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部委專題--國資委專題 > 正文
 

中國企業“走出去”普遍準備不足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2日 09:32 國資委網站

  近日,由IBM和上海復旦大學聯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盡管許多中國公司在未來10年中可能在海外市場獲得成功,但由于缺乏連貫的擴張戰略,大多數公司將面臨嚴峻的風險。換句話說,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準備不足”的問題。因此,要把已經“走出去”或準備“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打造成為真正“世界級”的企業,還需要在各方面練好“內功”。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內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越來越快,規模也日益擴大。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05年,經商務部核準和備案的境外中資企業達到1067家,中方協議投資額69.54億美元,較上年大幅增長了87.3%。另根據商務部的預測,從現在起到2010年,中國的直接對外投資將以每年22%左右的速度增長。不少國外研究機構也預言,在未來的十年中,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對外投資的新力量。

  但是,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中國的對外投資依然是“小巫見大巫”。據統計,截至2002年底,日本海外資產總存量為365.9萬億日元(約合34500億美元),美國同期為68912.51億美元。即便按貿發會議統計的350億美元計算,我國累計海外投資額只相當于日本的百分之一,美國的千分之五。除了對外投資的絕對數量小之外,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除了少數競爭性企業如海爾、聯想等之外,海外投資的“主角”基本上還是以壟斷為主的

能源、電信等企業。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制約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規模和在海外的競爭能力呢?

  首先,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是中國企業通往國外市場最大的阻力。當今世界的競爭,最重要的還是創新能力的競爭,而創新能力是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主要因素。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大多數的企業卻沒有構建起核心競爭力,在與發達國家的競爭中,依然處于十分被動的局面。比如在DVD行業,由于要交大筆的專利費給外國公司,我國大批DVD企業紛紛倒閉,等等。

  其次,企業規模太小,難以和國際跨國巨頭相抗衡。在眾多的產業領域中,中國的企業普遍存在著“數量多,規模小”的問題。和國際跨國巨頭相比,在規模上明顯地相形見絀。以鋼鐵企業為例,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統計,到2004年底,中國鋼鐵企業達871家。產業集中度大大低于日美等發達國家。數量眾多、規模偏小不僅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也抑制了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其結果,雖然我國的鋼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每年還需要進口1000多萬噸優質鋼材,約占優質鋼材總需求量的2/3。

  再次,市場競爭手段簡單而且落后,缺乏品牌意識。對于大多數的中國企業來說,進入國際市場主要的競爭武器基本上就是依靠低成本的勞動力,制定超低的價格,希望以此迅速擴大海外市場的銷路。相應地,在打造自有品牌和培養品牌意識方面相對薄弱,過分依賴所謂的“貼牌生產”。其結果,雖然廉價的產品在初期確實在占領海外市場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此引發的國際貿易爭端也因此而此起彼伏。

  最后,企業管理水平落后,沒有形成適應國際化戰略的管理模式。國有企業是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主體,但時至今日,大多數的國有企業依然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而民營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更是其主要的薄弱環節。由于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形式是跨國并購,如果沒有一套規范的國際化管理模式,那么將使并購過程困難重重。

  隨著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解決這種普遍存在著的“準備不足”問題就顯得格外的必要和緊迫。因此,無論是已經“走出去”的還是打算“走出去”國內企業,必須先苦練“內功”,在國際化的過程中不打無準備的仗。為此,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要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方面真正下苦功夫,盡快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除了國家在財政、稅收等方面大力扶持外,關鍵還在于企業自身要扭轉“搞技術創新找死,不搞技術創新等死”的錯誤觀念,切實加大企業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并且在市場競爭中真實體會到技術創新帶來的好處;二是要堅持走規模經濟的發展道路,盡快打破地域封鎖和部門利益的藩籬,通過兼并重組,形成一批在國際市場當中能與跨國巨頭相抗衡的企業集團;三是改變競爭手段,樹立品牌意識。加快從單純依靠“低成本、低價格、低效益、高消耗”生產方式向依靠技術和品牌的生產方式轉變的步伐,大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四是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體制建設,盡快形成符合國際化戰略的管理制度,加快與國外市場和并購企業的融合。只有這樣,中國企業才能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摘自:上海

證券報)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