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歸攏3400億支農資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6日 15:5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范利祥 上海報道 “加大國家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力度,將是今年和‘十一五’期間農業財政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4月13日,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司長高俊才告訴本報記者,他也是財政支農資金整合重要推動者之一。
今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于“三農”的支出高達3397億元。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調查表明,盡管我國政府支農投資規模逐年不斷擴大,但有很多用在了農業行政事業單位上,而沒有用于農業生產本身,“使用效率很低”。 為此,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快推進縣級政府支農投資整合速度。 被稀釋的財政支農資金 “我們這里是吃飯財政,上面來一筆(支農資金),都要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途徑,補上縣里公務員的工資缺口。”安徽省一位縣級財政局局長直言不諱地表示。 而這正是我國財政支農資金在縣級的真實寫照。 政府支農投資主要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含國債投資和水利建設基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財政扶貧資金、支援農村生產支出、農業科技投入等。 近年來,有關部門還安排其它專項投資,支持農村公路、電網、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市場體系等事業的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韓俊指出,目前我國財政支農資金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財政支農資金投入渠道多,資金分散,難以形成合力;二是支農資金擠占挪用現象普遍,到位率低;三是政府投入重農業“大動脈”,輕“毛細血管”,支農資金對農民急需的水利和道路等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遠遠不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調查統計表明,政府對農業的投入渠道多且亂,大約涉及26塊,牽涉各類職能部門。“支農資金管理各自為政,導致使用分散和投入交叉重復現象比較嚴重。”韓俊指出。 改變財政支農資金使用的不合理現象,已迫在眉睫。 賦予試點縣更大自主權 現有的各個渠道的政府支農投資,最終絕大多數都要落實到縣里組織實施。所以,財政部農業司司長趙鳴驥認為,目前各種渠道的支農資金最終都投入到縣一級,縣一級最具有整合的條件。 在此之前,不少地方已經開始先行摸索。現在,國家發改委要拿50個縣進行試點,標志著財政支農投資整合的全面提速。 但國家發改委這次并沒有給出統一的整合模式。“各試點縣可結合本地實際,整合思路不搞‘一刀切’,整合模式提倡多樣化,注意創新體制機制。”國家發改委強調,“在建設布局和項目管理等方面要賦予試點縣(市)政府更大的自主權。” 韓俊認為,要根據財政支農的目標和重點,突出財政支農資金的公共性。他的建議是要把支農資金分為六大類來進行整合:改善農業基本生產條件類資金、抗災救災類資金、生態環境建設類資金、結構調整類資金、管理服務類資金、農村發展類資金。 他建議,在目前機構和職能還不能進行大調整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是通過打造“項目”或“產業”平臺實現資金整合。 為此,國家發改委定調,要在建設規劃的框架內,整合各類資源,把交叉重復現象比較突出、各方面反映比較強烈的農田基本建設投資、生態建設、農村小型基礎設施投資等作為當前資金整合的重點。 為了保證整合效果,國家發改委還特別強調,要強化縣級政府責任,實行責權掛鉤,建立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