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升級 江陰新農醫的裂變效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1日 09:33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記者 齊聞朝 張蘭 “北有新鄉,南有江陰”。提及近年來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人們自然會想到河南的新鄉以及江蘇的江陰。兩者相權,各有千秋。而“江陰模式”由于擁有相對強大的經濟支撐,其探索的步子似乎更大一些,同時也因此更加為人矚目。“江陰模式”誕生以來,本報一直進行追蹤報道,如今時隔一年多之后,記者再次考察“江陰模式”,發現
保障力度“水漲船高” 回顧江陰農村合作醫療的改革歷程不難發現,“新農醫”的出現的確改進了“老農醫”在運作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和缺陷。 在“老農醫“階段,政府是經營農村合作醫療的惟一主體,從發起、組織到管理的全部環節都由鄉鎮政府一手包辦。這就給“關系戶”的“黑箱操作”留有了生存空間,大量的“人情醫療”讓農民們失去了公平獲賠的權利,也“蛀空”了原本就投入很低的基金。與此同時,“老農醫”繁瑣的報銷手續也讓農民們“望而卻步”。比如,農民們沒有發票意識,然而“老農醫”要半年才能結報一次,這使得很多遺失發票的農民難以得到補償,對“老農醫”的信心也就自然打了折扣。 在建設“新農醫”的過程中,基金的統籌層次提升到了縣級政府,政府把錢收來之后不再自行賠付,而是委托有專業管理經驗的保險公司來承擔支付職能。除了制度層面的創新,江陰還建立了遠程網絡結報平臺,由太保壽險江陰公司的業務管理中心統一負責全市結報審核。這樣,全市一個標準,不會因為哪個人有關系就可以多報醫藥費。遠程網絡結報平臺的建立使得每個醫院都有了結報點,現在農民出院只要15分鐘就能拿到報銷的錢。 有了這樣的變化,農民參保的積極性自然大為提高。江陰市副市長倪穎偉介紹說:“2001年全市農民參保率為86.9%。2006年全市92萬農民99%參加了農保,實際參保人數117萬,多出來的是外來務工和城鎮無業人員,因此江陰農村醫保參保率達到127%。”在參保人數迅速增加的同時,保費規模也創新高。根據江蘇保監局的統計數字顯示,在第一輪“新農醫”開展過程中共收取保費2100萬元,為3萬多人次補償醫療費1460余萬元。到目前,江陰“新農醫”的保費規模已經達到1.1億元,測算人均補償金額約為1100元。一位正在為父親辦理住院手續的婦女說:“我們村里的人全部參加了醫保,一年只需要交30元,就能報醫療費的30%,大家都感覺已經很好了。” 覆蓋面廣了,保費充足了,江陰市“新農醫”的保障力度隨即“水漲船高”,江陰市市長王錫南說話的底氣自然也就更足了:“江陰試點的人均保費已經從2001年的每人每年27.1元,提高到2006年的每人每年120元。市鎮兩級財政補貼更是從每人每年5元,提高到現在的120元。醫療費報銷比例也從開始時的14%提高到目前的30%。從2006年開始,參保人不僅可以報銷部分住院費用,在各鎮社區衛生院門診就診所發生的醫藥費也可以按比例報銷,并且每兩年對60歲以上的參保人進行一次免費體檢。140元的常規檢查費用,醫保辦將撥給衛生院20元。江陰農村醫保的發展方向是最終與城鎮醫療保障體系并軌。” 農村醫療市場得以“激活” 江陰“新農醫”不僅拉開了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序幕,也為江陰的醫院提供了穩定充足的收入來源。 有了保險,農民看病能報銷,到醫院看病的人自然就多了。據市衛生局統計,僅2002年實行農村醫保的第一年,全市住院病人人數就比上年增加13%,全市衛生系統經營收入也穩定增加。倪穎偉介紹說,農村醫保開辦第一年,政府投入大約3000萬元,當年醫療單位新增收入2000多萬元,近年來醫療單位每年的新增收入均與政府支付的醫保基金大體相當,政府投入已經從最初的2000多萬元增加到今年的9000多萬元,“新農醫”基金基本都轉化為醫療單位收入。 