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都市圈綜合實力排名第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2日 01:42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胥會云 發自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學者昨日發布國內18個都市圈的“綜合實力排行榜”,上海都市圈沒有懸念地位居第一,但上海作為中心城市,尚不夠強大。 評價方法
昨天,在上海交大舉辦的“2006國際都市圈論壇”上,該校中國都市圈發展與管理研究中心教授高汝熹披露了該中心剛剛得出的國內18個都市圈綜合評價數據。 高汝熹說:“我們選取了國內非農業人口200萬人以上的20個城市作為中心城市,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將北京和天津合并為一個都市圈、廣州和佛山合并為一個都市圈,最終確定為18個都市圈。” 研究人員根據各地經濟聯系的緊密程度、交通便捷程度、中心城市的輻射能量等因素,將都市圈的半徑劃分為三個級別:300公里、200公里、100公里,相應圈內的所有地級市、縣級市都是圈內的成員城市。 對都市圈進行評價的指標,包括發育指數、實力指數、績效指數三大單元,交通聯系強度、經濟落差、城市化水平、中心城市地位、總體規模、次區域發展強度、投入與消費能力、發展水平與財富、產出能力與效益九大準則,以及23項具體指標。 “強心”與“樹心” 高汝熹稱,根據最終產生的綜合指數,18個都市圈可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指數為100的上海圈,是中國綜合水平最高的都市圈,而杭州圈和南京圈作為圈中之圈包含其中;第二層次是指數大于55的廣州圈和北京圈;第三層次是指數大于35的大連圈、濟南圈、青島圈、沈陽圈、長春圈、武漢圈;第四層次為其他都市圈。 高汝熹表示,上海圈的城市體系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市場化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領先優勢,但不足之處在于,相對于周圍實力雄厚的大量中小城市,中心城市上海還不夠強大。為此,該都市圈的重點是要“強心”,即進一步增強上海的能級,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輻射作用,帶動周邊城市發展。 至于廣州圈,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績效指數與上海圈差別不大,但最主要的問題是中心城市至今仍不明確。“我們這次的評價對象為內地城市,但事實上,珠三角應當確立以香港為中心的大都市圈。盡管目前還存在制度上的障礙,但從長遠發展看,香港作為該都市圈的中心是毫無疑義的,所以都市圈的核心問題是‘樹心’。”高汝熹說。 北京圈由于包括了兩個直轄市,其規模和地位都相當重要,發育指數僅次于上海圈。“但下一步必須解決兩個問題。”高汝熹說,一是北京與天津的關系問題,兩者的功能定位必須明確,這樣才能形成雙心結構的互動優勢;二是培育好周邊的中小城市。 高汝熹表示,目前北京圈內部的發育均衡度很差,周邊中小城市“發育不良”,因此嚴重影響了中心城市的有效輻射,甚至形成了所謂的“環京津貧困帶”。 成長的潛力 就目前來看,中國目前正在萌動和快速成長的都市圈,對國家財富積累的貢獻度遠低于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大紐約區、五大湖區、大洛杉磯區的GDP占美國的67%,日本大東京區、阪神區、名古屋區GDP占日本的70%,而中國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區GDP只占中國的40%。 此外,首位城市的貢獻率偏低。紐約、東京、倫敦GDP占全國比重分別是24%、26%、22%,而北京、廣州、上海的相關數值只有2.5%、2%、5%。 不過,高汝熹說:“從長遠看,上述18個都市圈經過10年以上的發展,結構和功能將得到完善,其規模和在全國的地位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面積和人口將分別達到全國的20%和50%左右,GDP將達到全國的8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