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中國區域經濟專網 > 正文
 

鄭漢軸心聯線 中部挺起腰桿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6日 16:33 中國經營報

  作者:吳悅

  一談起中部崛起的話題,72歲的李成勛總有種“老夫聊發少年狂”的癡情與亢奮。

  打開隨身攜帶的中國地圖,信手翻閱、口中喃喃:“中部六省組成的長條狀地域,目前還沒有哪個省會城市能整體貫穿,單一充任中部崛起的龍頭。我建議設立鄭州、武漢雙
中心城市,形成‘鄭漢軸心帶動,南北雙龍引領’之勢。” 話音未落,李成勛研究員在鄭州、武漢兩個城市間畫了一條紅線:“這中間有許昌、信陽等城市。如果把這一線率先貫通起來,中部崛起就有了挺立的脊梁。”

  《中國經營報》:隨著《促進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見》的出臺,中部崛起進入“實戰”階段。中部的崛起與突破,有否建立中心城市的必要?從整個中部區域考慮,哪個城市能擔當龍頭?該如何理性看待武漢、鄭州的“角色之爭”?

  李成勛:無論從發展戰略學、區域經濟學還是城市經濟學的角度,都認定了一種理論,即區域崛起必須要有中心城市帶動。地區發展要有計劃,有效的做法是把各生產要素向中心城市集中,形成增長點,再發揮輻射、滲透作用,帶動周邊。形成中心———外圍結構,即中心帶動外圍,外圍支持中心。最后實現區域一體化,也可以叫城鄉一體化。小區域由小的中心城市帶動,大區域由大的城市帶動。誰是中心城市,不是自封的,也不是爭來的。而是要由自身實力來判定,具體來講實力包含經濟總量、產業結構、創新能力、吸納力和輻射力等要素。

  武漢和鄭州之爭有兩個背景因素,一、湖北、河南都是中部大省,2005年河南省GDP超過1萬億元,湖北省的GDP與之相差兩千多億元。二、兩者所在城市群規模和結構最理想。雖然各省都在打造城市群,但是武漢、鄭州所在的城市群無論從輻射面積、城市人口看,都是長株潭、安徽沿江城市群、太原大都市圈的兩倍以上。相比之下,其他四省會城市很難與鄭州、武漢媲美。鄭州和武漢完全沒有必要再做龍頭之爭,兩者完全可以互相促進,互相補充,相互呼應。

  《中國經營報》:龍頭之爭的確伴隨著不少負面問題,如滋生地方保護主義,不利于形成統一市場體系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由此來看,形成鄭州、武漢雙中心引領中部崛起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才能做到互促互進,互為補充?

  李成勛:經過綜合比較,大致可以得出結論:武漢的綜合實力略勝于鄭州,但是正在造城的鄭州有著新興城市的特點,發展速度快,活力較強。 武漢優于鄭州之處,首先在于其經濟總量比鄭州多588億元,但有趣的是鄭州去年的財政收入首次超過武漢10個億,這讓武漢很不安。其次,武漢的開放度超過鄭州。再次,高教力量強,大學比鄭州多14所,最后,武漢的科技創新能力強,比鄭州專利申請、專利授權數多一倍。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數據,鄭州的大企業數為306家,多出武漢76家,大企業指年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企業。此外鄭州的經濟增長率在“十五”期間年均增長率14.8%,而武漢是13%。武漢有鋼鐵工業、汽車工業、光谷等十大產業。鄭州縣域經濟發達,最突出的是紡織、食品工業。每吃6個湯圓就有1個產自河南,每3包方便面中有1包產在河南。

  在我看來,武漢和鄭州各有優勢,不存在沖突,武漢和鄭州在一條垂直線上,可以形成軸心,共同帶動中部。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