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貨幣收緊拿捏之際 銀行急調持債結構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2日 13:44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高凡 上海報道

  市場相信,央行下一步將會出招收緊貨幣。

  4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一季度出現了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貨幣供應量偏高,信貸投放偏快,對外貿易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并強調
要加強固定資產投資調控,控制貨幣信貸投放。

  “央行決策的程序已經走完了,國務院已經將權力下放給央行了。”市場人士分析道。

  上周債市,債券一上貨架就搶購一空的熱鬧場景已經不再,機構一片雷雨前螞蟻搬家的繁忙景象。

  銀行債市不出手

  信貸收縮信號頻現,市場已經一片恐慌。

  “我們正準備更多的流動資金。”一家國有銀行的債券交易員說,“真的收掉我們的資金,那我們就沒錢流動了。”

  專業機構預測,截至2006年3月份,中國金融機構人民幣自營存款達29.77億元,如果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預計將回收市場流動性3000億元左右。

  上周,很多銀行忙著把手頭的長期債券換成短期債券。

  “我們現在能不買就不買,要買也只買短券了。”上述交易員說,他們已經開始控制購券量,控制債券期限,也有賣券的。而投資長債的,一定要看溢價是否劃算。

  而對于手頭較緊的中小銀行來說,惟一的對策只有什么都不買了。

  就在銀行紛紛調整手頭債券的同時,一些新發行的債券也遭到很久以來未曾出現的冷遇。4月19日,國家開發銀行招標發行了今年第四、第五期兩只金融債,認購倍數僅為1.33倍和1.93倍。分析人士說,“這全出乎大家的預期。”

  這一天,銀行間債市成交量也顯萎縮,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交易量下降了227.3億,下滑19.58%。不過,當天現券交易量卻仍然達到了420億,增加了50.54%。此外,買斷式回購增長45.76%。與此相對應,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一路飆升到1.6786%,增幅達14.7個基點。上周,債券遠期交易更是清淡,只有18日的2筆,交割面額也僅為5萬元和20日的4筆。

  市場資金面出現“緊張”局面。銀行間1天期回購定盤利率從17日的1.5555%上漲到20日的1.6220%,而7天期回購定盤利率也漲了12.5個基點,從17日的1.5950%上升到20日的 1.7200%。

  不過,盡管多數機構對債市前景看空,他們依然認為,下半年債市的風險肯定會小于現在的風險,因為,機構現在已經在消化預期已久但始終未出的政策。

  有關部門“節前還是節后有動作,有什么動作,我們也不知道,能做的只有少拿券不拿券了”,債市交易員小心翼翼地度過五一前的最后一周。

  央行同樣謹慎

  4月14日之后,央行給出的第一動作是,大幅減少央票發行量。

  4月18日,1年期央票的發行量跌至150億元,還暫停了正回購操作。4月20日,央行3個月期央票更是驟減至20億元。

  “這是給市場一個緩解緊張氣氛的暗示,說明央行還是比較呵護市場的。”一保險公司的債券人士認為。

  顯然,央行的調控同樣謹慎。

  “央行現在也在尋求一種‘恰如其分’的手段,把握收放的度。”一家股份制銀行資金運營部的人士認為,央行還是試圖讓市場有能力適應,而不至于出現過度震蕩。

  事實上,央行也擔心利率上升過快。QDII的出臺,短期內對于緩解

人民幣升值壓力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隨著美聯儲已經暗示將停止加息,中國的貿易順差不斷上升,“人民幣將在5月份以后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

  對于央行來說,應該通過釋放一些流動性,抑制處于高位的市場利率,并將其控制在2.5%以內,為以后的貨幣政策留有空間。

  不過,由于市場的緊張氣氛,利率一路上揚,4月18日,1年央票收益率升至2.1%。

  此外,據統計,5-6月份,債券到期量將再創新紀錄,5月份債券到期量為4297億元,6月份則高達5324億元。這意味著屆時市場需要更多資金。

  如果人民幣升值預期不減,外匯占款壓力不會消失,受到

匯率政策牽制的央行,其以發行央票為主導的公開市場操作因此可能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利率和匯率究竟如何平衡?對于央行,這是不小的問題。

  “加快升值步伐,那樣,游資可能有部分撤離中國市場,流動性就可能不會這么過剩了。”上述保險業人士認為。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鄭京平4月2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將通過一系列的改革,進一步完善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這對于

中國經濟的運行,尤其是貨幣政策的操作更加有幫助。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