和印度之間只是競爭,因為競爭當中一定只有一個獲勝方,而在我看來中印兩國都可以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這一觀點在論壇上得到了東西方人士的認可,他們認為中印之間應該加強合作,找到利益共同點,發揮出整合效益。
盡管2005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達187億美元,同比增長38%。但中國貿促會會長助理王錦珍認為,目前兩國經濟合作仍面臨人員往來不足、相互投資偏少、貿易結構不盡合理等制約因素。
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在印度的投資約為4千萬美元,而印度在中國的投資也僅1億美元左右。王錦珍說:“兩國之間還有很多的潛力,我們必須進一步改善相互的合作,找出更多的合作領域,而且加大投資。”
麥睿彬說:“中印雙方在IT產業、鋼鐵、藥品等方面都具有合作潛力。這種合作可以匯集世界一半的人口,也能夠幫助企業取得更好的業績。”
UPS亞太區總裁康德洛說:“正像中國從印度IT業的發展學到很多經驗一樣,我認為印度也應該從中國學到一些東西,如中國如何成功吸引了外資,并且通過吸引外資來創造就業機會。”
印度中國研究院聯席總裁墨漢提認為,“過去印度政府對中國的態度較為保守”,“現在印度普通民眾對中國的態度越來越好,印度企業對中國越來越開放,雙方在經濟上有望進一步開展深層次的相互合作”。
他表示,中印兩國在國際貿易、吸引投資等方面有共同訴求,這為雙方合作的深入奠定了基礎。“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表,中國和印度應該在世界貿易組織和其他國際經濟合作機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