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強衛: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9日 11:22 《中國金融》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訪北京市委副書記強衛

  - 本刊記者 胡同捷

  記者: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指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此您有何體會?

  強衛: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之一,分量很重。報告除了將新農村建設作為 2006年要著力做好的八項重點工作之一,還特別強調要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的綜合改革等幾項任務。另外,報告其他的幾個部分,也多處突出了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內容。我覺得,其中特別是關于兩個“重大”與一個“重要”的幾句話,尤其振聾發聵。一句話是“要下決心調整投資方向,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總理說“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另一句話是“今年在全國徹底取消農業稅,標志著在我國實行了長達2600年的這個古老稅種從此退出歷史舞臺,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變革”;還有一句話就是“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免除學雜費的義務教育,這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在“十一五”規劃綱要的草案中,也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特別是解決“三農”問題放在各項戰略任務的首位,這充分體現了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關心和重視。近幾年來,中央提出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和全國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為此連續發布了三個“一號文件”,制定了一系列重大的支農和惠農的政策。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又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階段對 “三農”工作指導思想的深化和發展,從而表明了中央統籌城鄉發展和解決“三農”問題的信心和決心。這些,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不久前,中央還專門舉辦了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專題研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在研討班上作了重要講話。因此,對于中央的這一系列精神,我們必須結合北京市的實際,認真學習、深刻理解,貫徹落實好中央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決策。

  記者:作為北京市委分管農村工作的副書記,您如何看待當前北京農村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現狀?

  強衛:北京是首都,又是一個特大城市,但“三農”問題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現在北京還有300多萬農業人口,3900多個行政村,350萬畝耕地, 1萬平方公里的山區,因此北京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任務同樣非常繁重,非常艱巨,也非常重要。可以說,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首都的現代化;沒有北京郊區農民的小康,也就不會有全市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穩定,就不能夠把北京建設成為社會主義

和諧社會的首善之區。因此,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決策完全符合北京的實際。

  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以

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在加強首都城市建設與管理,在積極籌辦奧運會的同時,也一直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納入全市工作全局,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也取得一些階段性的成效。總體上看,北京實施新農村建設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

  一是城鄉統籌的工作機制已經初步形成。市委、市政府設立了“三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一協調解決“三農”工作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各部門也都自覺支持“三農”,形成了全社會關注農村、支持農村、統籌城鄉發展的良好氛圍,形成了促進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強勁合力。我想講一些數字,2004年,全市一共制定了71個與城鄉統籌有關的文件;2005年,又制定了近40項支持“三農”的政策意見。

  二是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逐步加大。最近幾年,市委、市政府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通過制定政策、調整結構、整合資源、轉變服務方式,加大資金向郊區農村傾斜的力度。政府投資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投向郊區與城區的比例這幾年發生了顯著的、重大的變化:2003年這一比例是2:8,2004年調整為4:6,2005年達到 5:5(實際上往郊區投資是50.1%,往城區投資是49.9%)。2005年,市政府對郊區的市級直接資金支持達到156億元,其中政府投資從2003年的22億元,到2004年的58.7 億元,而2005年是71.9億元。這些基礎設施投資重點解決了與農民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道路、安全飲水、垃圾污水處理等問題,極大改善了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也促進了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

  三是城鄉分割的二元體制正在打破。近年來,北京市委、市政府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從解決制約農村發展的現實問題入手,在深化農村改革方面,實行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例如,按照中央的部署,率先免除農業稅及其附加,普遍建立了農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了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行了義務教育的“兩免一補”政策。積極穩妥推進了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工作和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的改革,又重新修訂了建設耕地的補償安置辦法,較好地解決了失地農民的一些問題。同時,推進了戶籍制度改革,相繼出臺了把人才和技術引進農村的措施。這一系列的改革,已經成為這幾年北京郊區農村發展的強大動力。

  四是農村經濟有了較大發展。近幾年,市委、市政府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實行種糧直補政策,加強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大力發展了農村的第二、三產業,促進了農民的就業和增收。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重新修編城市總體規劃,明確了各個區縣的功能定位,根據功能定位建立了山區生態林的補償機制,實施了山區的搬遷工程,加快了農業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農村經濟這幾年快速發展,增長方式有了較大的轉變,農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2005年,北京郊區農民的純收入平均達到7860元,同比增長9.6%。在整個“十五”期間,人均收入年均遞增9.9%,比“九五”期間高了3.7個百分點。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北京郊區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重從200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33.8%。目前,人均純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占到60%以上。

  五是農村保持了和諧穩定的局面。近幾年,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 “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加強農村基層建設。按照中央的部署,在農村深入開展第三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積極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創新,市委、市政府撥專款設立了村級公益事業專項補助基金,建立了農村基層組織工作保障機制。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制度,加強了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得到進一步的保護和尊重。

  從以上五個方面概括來講,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北京郊區農業加強,農民增收,農村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三農”工作的形勢總體上很好。

  記者:當前北京市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哪些主要問題?作為首都,北京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具有哪些優勢?

