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的靈魂是科學發展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0日 07:53 深圳商報 | |||||||||
發展循環經濟專家系列談 中國生態學會理事長王如松指出發展循環經濟要遵循觀念轉型、體制改革和技術創新三原則 深圳報業集團駐京記者 汪涓
【本報訊】目前,循環經濟理念已在各級政府、各類企業和全社會深入人心,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國際科聯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生態學會理事長王如松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僅有理念的普及還不夠,循環經濟的靈魂是科學發展觀,它需要一個由哲學理念、科學方法、工程技術及生態文化組成的可持續發展的方法論支撐體系。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王如松曾專門就循環經濟問題提出了建議。談起循環經濟,王如松指出,目前人們對循環經濟的理解還存在著種種誤區。實際上,循環經濟不是一種簡單的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廢棄物經濟,也不只是產業部門內部的工藝技術問題,而是對工業革命以來的傳統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場劃時代的社會革命。既需要生態循環的效率,更需要市場競爭的效用,市場和生態機制二者的結合才是現代科學意義上的循環經濟或生態經濟。 他認為,發展循環經濟首先需要遵循的是觀念轉型(rethinking)、體制改革(reform)和技術創新(renovation)的大3R原則。企業生產的目的不只是產品,還要提供社會和自然生態服務,培育一種新型的生產和消費文化。要通過縱向閉合、橫向耦合、區域整合與社會融合等體制改革手段,改造傳統的單目標、低效益產業,孵化出一批結構柔活、功能多樣、經濟效用高、自主研發能力強、培訓和服務環節發達的復合型生態經濟產業群。 王如松指出,我國迫切需要加強循環經濟與和諧社會的方法論基礎——可持續發展科學的支撐體系研究和隊伍建設。他告訴記者,這在國外是一門剛剛興起的交叉科學。日本政府去年斥資10億日元啟動可持續發展科學的前期研究,國際科聯未來5年規劃的焦點是培育可持續發展科學,美國政府支持一批重點院校開展可持續發展科學研究并成立了一批可持續發展科學研究所。而中國有幾千年的天人合一,整體、協同、循環、自生的人類生態思想,我國上個世紀80年代初就在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已故委員馬世駿院士指導下開始了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理論和應用研究,為世界可持續發展科學的創建作出了中國人的貢獻,但我們對該領域的重視和支持力度還遠遠跟不上形勢的要求。 如何解決我國循環經濟與和諧社會的方法論基礎薄弱的問題,王如松建議,首先,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強可持續發展的方法論支撐體系的系統研究和學科建設,加大企業研究與開發、培訓與服務的政策誘導和投資力度,溝通政府、產業與研究院所的合作渠道。其次,還應推進自然科學各個領域及其與社會科學各領域的交叉融合,有關可持續發展科學的研究項目應該有兩界的科學家參加,聯合攻關,橫向耦合。同時建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圍繞可持續發展科學組織跨學部的重大基金項目,以管理科學部牽頭,聯合生物、地學、數理及工程等學部,并吸納社會科學家參加。此外,教育部在有關院校設立相應的包括哲學、科學、工程學在內的可持續發展科學的學科體系,鼓勵文理交叉、跨院系選課,并設置相應的專業予以重點扶持,為循環經濟與和諧社會培養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這樣,發展循環經濟的方法論支撐體系才得以建立。 |