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高投資還將持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8日 15:1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孫 雷 北京報道 4月16日,第二屆中國財富論壇上,對于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強調“穩定投資仍然具有關鍵意義”。
這似乎與當下許多經濟學家對未來經濟增長模式的判斷意見相左。2004年以來,一路高企的投資增長率讓很多人擔心,長此以往,過高的投資將把中國的經濟最終推向通縮而難以自拔。 然而,李揚教授自有他的一番道理。 中國為什么能夠長期保持高儲蓄、高投資、高增長這樣一種奇特的“三高”模式?在李揚看來,根本在于中國目前的良好的人口構成。 他認為,中國的總人口構成中,工作人口比重上升,中年齡人口比重上升,城鎮人口比重上升,正是造成中國長期高儲蓄率的主要因素。而在高儲蓄率的背景下,如果投資能夠相應提高的話,經濟就會是很高的增長速度。這就是人口紅利的體現。 “第一季度中國經濟GDP10.2%,用老百姓的話說連按都按不住,投資高得不得了,物價還下來了,這個現象就在于中國有非常高的儲蓄率。”李揚說。 而同時,在他看來,由于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中國的改革還在深入發展。所以,“中國的高投資也是有根據的”。 李揚認為,近年來,金融部門貸款的重點已經從主要支持生產和投資轉向支持消費。盡管從實際值來看,消費增長率并不低,但由于消費價格總體趨降,從名義值來看,消費增長率總體上低于GDP增長率。 同時,增加農村和農民的消費也很困難。在他看來,農民的需求確實很大,但是有意義的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農民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受到各方面的制約,不可能有較快增長。 由此,李揚認為,“最終可能還是要依靠投資”。關鍵在于,“要注意投資領域的選擇”。 他指出,產生過剩的領域不能投資,這是肯定的。但是,下一個階段中國經濟的根本任務還是工業化、城市化,與工業化、城市化相關的投資,只管做下去,而與此無關的投資不要再進行。 同時他強調,用財政和金融的政策性資金搞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的思路需要發生轉變,要把這種建設引入到商業循環當中,吸引更多的商業性資金進入其中。 為了支持投資上的這一轉變,李揚認為,建立適當的金融支持體系十分必要。在他看來,要從整體上解決大量的投資資金需求,就要創造一種能夠讓投資者自擔風險,分散風險,管理風險的一個金融機制。而現在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是不能夠完成這個任務的。 為此,李揚建議應該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發展各種各樣長期信用機構,把銀行體系中的不流動的貸款、存款,用證券化的方式推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