  強衛:北京的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盡管北京經濟社會各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很多的指標在全國也都處于領先地位,但是城鄉差距擴大的趨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扭轉。從一定意義上講,城鄉反差與一些兄弟省市相比更大、更明顯。也就是說,對照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準和要求,北京農村地區還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從農村經濟看,現在北京郊區農業仍然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中,農村的科技推廣體系、市場體系還不健全,農民的素質與市場經濟和現代化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農業結構的調整和組織化程度不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仍然不強。目前第一產業占農村經濟總量的比例已經不足 10%,但是農村仍然有50多萬勞動力還在從事農業生產,占農村整個勞動力的35%。這幾年農民收入持續增加,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擴大,從2000年的5663元擴大到2005 年的9800元。農民人均消費水平僅相當于城市居民的41.6%。

  其次,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農村的教學條件和城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文化設施比較少。現在雖然80%以上的農民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但是籌資的水平低,報銷的起點高,農民受益還相當有限。從2005年的統計情況看,農民住院的報銷水平僅為實際住院繳費的29.7%。農民享有的保障水平也很低,10個遠郊區縣的農村低保年收入水平為1200元左右,只是城市低保收入水平的三分之一,農民的養老保險覆蓋率也只有26%。此外,農民素質參差不齊,農村舊的習俗還普遍存在,一些地方還存在不穩定的因素。

  第三,城鄉面貌差距仍然很明顯。目前,北京郊區農村人居環境、生活條件還比較落后,特別像供水設施、污水垃圾處理、廁所、取暖等現代生活的基本條件和城市相比差距仍太大。盡管很多農民蓋了新房,但只是一個“殼”,里面的基礎設施、基本生活條件還是停留在過去農村的狀況。此外,農村規劃設計滯后,用地浪費嚴重,違章建設較多,建設缺乏特色,等等。

  但是,從未來發展看,北京新農村建設有很好的條件。尤其是,“新北京、新奧運”戰略的實施,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和機遇。新的城市總體規劃,既完善了城鄉一體化的空間布局,也為郊區農村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發展,北京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水平大幅度提升,2005年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已經達到5457美元,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總體上已經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水平,并繼續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態勢。北京市的情況,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兩個傾向”重要論斷中所指出的那樣:已經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條件和基礎已經形成,并具有自己的獨特優勢。作為首都,北京各方面條件比較好,我們今后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努力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

  記者: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北京市在下一步“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要重點做好哪些工作?

  強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政方針已經明確,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和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講話,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經從戰略全局的高度出發,明確了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方針、奮斗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在這方面,北京市委、市政府也已經制定了《關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等一批相關重要文件,前不久召開的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也對全市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了動員和部署。今后,我們應該在認真學習、深入領會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認識、堅定信心、明確思路,確保新農村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結合北京的實際,我認為北京市的新農村建設應該突出抓好以下幾點。第一,繼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新農村各項建設工作中,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增加農民收入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來進一步解放農村的生產力。一方面要進一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都市農業,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郊區的第二、三產業,促進農業勞動力向城鎮積聚,向非農產業轉移,以此來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廣辟農民增收渠道,形成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我分析了韓國新農村建設的情況,韓國在20世紀70年代搞新村建設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是很大的,經過20年努力,到90年代,其城鄉居民收入比例已經接近1:0.8。現在,北京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還沒有解決,所以下一步在新農村建設中,首要任務和根本目標還是要發展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只有這樣,才能為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和農民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第二,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讓農民享受現代城市文明的生活。正像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同志一再強調的,新農村建設要從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也最容易見效的事情入手,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當中最迫切的問題,使新農村建設真正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從北京農村地區情況看,前面談到基礎設施方面的差距很大,反映在農村農民具體生活上就是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差,這制約著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的增長,影響了農民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既是農村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也是產生農村其他問題的重要原因。因此,下一步我們要下大力氣,下大決心,繼續加大投入力度,重點抓好道路、污水、垃圾、廁所等問題的解決,并逐步建立起農村公益性基礎設施的管護機制,尤其是要以迎奧運為契機,搞好農村的環境治理,整治違法違章建設,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

  第三,要積極發展農村社會事業。這一方面,要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著力解決農民上學難、看病難等突出問題。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這些都作出了明確的要求,落實好這些工作,是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重要的基礎性的條件,也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特色。另外,在社會保障方面,要繼續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社會保障事業的投入。 “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探索建立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盡管中國很大、農民很多、情況很復雜,全國普遍推動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還有一定的困難,但這是方向、是趨勢,尤其是在探索和建立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方面,應該加大步伐。

  第四,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實行“多予、少取”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大“放活”的力度,改變城鄉分割的社會經濟管理方式。從北京的情況看,盡管各方面包括市委、市政府各部門對“三農”問題、城鄉統籌問題,大家重視程度確實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從目前來講,應該說二元體制從政策、從體制、從觀念上仍然還處處制約著北京郊區的發展。比如說土地問題,農民的集體土地自己不能開發使用,必須由開發商、投資商來征地、來開發;城市居民花錢買房子有房產證,而農民自己花錢蓋的房子就沒有房產證;養老保險現在企業職工可以上,一些農村集體經濟條件比較好的愿意拿錢出來上社會保險,但是沒有這個政策。這些問題,不光是一個地方性的問題,也是國家政策的問題。所以,在下一步農村改革的問題上,還應該加大進一步“改革、放活”的力度。

  第五,要加強農村的民主政治建設。

  最后,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要求建立合理穩定與有效的資金投入機制,并且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尊重農民的意愿,這確實非常重要。因為,新農村建設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各級黨委政府要通過強化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在“多予” 上多下工夫,建立并完善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投入機制,建立吸引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幫扶機制,切實發揮好引導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引導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建設美好家園。我們要立足農村特點,充分尊重廣大農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和農民群眾的切實需要,合理確定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任務。當然,我們對新農村建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要有充分的認識,加強領導,統籌規劃,穩步推進,狠抓落實,特別要防止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當成一場運動。歷史上我們的農村工作容易

  “刮風”,今后一定要注意防止這一點。也就是說,我們只有真正領會好中央精神,并結合北京的實際,真抓實干,才能一步一個腳印,推動北京市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發展道路。-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33,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