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找準農村金融改革的歷史方位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3日 09:56 金時網·金融時報

  金實平

  春風送暖,萬物復蘇。隨著年初千年農業稅的廢除,隨著中央第八個關于農業的“一號文件”頒布,隨著“十一五”規劃長卷的舒展,“新農村建設”藍圖已漸次浮出水面,農村金融改革攻堅戰也“兵臨城下”。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客觀需要,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這個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已經責無旁貸地落到了我們這一代人的
肩上。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農村金融體系建設自然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萬眾矚目的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已經發出“要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的戰斗號角,并就新農村建設中各類金融機構的定位及加強對“三農”的支持等明確提出了11個方面的要求。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個浩大的社會歷史工程啟動的時刻,當代中國金融從業人士應當認真吸取歷史的教訓,審慎借鑒國際的經驗,并緊密結合本國國情,找到中國農村金融改革正確的歷史方位。

  找準農村金融改革的歷史方位,需要我們在“時間縱軸”與“空間橫軸”的坐標系中去精心定位,即我們要借鑒中國農村金融改革的歷史經驗和教訓,要借鑒國際上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成功經驗,并緊緊結合和充分考慮當前我國國情和農村金融經濟實際,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創新的道路。

  歷史的經驗值得借鑒,教訓值得吸取。過去的改革定位是希望農村金融體系支持農業、農民和農村,更多的是一種情感和主觀需求,而不是從經濟發展客觀要求和市場規律理念來對待這個問題。這多少都留下了計劃經濟時期行政干預經濟的痕跡,同時反映了各級地方政府基于“任期目標責任制”和片面追求GDP統計指標,而在“引導”農村金融機構改革與發展定位時出現了偏差。在當今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后期,以

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化為取向,已成為農村金融改革的基本原則,“地方政府主導”應當讓位于“市場規律主導”,“行政干預”應當讓位于“商業化培育”,這是幾十年來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留下的深刻教訓。因此,此輪農村金融改革找準定位,一定要用新觀念替代老觀念,以“三農”發展和農村金融發展之間的共生、共存關系和二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新觀念,來重新認識和確定改革的歷史方位。

  從最近三十多年來農村金融發展比較成功的國家和地區的情況來看,按照商業化、市場化原則組建農村小額貸款組織、農村和農業合作銀行,允許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創新貸款與還款機制,這是其取得成功的普遍的國際經驗。在新農村建設實踐中,找準中國農村金融改革的歷史方位,需要借鑒國際上農村金融發展的成功經驗。

  為此,我們應當在保證資本金充足、嚴格金融監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機制的前提下,在縣域內規范設立多種所有制的社區金融機構,如社區農村和農業合作銀行,允許私有資本、外資等參股。要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業法人或社團法人發起的小額貸款組織。要引導和規范農戶發展資金互助組織,為其提供法規規范和政策扶持。這些工作的深入開展,將引起中國農村金融體制出現重大突破,一個開放、多元和競爭性的農村金融體系將有望形成。事實上,由于私有資本、外資具有制度安排的靈活性與高效性的最大特征,因此,農村金融組織一旦吸收了外資與民資的血液,就能使農村金融的資金來源更加充足,農村金融市場化步伐更加堅定,新農村建設長期資金不足的難題將有可能由此突破,促使農民增收的根本目標更好地實現。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各類農村金融機構改革應當如何定位,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已作了原則規定。《意見》明確提出:“鞏固和發展農村信用改革試點成果,進一步完善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擴大郵政儲蓄資金的自主運用范圍,引導郵政儲蓄資金返還農村。”“調整農業發展銀行職能定位,拓寬業務范圍和資金來源。國家開發銀行要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資源開發。”“繼續發揮農業銀行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意見》還對設立多種所有制的社區金融機構、培育小額貸款組織、引導農戶發展資金互助組織、規范民間借貸等作了明確規定。可以說,《意見》為農村各類金融服務機構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方向。

  按照《意見》的要求,我們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這就是堅持服務“三農”的方向,堅持市場化、商業化取向,按照現代金融企業的要求,逐步把農村信用社辦成治理結構完善、產權清晰、管理高效和運行安全的有特色的社區性農村銀行機構。

  在長期論證和精心準備后,今年應當加快組建郵政儲蓄銀行,擴大郵政儲蓄資金的自主運用范圍,引導郵政儲蓄資金返還農村,允許其向農民發放小額信貸。

  當前,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如果說政策性金融可以理解為一種“體外”支持,商業性農村金融和“三農”之間則是“體內”相互依存的關系,是共生共存的關系。這種關系就要求把農村商業性金融機構辦好,辦成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機構。目前,中國還有10%左右的地區由于特別貧困,商業性金融難以存活,需要政策性金融發揮作用,但是大多數中國農村地區有能力也有必要支撐持續增長的、財務上健康、有活力的商業性金融的發展。

  農業銀行要繼續發揮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但要看到,農業銀行正朝著商業化方向改革,因此,農業銀行要處理好支持“三農”與自身商業化發展之間的關系。事實上,農村產業化進程中一大批龍頭企業不僅將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而且也可成為農業銀行的長期優質客戶。

  要在現有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的經驗基礎上,穩步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工作,加快發展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的農業保險。此外,各地還可通過建立擔保基金或擔保機構等辦法,解決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抵押擔保難問題,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可給予適當扶持。

  資金回流農村和獲得社會平均的利潤回報,是各類農村金融機構十分關注的問題。有關管理部門應當抓緊制定管理辦法,保證縣域內各金融機構將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當地,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盡快研究農村的資金價格放開管制的問題,并制定現實可行的辦法。在今天中國銀行業改革全面走向與國際對接、建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的形勢下,如果貸款利率不能遵照市場原則,而是采用行政定價,農村金融機構就很難保持財務質量并持續存活。因此,農村應當實施比城市更靈活的利率市場化,即農村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要比城市更寬,使農村金融機構可以存活,可以逐步擴大業務,使“三農”和農村金融在雙贏中協調發展。

  農村金融改革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歷史方位,正是在農村金融的深化改革過程中,在逐步解決《意見》中所提出的有關農村金融改革各項難題的過程中確定的。我們只有看準這個大方向,堅持市場化和商業化改革的原則,才能在新農村建設中找準方向,將農村金融改革引向正確的道路,取得最后的成功。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