與此同時,“新農醫”的制度設計也讓醫院無法再開假處方、濫開藥。根據“新農醫”的制度設計,政府負責保費收繳并下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辦公室,掛靠在衛生局,負責監督醫保業務管理中心的基金運行、定點醫療機構對參保病人的醫療行為。因此,衛生行政部門從以往的農保操辦者變成了監督者,不再直接插手業務工作,而是由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江陰分公司負責組建醫保業務管理中心,獨立承擔醫保基金的運行。這樣,衛生部門不但不需要收錢,付錢的事也基本不用管了。其責任只是監督醫院是否騙保、保險公司有沒有按照管理辦法負責結報。據統計,2005年江陰住院農民人均住院醫療費用比2004年降低了410元,比周邊地區人均住院費低1100元以上,江陰農民住院用藥占比在65%以下,基本醫療目錄內用藥比例由過去的65%提高到2005年的70%以上。 科技支撐也為遏制農民騙保、盤活農村醫療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江陰市專門建立了計算機結報網絡,在每個醫院都設立了結報點,并由專管員及時結報。農民住院首先要到專管員處報到,專管員到醫院查看農民是否真的住院。專管員將農民醫療信息輸入計算機,傳到市審核中心,審核通過后在醫院就可立即報銷。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人也開不了后門。倪穎偉說:“截至目前,從沒有人找過我或哪個領導打招呼的,因為大家都知道打招呼也沒有用,計算機通不過。” 市場資源配置更趨合理 市場規律總是讓最合適的人去作最擅長的事,如此這般才能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江陰市政府的領導顯然深諳此中道理。“哪個人不想管錢?”倪穎偉也坦然承認了“放權”的不易。“但江陰市政府有這個氣度,把管錢的權力看淡,將1.1億元交給保險公司運作。我們選擇保險公司,主要是保險公司是專業公司,有非常豐富的保險理賠經驗,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做方案。由專業公司運作,既可以提高效率,又能杜絕人情操作。政府管錢也可以,但無法達到保險公司的專業管理水平,且需要設立專門運作機構,成本很高。我們目前這種模式運作成本最低,效能最高。” 畢竟,政府不是專業的商業機構,對保險缺乏專業管理的技能。保險公司參與其中,政府花較少的錢就可以購買專業的服務、建立新的機制。保險公司幫助政府轉變了職能,從原來“辦農保” 變成現在的“管農保”。更為關鍵的是,由于保險公司的專業化服務,農民享受的實惠最大化了,對政府的滿意度自然也就高了。 江陰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制設計,也給商業性保險公司開辟農村保險市場創造了機遇。保險公司在參與農村醫保服務過程中,得到了顯著的間接收益。太平洋人壽江陰支公司總經理李亞杰反映:“開展農保服務,使公司面向農民的商業保險業務大幅度增加,2004年底以來,太保江陰支公司每月的業務量均以10倍的速度增長,過去正常狀態的增速是1倍。沒有盈利的農保服務帶動了公司整體業務的發展。”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目前正在醞釀在江陰市107萬農村醫保參保人員中開辦補充醫療保險,使保險公司在農村的業態向高水平拓展。 太平洋人壽江陰支公司介入農村醫保的做法,也在保險業產生了示范效應。據江蘇保監局介紹,“江陰模式”推出之后,中國人壽、新華人壽、中華聯合等三家保險公司先后介入江蘇農村醫保試點。自2001年以來,江蘇保險業參與管理農村醫保基金7.4億元,為546萬人次農民辦理了醫療費用補償,補償金額達5.37億元。農民實際參保人數848萬多人,占全國保險業服務農民數的半數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