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保總局今日就今年我國沙塵天氣對環境空氣質量影響情況向媒體進行通報。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監測,今年我國北方地區出現8次較大范圍沙塵天氣過程,導致50%的重點城市環境空氣污染加重,預計未來10天還將有兩次沙塵天氣。
今年以來,我國北方地區受特異氣象因素影響,出現了氣溫明顯偏高、降水持續偏少和冷空氣、蒙古氣旋活動頻繁的現象。特別是進入春季以來,北方地區平均氣溫為3.6℃,
比常年同期(2.9℃)偏高0.7℃。干旱少雨,區域平均降水量只有常年同期的75%。冷空氣和蒙古氣旋活動頻繁,致使我國先后遭受了兩次全國性范圍的強冷空氣襲擊。
受不利氣象因素影響,我國北方地區大面積的沙漠和沙化土地,與蒙古國的大量入境沙塵(約占沙塵總量一半),造成了近年來最為嚴重的沙塵天氣。截至到4月中旬,今年我國北方地區的西北東部、華北和內蒙古中東部地區出現8次較大范圍沙塵天氣過程,其中較強沙塵暴過程3次,分別發生在3月9日~12日、4月10日~12日和4月16日~18日,揚沙和浮塵過程5次。與往年相比,今年我國沙塵天氣過程具有首發時間提前、發生頻次增加、影響范圍增大、對空氣質量影響程度加重、單次沙塵天氣對環境空氣質量影響加大的五個特點。
一是首發時間提前7天。2005年我國首次沙塵天氣發生于1月18日的新疆,而今年首次沙塵天氣提前7天,發生在1月11日的甘肅。
二是沙塵天氣增加3次。2005年同期沙塵天氣共計5次,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生了8次。
三是沙塵影響范圍增大300多萬平方公里。今年沙塵天氣影響北京、天津等14個省市,面積近400多萬平方公里,影響人口達1億人次。
四是近50%的重點城市環境空氣污染加重。截至4月19日,國家考核的113個環保重點城市中,55個城市優良天數比去年同期減少,其中北方地區的北京、銀川等10個城市優良天數比去年同期減少10天以上。
五是單次沙塵天氣對環境空氣質量影響程度明顯加大。內蒙古達茂旗兩次發生強沙塵暴天氣,總懸浮顆粒物濃度值高達10.2~15.6毫克/立方米,超國家標準33~51倍;額濟納旗發生強沙塵暴,總懸浮顆粒物濃度為38.2毫克/立方米,超標126倍;北京從4月16日到17日中午總降塵達到33萬噸。
大范圍、高強度的沙塵天氣,給城市的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專家介紹,顆粒較大的總懸浮顆粒物,主要影響人體的眼、鼻、喉、皮膚等直接接觸部位,影響時間相對較短,而顆粒直徑微小的可吸入顆粒物,由于在運動過程中,吸附了城市和工業污染源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對人體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均可造成危害,影響更大。此次北京出現的沙塵天氣主要以顆粒較大的總懸浮顆粒物為主。
根據氣象部門預報和有關專家分析,預計未來10天還將有兩次沙塵天氣。4月21~22日和27日前后又將遭受冷空氣的侵襲,西北、華北地區還將有風沙天氣。因此,建議沙塵天氣發生時,公眾要做好防護措施,特別是老人、兒童和病人等易感人群,要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各級政府要提早做好各項預防措施,在沙塵天氣發生時,啟動應急預案,要通過新聞媒體告知社會,采取自我防護措施;加強城市建筑施工管理,實施灰堆、土堆、渣堆的有效覆蓋,風力大于四級以上時,要停止施工作業;強化沙塵天氣中,道路要保濕保潔,減少機動車行駛造成的二次揚塵和增加空氣濕度。有關單位和部門應加強對沙塵天氣及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的監測預報,及時提供信息。
沙塵天氣是一種自然現象,成因復雜,與水土流失、荒漠化擴大和生態破壞關系密切。有效抑制我國北方地區沙塵暴發展的趨勢,需要認真落實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重點城市、區域和流域的大型開發工程項目,必須嚴格依法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嚴格環境管理,防止因過度開發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形成新的沙源和荒漠化地區;在春天風沙季節,要加強北方城市建設工地的管理,同時要認真做好鄉村綠化和水土保持等工作,杜絕工地和裸露土地揚塵加重沙塵污染的現象。
《新聞通稿28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