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長江一體化進程加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1日 17:39 《時代信報》

  重慶港聯姻上海港 滬渝快速物流通道打通

  隨著上海港如愿聯姻重慶港,長江“黃金水道”沿線的布點進一步完善,滬渝兩地走上了資本合作的更高層次。

  信報記者  胡斯然 上海報道

  半年前,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到三甲港只要半個小時的車程,可如今,唐建明在這條曾經非常熟悉的路線上,被不少“正在施工,繞道通行”的標志不斷逼著來回轉了近兩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變化實在太大了,許多熟悉的建筑物、路標已經不見了。”

  唐建明是上海商僑油墨有限公司的辦公室主任,3月30日,他和公司的董事長劉建國先生一起到機場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但他們同時被面目一新的道路所困。

  這種變化是上海浦東近年來大舉建設的必然。這也許是一個難以統計的數字——到底有多少廠房、住宅從這里遷出,又有多少企業、新商品房從這里崛起。

  劉建國是浦東和南匯區有名的億萬富翁,在上海浦東康橋等地,他擁有六個規模不等的生產型企業,產業主要涉及石墨、膺花粘和劑、膺花塑料包裝材料等。

  在這場城市化進程中,他也在2003年經歷了一次資本的遷移。遷出地是上海市浦東,遷入地是重慶市九龍坡,資金額度500萬元人民幣。

  但那次遷徙只是個開始,在他的計劃中,他的大部分產業將順應一種“長江經濟一體化”加速的潮流,不斷向重慶挺進。“我到重慶已不下50次,為的就是在新的潮流下尋找比在上海更有利的發展空間。”劉建國對本報記者說,“雖然我在上海已經創業了25年,資產也得到快速增長,但這仍然不夠,我需要一條新的捷徑。”

  在劉建國的計劃中,他來到重慶只是一個引子,以他為代表的上海石墨或者延伸產業,都將在他的號召下,不斷向西遷徙。

  上海港和重慶港聯姻

  這種民間資本的流動,發生在重慶和上海這兩個長江黃金水道的一頭一尾的直轄市之間,雖然從很久以前就已經開始,但真正發生在國有資本之間的,并由此進一步刺激民間資本的,卻是在2006年。

  2月26日,G上港和G重慶港兩家公司的控股股東——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重慶港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重慶簽署合作協議,雙方擬各出資50%組建一家新的合資公司,共同建設和經營寸灘港一期和二期工程。待條件具備時,再由重慶港務集團將所持合資公司股權注入G重慶港,同時利用資本市場籌集新的建設資金。

  雙方“各取所需”。全球第一貨運大港———上海港如愿聯姻重慶港,進一步完善了在長江“黃金水道”沿線的布點,獲得西南地區的集裝箱貨源;而重慶寸灘港二期項目的15.5億元資金因此得到強有力的支持,于2010年建成后,將成為長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并融入上海港的物流體系中。

  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和上海市副市長楊雄參加了簽約儀式,他們均把此次合作稱作是滬渝兩市聯手建設長江黃金水道的戰略之舉,是上海港“長江戰略”和重慶港“東推西進戰略”的雙贏之作。

  但對于劉建國等民間資本擁有者來說,更吸引他的,還在于這次合作帶來的實惠:形成更為完善的港口服務配套體系,兩地集裝箱運輸也將獲得綠色通道,貨物可獲得稅收優惠、減免通關程序和停放費,降低物流成本。

  資本合作的更高層次

  不僅是這樣。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總裁陳戌源認為,港口的發展需要腹地經濟的支撐,同時也需要為腹地經濟服務。在此之前,上海港已參股或控股南京港和武漢港,至此,其長江“黃金水道”戰略布局已經完成,滬渝兩地將走上資本合作的更高層次。

  這就是“長江經濟一體化”能否得以實現的重要紐帶。此次滬渝兩地聯手建設長江黃金水道的戰略之舉,有望加速這一進程。長江流域的江漢平原、四川盆地人口密集、農業發達、工業基礎雄厚,長江三角洲則是

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長江水道將這些地區連為一體,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為經濟中心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格局。

  而隨著上海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升級換代,冶金、機械、紡織等傳統制造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已開始轉移,重慶作為老工業基地具備承接轉移的能力。

  這和重慶市引進工業投資中的一項內容——承接沿海“均勢產業”(國內一些地方政府通常將當地的產業劃分為優勢產業、均勢產業和劣勢產業,均勢產業在經濟發達地區獲得的政策支撐次于優勢產業)不謀而合。

  1月份,黃奇帆市工業經濟工作會上稱,經濟工作者應該站在新的起點上,分析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的產業調整變化趨勢——工業加工及服務外包化的趨勢并沒有改變,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企業也已開始向不發達地區轉移,這一趨勢在今后5~10年內不會改變。因此,他要求重慶的工業經濟為迎接這一產業轉移趨勢做好準備。

  事實上,重慶早就開始做這方面的努力。去年12月,重慶市重型汽車集團讓出66%的股權,與上汽集團與依維柯組建合資公司;幾年前,重慶市還將該市生產“蜀秀”牌日化用品的一家企業以零價格劃轉給“上海白貓”。 

  西進重慶 滬資千里大遷徙

  上海億萬富翁抱團走重慶(主)

  隨著滬渝物流快速通道的打通,“長江經濟一體化”的加速,重慶和上海的資本聯動有了新的契機。

  不僅是政府主導下的國有資本,民間資本也開始了一種發生在兩地產業換代的有梯次合作和流動。

  信報記者  胡斯然 上海報道/攝影

  上海三毛千里入渝

  類似的資本合作故事還在繼續。

  在上海港牽手重慶港的同時,來自滬渝兩地的另一對合作伙伴也在重慶舉行了隆重的簽約儀式,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公司決定將所持上海三毛的國有股轉給重慶輕紡控股(集團)公司,從而實現重慶輕紡集團對上海三毛的控股,這意味著這家在上海待了73年的老牌紡織企業落戶重慶已成定局。

  上海三毛前身為上海第三毛紡織廠,至今已有73年歷史,是中國毛紡織行業龍頭企業,總資產13.71億元,“三毛”品牌價值達5.9億元。然而,進入新世紀以后,上海紡織業開始實施“科技”、“時尚”兩大戰略,在這一戰略思路下,上海紡控旗下多家位于上海市區的制造企業將逐步向外省市轉移。據介紹,上海三毛的主要產品為毛紡面料,附加值相對較低,因此不適宜繼續留在上海發展。

  滬渝兩地相隔千里,上海三毛對重慶情有獨鐘是產業梯度轉移的必然。黃奇帆認為,對于上海來說,紡織在已不是主導產業,油、電、煤、運短缺,用工、用地也出現緊張局面,當地

能源及基礎設施對上海三毛的發展已產生制約;而重慶恰恰在這些方面具有優勢,能為紡織企業提供發展空間。

  2005年,重慶輕紡在全市工業中所占的比重僅為16%左右。在總盤子不大的紡織服裝業產值中,棉紡和絲綢就占了55%,毛紡織僅有2%—3%的比例。“三毛”西遷,將有可能成為重慶的毛紡龍頭企業。“此次股權置換,僅僅是雙方合作的開端。”重慶市經委輕紡處一位負責人認為,上海三毛的進駐可有效提高重慶紡織行業整體水平,也標志著全國性的毛紡織基地的轉移。

  民間資本的轉移

  國有資本的快速流動給了民間資本足夠多的信心,劉建國對重慶的情況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關注。他更在意兩地投資環境的對比了。

  “重慶比上海要好,真的。”劉建國說,“重慶人口多,潛力大,能吸引人。”

  但也許沒有誰能夠想到,他對重慶的鐘情,在重慶的不斷投資,竟然是一次非正常轉移。

  1989年,劉建國投資600萬元,成立了上海浦東雙橋精細

化工有限公司,注冊地及生產經營場地均在上海市南匯區康橋鎮,招聘了60多個下崗工人,負擔了30多個殘疾人,每年上繳利稅幾百萬元,生產經營一直都很正常,短短幾年時間,資產已經超過3000萬元。

  但到了2002年2月,公司所在地被列為拆遷范圍,劉建國的平靜生活被打亂了。

  沒有任何手續、沒有達成一致的補償協議、也沒有得到事先通知,在2002年2月1日早晨8點,上海市南匯區對公司所在地采取了強制措施,進行了拆遷。不幸的是,廠里價值142萬元的設備和原材料因此不翼而飛,而原來的商定安置方案,對劉建國600多平方米的廠房的補償——六套房子,卻早已賣給了別人。同樣留給劉建國的,是一個企業所具備的生產經營能力和數十名職工和殘疾人的飯碗被打碎。

  劉建國開始了艱苦的上訴路,開始了漫長的官司,從南匯區人民法院到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從最初的敗訴到勝訴,整整經歷了4年時間。

  2005年9月20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做出判決:“南匯房地局在強制拆遷實施過程中,對雙橋精細化工公司的財產造成傷害,應承擔賠償責任。在實物不知去向,雙方當事人對財產價值有分歧的情況下,以上海市價格認證中心南匯分布的鑒定為準。”“南匯房地局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賠償雙橋公司141.873萬元,價格鑒定費5000元由南匯房地局負擔。”

  但官司的勝利并沒有帶給劉建國喜悅,“執行又成了難題。”

  2006年3月28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執行庭官員時云濤非常無奈地對記者表示:“執行不下來,我也沒有辦法。”

  讓劉建國想不通的是,原來的被拆遷所在地變成了愛得利(上海)婦幼用品有限公司的地盤,但直到現在,三年多過去了,這個公司從來沒有正常生產過。

  還有,原局長張文駿已經調任南匯區土地儲備中心任董事長,現任南匯區房地局局長朱學軍就是他在某個學校培訓的師兄,“只要法院來執行,我就給你”是他接待劉建國的說辭。

  跟隨劉建國多年的唐建明對其遭遇深表同情。“按常理,這與他在當地的影響力不太相符。”但他同時也是當地某些政府官員眼中最不聽話的富豪,從1981年開始經商開始,他行事就特立獨行,只按商業規則出牌,對一些權力部門的官員的不合理要求,從來不予回應。“野馬”,“目中無人”等詞語是某些地方官員對他的評價。

  但廠拆遷了,不能撇下以往的訂單不管。劉建國于是試圖尋找新的出路。經過幾番考察,最終,他在2003年來到了重慶,開始了石墨產業的新一輪投資。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劉建國對記者說,沒有想到在重慶找到事業新起點后的兩年多,又有了新的機遇,隨著滬渝物流快速通道的打通,“長江經濟一體化”的加速,重慶和上海的資本聯動有了更高層次的發展。

  因此,在劉建國的計劃中,他來到重慶只是一個引子,以他為代表的上海石墨或者延伸產業,預計在4月份將抱團來到重慶,尋找新的商機。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